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的资本主义观是与他对中国理想社会模式的追求密切相关的.从憧憬理想的社会主义到建立现实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再到追求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毛泽东对资本主义也历经了坚决反对、利用发展和使资本主义在中国绝种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理想世界的构想,源于战争年代的成功经验和中国自古以来关于"大同世界"的各种设想,以及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并非完全准确的预测.由于受历史和认识的局限,这种构想背离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中国的客观实际,因而最终陷入空想之中,但毛泽东却对理想社会的实现充满信心,并付诸实践,结果一再受挫.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不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最终酿成了十年内乱.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早年的新村主义理想与晚年发动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要求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并且在这种理想社会的内容设计上有许多重合之处。同时,两者的历史命运相同,都归于失败。可以看出,新村主义理想对毛泽东晚年思想是有一定影响的。  相似文献   

4.
冯契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理性解读主要体现在 :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对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历史总结 ,扬弃了毛泽东的辩证法思想 ,基本上肯定了毛泽东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坚持了毛泽东的义利观、完善了毛泽东的群己观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与康有为都是在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下,怀着改造社会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在中西文化、新旧思想之间比较、取舍,形成了自己的社会理想观。从思想来源看,毛泽东社会理想观与康有为的大同理想有某些相似性,如均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均受西方思想冲击等。当然,毛泽东社会理想观与康有为的大同理想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如主要的思想来源不同,认识问题的方法论不同,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不同等。  相似文献   

6.
平等:毛泽东的社会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心目中蕴藏着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平等,是这一理想世界的突出内容。不论在早期的社会理想中,还是在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中,毛泽东都把平等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他发动对“资产阶级法权”的批判和“文化大革命”运动,都与实现这种平等的目标直接相关。毛泽东的平等观,既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更有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有选择继承。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社会理想观是毛泽东人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充分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分析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正确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弄清毛泽东社会理想观的历史渊源,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社会理想观是毛泽东人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而且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分析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对于正确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弄清毛泽东社会理想观的历史渊源 ,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对调查研究的重视,为他后来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起了重要作用。从伟大而崇高的理想是促使毛泽东不断探索和前进的动力、为救国救民而储才蓄能是毛泽东读书的明确目的、务实求真的优良传统强化了毛泽东对社会调查重要性的认识、现实性的思想性格促使青年毛泽东深入实际了解中国等四方面分析了毛泽东早期重视社会调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早年的诗歌、书信表露了他开阔的胸襟和渴望济世安邦的情志;青年毛泽东的最高理想是探讨宇宙的"大本大源",他的人生理想是完善身心自我实现,他的社会理想是"大同"世界。  相似文献   

11.
论毛泽东的乡村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新村计划书”到他晚年提出的“农业学大寨”号召,标示出毛泽东乡村理想的建构及其实践的历史演进轨迹。人民公社制度及“大寨典型”是毛泽东乡村理想的具体模式。其主要特征是计划体制下的自然经济和行政作用下的“共同富裕”,其本质是“穷过渡”的共同贫困。毛泽东的农民情结及中国古代大同理想是他建构乡村理想的内在文化基因。纵然这是一次不成功的社会“大试验”,但他对农民的情感及对农村的深切关注始终寄寓其中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包括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社会理想。毛泽东同志关于党的思想建设的正确理论,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们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主要论述毛泽东党的思想建设理论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一生的追求,是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总的来说,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毛泽东同志理想中的社会主义;对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与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和模式是以社会主义和现代化为基础的,但毛泽东并没有确定该模式实现的手段和途径,邓小平以改革开放和解放生产力为有效手段,实现了毛泽东未就的理想。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理想主义的视角对毛泽东诗词进行了解读,从毛泽东诗词中撷取精彩段句来分析其传达的个人理想、民族国家理想和人类大同理想,以之作为解读研究毛泽东诗词之心得。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毕生致力于新社会建设。晚年的他耗尽精力,努力构建这一新社会。毛泽东新社会构建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古代公正平等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未来社会观以及苏联建设成就及其经验等。实践中,毛泽东倾心打造的新社会是:集生产与生活于一体、极力追求完全公平公正及倾心营造消费品平等分配。毛泽东晚年新社会的构建陷入了误区,主要表现为:决心超出可能、追求超出实现及理想带着空想。  相似文献   

17.
晚年毛泽东的愿景由理想和现实交织而成.从思想来源看,该愿景与传统共产主义理想和乌托邦迷思之间存在冲突;从社会结构看,它与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之间亦存在张力.正是通过种种紧张关系,该愿景体现出了深刻的问题意识.由此,传统以人物为中心的研究范式转变成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范式,这一转变要求我们运用跨学科的学术资源洞悉晚年毛泽东思想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时,一方面基于现实,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某些本质的东西;另一方面又以心中的理想社会模式来审视现实的社会主义,提出一些超越当时客观历史环境的错误观点,因而,他的社会主义观是理想和现实纠缠的矛盾体系.  相似文献   

19.
纵观古今中外,毛泽东堪称最为彻底的革命家。夺取政权对毛泽东来说仅仅是革命的开始,改造社会、改造自然、改造人性才是他的真正志向。他在执政以后试图挑战乃至颠覆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已经根深蒂固的传统秩序和观念,建立一个全新的理想社会。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不惜在实践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不惜与多年的同事和战友分道扬镳。尽管其最终结果并不理想,但他探索新社会新道路的愿望和勇气是值得后人尊敬的。从时代的高度认真反思晚年毛泽东的革命观,对于每一个关心中国和人类命运的思想者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不是传统文化的复归者,他在吸收传统"大同"思想合理因素的同时,在很多方面实现了难能可贵的超越.比如:他把传统的具有空想色彩的大同理想升华为科学的共产主义理想,把传统道德上的平等平均思想发展为以发展生产力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平等观,把传统的公有思想提升为具有一定现实可行性的公有制度,把传统的人道和谐原则发展为革命的人道主义.虽然毛泽东晚年在实践中操之过急,出现了重大失误,但是他在理论认识上的超越是不能否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