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艾青体”叙事诗张林杰一茅盾曾说,在长诗中,他对“艾青体”比较中意①。“艾青体”这一称谓,暗示了艾青长诗(当然包括了他的许多叙事诗)与众不同的格调。但并不是艾青所有的叙事诗都具有这种格调。实际上,真正具备“艾青体”叙事诗特征的诗歌,总是那一部分元气...  相似文献   

2.
l 半个多世纪来,艾青紧紧追踪着时代,瞩目于世界,以他卓著的成就步入世界大诗人的行列。在现当代的中国诗人中,似乎还没有一个诗人能家艾青那样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国际友人这样评价艾青:“中国诗坛的泰斗,迷人的艾青。”——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艾青的诗确实写得很美,这些诗给我的感觉超过许多年来任何西方诗人的诗给我的感受。”——新西兰女作家玛利·庆“艾青的诗,政治态度鲜明,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阿尔及利亚教师伊尔什“艾青的诗,虽然是以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人民,但诗的思想却超越了民族的界线,读来同样令人生情。”  相似文献   

3.
功成名就流浪中——记台湾诗人商禽的坎坷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被誉为华人诗坛“鬼才”、“怪才”,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他只上过初中,有20个口袋的上衣记载着他采撷生活的艰辛经历;他一生流浪,但总忘不了故乡的“五粮液”,总是选择春天归家…… 从大陆流浪到台湾 从商禽的笔名,读者就可以想象他的一生是沉浮不定的。他本名罗显烆,先后用笔名商禽、罗砚、罗燕、罗马、任葵等。而他用得最多最为人熟知的笔名则是“商禽”。《诗经》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燕是商民族的禽鸟。“商禽”笔名,取意于此。 商禽1930年3月出生于四川宜宾珙县巡场镇。 1945年初,年方15岁血气方刚的商禽。在巡场私立真福中学尚未毕业,就  相似文献   

4.
艾青是中国新诗史上的领唱人。当中国式的现代派诗人在中西交融的理想旗帜下折回到诗歌创作的“纯诗”之路时,同样接受西方文化的艾青则开创了一条将时代情绪、民族传统、西方现代诗艺与个人气质相融合的艺术之路,正是这种融合奠定了他诗歌的内在灵魂。本文从艾青继承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和他自觉运用西方现代诗艺为表现手法出发,探讨艾青诗歌内在的精神之魂。  相似文献   

5.
在艾青80诞辰将要来临之际,他的处女作《游痕》诗被发现了。1988年11月11日,当我们将登有他最早诗作考订的《浙江师大学报》面呈艾青夫妇审定时,他们就像见到失散多年的孩子,喜不自禁。艾青频频点头说:“60年了,终于找到了!”《游痕》诗湮没人间60年,而今如同“和氏璧”出土,它不仅有着自身的价值,而且对艾青诗歌发展的全过程和艾青创作生涯研究都有着一定的意义。一、诗画交辉情景融《游痕》诗共两首:第一首《湖心》;  相似文献   

6.
&#  &#  &#  &#  &#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4):12-15, 32
要把“艾青研究”推向深入,应该及时发现和正面回应“艾青研究”中社会和学界提出的问题。目前学界建议创建“艾青学”,对此本文认为应该谨慎。关于“艾青个人情感生活”的研究,关键是研究的态度以及意义和价值。“艾青形象”的整体评价是一个重大问题,要弄清“艾青形象”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取舍标准,从大处和高处进行历史评价。对于解放前后艾青诗歌质量落差的问题,应从历史环境和诗人个体的变化给以同情和理解,从而总结出有利于今后诗歌创作可以借鉴的东西,不应出于非学术的目的而利用诗人。    相似文献   

7.
(一) “想象是风筝,而现实是手中的线,放得好,风筝便会飞起来。”“那么风是灵感?”“当然!”这是诗人艾青和法国女翻译家的一段有趣的对话。艾青把创作构思活动比作放风筝,说风筝的原动力——风是灵感,肯定了灵感的存在和对文艺创作的重要作用。艾青说他的《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就是在狱中因一次偶然的灵感式触发“一口气写下来”的。郭沫若也曾这样叙述灵感对他的袭击:“《凤凰涅槃》那首长诗是在一天之中分两个时期写出来的。上半天在学校课堂里听讲的时候,突然有诗意袭来,便在抄本上  相似文献   

8.
列宁的笔名     
全世界亿万人民都知道一位伟大人物的名字——列宁。列宁在1917年5月自传草稿中写道:“我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当时,列宁的姓(根据父亲的姓),如大家都知道的,是乌里扬诺夫,而列宁是他的笔名之一。在沙皇统治时期,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从事革命工作,不得不隐匿自已的真实姓名。当时,莫斯科暗探局局长、宪兵队上校朱巴托夫向上级报告说:在革命者中,没有比乌里扬诺夫更大的人物了。他建议赶快杀掉这个革命者。在这样的条件下,笔名帮助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迷惑了警察、奸细和密探,使他得以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9.
当八十年代又一个春天来临的时候,艾青作为中国新诗的巨匠,他的文学道路已整整半个世纪了。一九八○年三月二十七日,是艾青七十寿辰。是晚,周良沛和几个年青诗友,带着两个大寿糕,突然闯进了艾青的寓所。当时,艾青刚收读着邵燕祥、胡昭、雁翼、晓雪的电报正在诧异。他这才明白,这是他七十年来第一次有人为他祝寿。当着诗友们的面,艾青不无感慨地说:“我已忘记自己活了七十岁了。想想这一辈子,  相似文献   

10.
1937年7月7月,中国的土地上燃起了神圣的抗日火焰,全国人民怀着敌忾同仇的决心投入对敌斗争的洪流,而站在斗争前列的作家中,诗人们尤为活跃,但就其影响之大来说,当首推艾青。绿原将这一时期的艾青誉为“那个时代的领唱歌手”,他说:“不论在延安还是在重庆、桂林,新诗同祖国、同人民共命运、共呼吸。人民需要诗,在寻找诗;诗需要人民,在表现人民。”“不能不令人想起当年的诗人艾青。那时,即使在最低沉的政治气压下,只要什么刊物上发表了他的新作,读者无不奔走相告:今天读到了他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一口气念完了《火把》——我背得出《假如我是一只鸟》(即《我爱这土地》)——不,还是《向太阳》好……”绿原所说的上述诗篇,就是艾青抗战前期的一些代表作。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新诗六十年》一文中,艾青林现代诗派“是以《现代》杂志为中心发表新诗的一群”,其实他本人正是这“一群”中的一位。艾青不是那种以写作数量取胜的诗人,支撑起他艺术生命的是响响当当的诗作本身。他是中华民族忠诚的儿子,立足于中国大地,用从欧罗巴带回的“芦笛”,吹奏出了刀年代中华民族风雨与愁云交错的心曲,创造了一种东方美与西方美结合的艺术风格,因此与臧克家、田间一道,成为30年代诗坛的骄傲,成为继郭沫若之后新诗艺术的集大成者。一、忧郁的“时代诗情”宁可失败于艺术也不失败于思想的艾青,受“最伟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2.
许地山以他“落花生”的笔名蜚声文坛几十年,他的作品如同他的笔名,骤然看,给人一种“飘飘然,香喷喷”的惑觉,然而它并不显眼,果实埋在地底下,发放出“泥土气”,给人一种朴实无华的美的享受,又能使人悟出一种不同凡响的人生哲理,表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采,在当时文坛上是独树一帜的。 许地山作为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他与其它成员一样,创作上主张“为人生而艺术”,采  相似文献   

13.
七十年新诗发展的历史,从草创到成熟,到新的崛起,经验和教训同样引人注目。艾青的道路,终于到达了中国现代新诗成熟的顶点。为“人民诗人”,为“泰斗”,艾青的新诗创作实绩继郭沫若而起成为又一座高峰,艾青的新诗美学思想作为他创作的指导,其探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1 作为中国现代新诗成熟期的突出代表,艾青的诗以其伟大的艺术成就,为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开拓了一条道路。艾青的创作生涯,从大堰河时期到唱“归来的歌”,继续了半个世纪。其间关于新诗的理论探讨。辑有一部《诗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四十年代出版的《诗论》的基础上加入了后期一些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新诗在抗战时期,究竟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还是走入了歧途,呈现彷徨状态?这是长期以来,海内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关于抗战诗歌评价的主要分歧之所在.我以为,艾青当年对抗战诗歌的评述是切合实际的.他说:“抗战时期是中国现代新诗果实累累的收获季节.”艾青这一简洁而生动的评述,表明了抗战诗歌成就显著,特点鲜明,为中国现代新诗的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5.
艾青在上世纪 30年代的诗歌创作中“奉灵感为至圣” ,写出了很多富有魅力的佳作。他的灵感有三种类型 :定向涌流 ;感物触怀 ;彼此重合 ,都属对题材的“二次处理”。但在 4 0年代和 5 0年代 ,他的灵感失落 ,只凭“一次处理”写诗 ,创作陷入低谷。改革开放后 ,沉默多年的艾青重返诗坛 ,灵感回归 ,诗歌创作达到新高峰。  相似文献   

16.
1985年3月12日,法国驻华大使马乐代表法国总统和文化部授予艾青以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章时,说:“在法国的朋友当中,我们为有一位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艾青先生而感到自豪。”这个评价足以证明:在中国当代诗人群中,艾青的国际声誉最高。优秀的文学作品从来是没有国界的,它必然会通过各种文字在世界广为传播。艾青的创作生涯已达50多年,他目前是作品译成外文种类最多的中国诗人。世界各国大都通过艾青来  相似文献   

17.
艾青不愧为一个真正拥有个性的诗人,他的诗作中总是回荡着一种殊异动人的旋律。它是悲哀吗?悲哀怎会有如此炽热的期待!它是亢奋吗?亢奋怎会有如此凄凉的悲怆!它是刚健吗?那为何又笼着一种浓重的悲剧气氛! 在艾青的诗作里,有一种“统一的热情”(别林斯基语),将他的悲壮与激昂、凄凉与热烈等彼此矛盾的情感串联起来。  相似文献   

18.
路翎的《求爱》是同名短篇小说集中的一篇.这本集子中的作品有二十三篇,写于1944年到1946年之间.作者曾说:“这些小说里所写的都是攀住历史的车轮的葛藤,但既然是在生活着,这里面是有着力量的本身.”路翎自己曾有过一次没有开花的爱情,那是他的初恋,那位小姐叫李露玲,后来和路翎的一位“挚友”结了婚.“路翎”这个笔名,就是为了纪念这次没有开花的爱情.这篇小说写于1946年,带有契诃夫式的阴冷.路翎在1943年下半年,曾读过不少契诃夫的著作.路翎曾说:“契诃夫写平凡的小人物们的命运,看似冷静,骨子里则是火辣辣的,因为作者参加到人物中间去,与他们同悲同喜.”  相似文献   

19.
<正> “鲁迅”这个笔名是一九一八年发表《狂人日记》小说时取用的,初见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鲁迅取用笔笛不是随手拈来,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每一个笔名都有着深刻的含义。鲁迅这个笔名的本意是什么呢?先生曾向他的好友许寿裳谈过:“(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同时还谈了取用这个笔名的动机及缘由,他说:“鲁迅就是承迅行而来的,因为《新青年》编辑者不愿意有别号一般的署名,我从前用过迅行的别号是你所知道的,所以临时命名如此。”(《亡友鲁迅印  相似文献   

20.
关于艾青最早发表的第一首诗,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是写于1932年以莪加笔名发表在同年7月(《北斗》上的《东方部的会合》(即《会合》)。最近笔者从某地档案馆发现艾青于1928年发表在《学蠡》刊物上的二首诗(署名蒋海澄,诗总题为《游痕》),现抄录于下,以供学术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