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代小说与民俗有不解之缘,民俗事象构成哈代小说中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情节,规定了故事的发展方向和人物的命运轨迹,在时间上规定了情节发展的节奏,在空间上限定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民俗事象也是作者用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环节;此外,民俗事象还构成小说细节,深入到小说肌理,发挥润滑链接的作用。民俗化叙事是哈代小说鲜明的艺术风格,民俗文化内涵是哈代小说重要的艺术审美。  相似文献   

2.
D.H.劳伦斯的"小说三要素"理论是其文学批评思想中的精髓,是他对自己早期小说创作实践的概括与提炼,也是理解他中后期小说创作的关键。劳伦斯认为:首先,小说必须绽放生命力;其次,小说的各部分之间必须生动而有机地关联;最后,小说必须高尚可敬。《恋爱中的女人》中的人物以一种内在的生命之火为向导,努力保持生命的活力和人性的完整;小说通过人物与环境完美关联揭示其激情洋溢的生命活力;作者运用具体的人物案例,说明小说应当直面生命本能,戒绝一切思想说教。  相似文献   

3.
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悲剧意识内涵丰富又复杂,一直是国内外哈代小说研究中的一些分歧性意见所在,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社会悲剧意识:1.经济困境;2.现代精神文明对人性的扭曲;3.新旧两种文明撞击中人物精神世界的分裂和痛苦。二、命运悲剧意识,哈代对威塞克斯地区人物文化心态的准确把握。三、生命悲剧意识,源自哈代的对生活的悲剧性感悟,1.个体生命的现实困境;2.人类群体的宇宙困境。  相似文献   

4.
美国实用主义代表人物杜威把人的本能、欲望、需要说成是不变的人性,虽然看到了人性中包含着求生存的自然属性,但是没有指出人之所以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更没有看到人的本性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因此有其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英国现代小说先驱福特创作的《好兵——一个激情的故事》(1915)是一部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在人们的期待视阈中,该小说应该是讲述一个充满了激情雄性的勇猛战士的故事。相反,福特却塑造了在一个充满死亡、疾病、疯癫的荒诞世界里,人们在情感、道德和金钱的痛苦抉择中所经历的煎熬与无奈。这与存在主义哲学家基尔凯郭尔提出的荒诞、空虚、绝望、疏离等观点非常吻合,而作品中人物的“向死性”“自欺性”也与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不谋而合。但正是在这些人物的悲剧命运中,体现了作者对自由人性的向往,对真实生命的渴望。因此,小说体现了福特的存在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以古希腊悲剧观照哈代小说的命运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希腊悲剧的视角切入,阐述了哈代小说中命运色彩的丰富内涵。在他的小说中,命运以神秘的大自然、遗传与因果报应、偶然与巧合、本能与欲念的形式表现出来。一方面体现了哈代对古希腊命运观念的认同,展现了命运的巨大力量;另一方面又包含哈代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命运的感悟。  相似文献   

7.
《还乡》第一卷的标题是“三个女人”。我们可以从这个恰当的暗示中了解小说要揭示的真正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因为哈代喜欢和妇女交往,懂得妇女的心思,所以通常他描写的妇女形象比他的男性形象更有趣,更真实得多。一个象在《卡斯特桥市长》里描写的亨察德那样能够经久不变地有效地引起我们的同情和兴趣的男主人公在哈代的小说中是很少有的。《还乡》里的男性形象也没有例外。游苔莎、姚伯太太、甚至朵荪在呆板的克林、文恩和轻薄的登徒子韦狄面前,明显地显得那么血肉丰满。小说的主要兴趣是在三个妇女形象和克林还乡对她们命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发表于一八七四年的《远离尘嚣》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的成名作,它不仅代表着哈代早期小说思想和艺术方面的主要特征,而且还同他后来创作的小说有着一定的联系,是我们探索啥代作品的主题、人物、艺术成就等问题不可忽视的一部作品。(1)《远离尘嚣》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第二部,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趋向于赤贫的农民加布里埃尔·奥克成了韦瑟伯利农场女农场主巴丝谢芭·埃弗登小姐的佃户。他非常衷心地爱她。可是,巴丝谢芭却醉心于乡村中唐璜式的人物——骑兵中士特罗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析学对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用精神分析学来研究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发掘出一些被忽略或不易理解的内涵.沈从文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在小说中大量使用精神分析手法,揭示了特定情境下人的本能、性变态和潜意识等内容,使其小说通过特定视角,以人性的美与丑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以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解读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透视小说男女主人公潜意识里的原欲世界,展示自我与本我的较量,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冲突;通过作家对幽暗的潜意识里的本能欲望的审视和批判,对性的本能力量对这些人物的人格特征铸造的析解,揭示灵魂深处人性的真实和生命的本真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幸存者回忆录》是一个记述人性灾难的文本。通过现实与潜意识的不同视角,小说向读者传递了一个主题:人类存在的最基本因素是“我们与动物共同拥有的”本能水平上的自我,社会机器对它的窒息将会导致人性的灾难。   相似文献   

12.
《卡斯特桥市长》是托马斯·哈代一系列"威塞克斯"、"性格与环境小说"中非常出色的一部,其副标题是"一个有性格的人的故事"。主人公迈克尔.亨察德是一个具有生命激情和强烈性格的人,他身上的偏执、粗暴与正直、善良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性格特征。心理学认为,人物的性格由人物的人格结构来决定。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解读亨察德性格的复杂性,可以揭示出小说主人公亨察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在斗争中逐渐协调平衡,性格也变得日趋成熟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3.
左拉的自然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系统理论的提出,是在19世纪80年代,但是早在60年代末,他的自然主义观点已开始见之于创作实践。1868年,左拉在他的小说《戴蕾斯·拉甘》再版序言中指出:“在《戴蕾斯·拉甘》里,我愿意探讨的是人物气质,而非人物性格。这就是全书的核心。我选择了几个人物,他们绝对地被自己的神经质和血质支配着,完全没有自由意志。他们生活中的每一行为,都由其肉体的宿命性所牵引。戴蕾斯和罗朗仅是人形畜生而已。我设法在这些畜生体内,步步深入地探求激情的奥秘、动物本能的推动力量,以及神经发作后突如其  相似文献   

14.
英国现代小说先驱福特创作的《好兵——一个激情的故事》(1915)是一部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在人们的期待视阈中,该小说应该是讲述一个充满了激情雄性的勇猛战士的故事。相反,福特却塑造了在一个充满死亡、疾病、疯癫的荒诞世界里,人们在情感、道德和金钱的痛苦抉择中所经历的煎熬与无奈。这与存在主义哲学家基尔凯郭尔提出的荒诞、空虚、绝望、疏离等观点非常吻合,而作品中人物的"向死性""自欺性"也与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不谋而合。但正是在这些人物的悲剧命运中,体现了作者对自由人性的向往,对真实生命的渴望。因此,小说体现了福特的存在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略论《德伯家的苔丝》亚雷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百年来,评论界对哈代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男主人公亚雷的形象的界定几乎毫无二致,认为他是魔鬼“撒旦”的化身,然而从人学的视角看亚雷是一个游走在罪与非罪、人与非人边缘,人性和情欲、天使和魔鬼集于一身的复杂人物。或者说,是一个有着多重性格、复杂人性的形象,不能以魔鬼来简单论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小说真正成为文学之正宗,是从五四时代开始得到确认的.小说正名所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其创作的空前繁荣.二十世纪中国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在现代小说里得到了全方位的反映,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舞台上出现过多少种人物类型,现代小说人物画廊里就有多少种维妙维肖的形象.鲁迅笔下的“孤独者”与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一  相似文献   

17.
文学与人性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是合乎人性的,小说中描写的人物不一定必须是人类历史上真实人物的表达,然而他们却有着和常人相同的特点和动机。某一人的全部特点从来也不可能都包括在小说里,但由于忠实地描写了某些特点,性格刻划依然可能合乎人性的。在任何情况下,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人性,都是以文学作品以外存在的人性为根据的。是生活给了我们试金石,使我们能用以衡量文学中性格刻划的真实程度,而不是反过来。没有生活,也就没有人物可供文学写照。说一个人物刻划得合乎人性这样的提法是讲得通的;说一个人刻划得不合人性也是有意义的。人物刻划不能“不管怎样”那是真实的。假如某个特定人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会做A、B和C这句话能成立,那么在同样条件下他不会做D、E和F这话当然一样能成立;如果小说家描写他倣了D、E和F,那么他的描写就不合乎常人的行为了。在小说或者戏剧之类的复杂作品中,性格刻划并没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也许情节更加重要,或者风格比这两样都重要.可是无论如何,性格刻划是评价文学作品的因素之一,而且是个重要的因素。文学作品也可以描写错误的或不尽属实的世界观,但评论家并不因此而指摘这些作品。作家唯一不敢大加改动的东西是人性。如果他的性格刻划在很大程度上违反人性,我们就会立刻抓住这一点错误来指摘他。  相似文献   

18.
悬念是小说家构建作品的主要手段。悬念(Suspense),是哈代主要小说形式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悬念是小说叙事中情节模式的显著特征,是联系偶然和必然,情节和情感的重要手段。哈代的悬念是建立在悲剧总体趋势的必然性和具体事件发展趋向不可预测之间有机的统一的基础上。与哈代所设计的巧合(Coincidence)一样,悬念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悲剧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因为当读者回顾小说时,冥冥中的天意早就注定了苔丝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9.
爱情和婚姻是哈代小说最喜欢叙述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对爱情、婚姻生活等的细致描绘,哈代着力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社会环境对人的压力,以及人性本身的善良与软弱。在短篇小说中,这一主题依然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在这些故事中,最能打动人的是小人物和他们缠绵悱恻的爱情。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爱情很难走向完满的结局,而正是由于这种不完美,她们的命运才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同情。本文就哈代代表性短篇小说中人物的爱情故事给予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哈代小说人物无不在诸如对爱情、事业、名利等原始欲求的吞噬下焦虑、彷徨、挣扎、苦痛。这些与生俱来、永无止境但却无法摆脱的原始欲求正是导致他们命运的真正元凶。虽然时代风貌、社会环境、道德习俗及个人性格特征能承担部分或主要责任,但我们更应看到这是整个人类、人性的困惑和悲剧。哈代道破这一玄机,这正是其作品价值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