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国有企业的亏损::效率及改进思路先幼果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缺乏效率,是一个长期困扰中国改革者、企业家的老问题。尽管人们在改革过程中设计并实践过众多的改善方案与措施,但至今仍然收效甚微,国有企业三分之一亏损,三分之一保本,三分之一赢利的格局似乎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2.
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倡导和现实塑造,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逻辑延伸和必然推论。不限于此,这一命题的提出,还导源于对我国国有企业运作机制的现实考察。据专家断言,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是三分之一明亏、三分之一潜亏、三分之一微利。由此,引  相似文献   

3.
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权建设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三三制”的政权建设原则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权是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在政权建设中,我党认真地贯彻“三三制”的原则,这是我党实行政治民主的一种做法、一种制度.“三三制”有一个实践、总结、概括、推行的过程.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明确规定在各个抗日根据地里,各级民意机关或政权机关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左派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派占三分之一.”3月11日,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毛泽东重申,在政权上人员分配应该是:“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无产  相似文献   

4.
大中型商业企业是国营商业的重要支柱和骨干力量。如何增强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搞好整个国营商业企业是关键。最近,我们对我省近三年的国营商业经营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和研究。其基本情况是,从全省国营商业整体上看:1.利润由亏转盈,但盈利偏低;2.销售额微增,但市场占有率下降;3.费用加大,费用率呈“驼峰”形变化;4.全行业有三分之一的亏损面,出现马鞍形变化。按行业系统来看:1.全省百货、五交化行业,近3年来销售增长,盈利率提高,费用率降低,亏损面减少,经营情况比较好;2.全省纺织经营行业,近3年来,销售下降,费用率变化不大,但持续亏损;3.全省副食品经营行业,近3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搞好国有企业,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出现的大面积亏损现象,成了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拟从造成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及其走出困境的途径入手,对这个问题作一点粗浅的分析和思考。 一、导致国有企业亏损的几个原因 根据经济理论界和企业界人士的分析,认为导致国有企业亏损的外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策性因素。有一部分国  相似文献   

6.
一、国有企业亏损的历史主义和逻辑主义阐释及其间题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在与非国有经济的竞争中,迄今为止的国有资产经营总体而言是绩效不佳的。其突出表现是国有企业大面积的长期亏损。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国有经济不仅利用占全国半数以上的资源投入仅对总产值增加额做出不到三分之一的贡献,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而且因其不良绩效使国家和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改革成本。对于在资源、人才、技术及政治上占明显优势的国有企业为何不能创造与其投入相称的经营业绩,经济学家有两种值得重视的解释:一种解释是历史主义的。按照这种解释,…  相似文献   

7.
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从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算起,至今已有140多年。140多年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就在这短暂的一瞬间,共产主义运动这个“幽灵”,在欧州“徘徊”,很快发展成为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猛烈地冲击着资本主义旧世界,相继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陆地面积占四分之一,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生产总值几倍、几十倍的增长。社会主义对人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来,国际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颠覆,搞和平演变,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在庆祝我国建国十周年之后,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二周年又到临了。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从那时开始了人类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四十二年来,苏联人民在伟大的列宁的党——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以英勇豪迈的气概,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史无前例的胜利,现在已经大踏步跨上建设共产主义的阶段了。在十月革命的光辉照耀下,世界上已有十几个国家取得人民革命的胜利,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了;一个包括世界人口三分之一、占有世界土地四分之一的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出现了。因此,伟大的十月革命,不仅是全体苏联人民的节日,也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共同节日,是整个世界进步人类的共同节日。在十月革命四十二周年的时候,我们向站在全体进步人类最前列的苏联人民致以热烈的祝贺!我们欢呼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真理在世界上取得的辉煌灿烂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主体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具鲜明特色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理论指导和思想武器作用。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进程中,邓小平改革思想得到了坚持运用和丰富发展。从邓小平改革思想到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一多个世纪,这在社会主义改革史乃至人类文明变革史上无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相似文献   

10.
这次我算是从大别山到黄山来工作,两地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似之处是两市都是山区。六安是农业大市,有三分之一是山区山地,是山场经济;三分之一是丘岗地区,是丘岗经济;还有三分之一是沿淮圩区,是平原圩区经济。从农业这个角度看,黄山主要是山区经济、山场经济。  相似文献   

11.
对于内源性经济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从广东、广州发展的历史来看,在它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高峰、最好的20世纪90年代中的时候,广货三分天下:三分之一是对外出口,三分之一是本地市场,三分之一是国内市场。尤其是对我国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市场来说,它本身就是国际市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一种特征决定了广东、广州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共性与个性的相互关系是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必须把握好的重要的方法论原则.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上的共性与个性的相互关系.第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诸阶段上的共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的阶段,当然应当包括社会主义发展一切阶段所共有的普遍特性或共性,没有这种共性,就不能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共性主要是:①现代化、社会化的大生产,这是根本的物质前提;②与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仅仅停留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认识上,是十分不够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两者的内在关联性和兼容性乃是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实践保证和自觉性基础.文章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方面对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关联性和兼容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阐明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又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正确方向有序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与改善的实践动力和现实途径.从本质上看,两者在内容上是相互兼容涵盖的,在需求上是内在一致的,在实际运行上是互动互促的.认清这一本质,形成相应的机制,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取得广泛共识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现实的期盼,时代的呼唤.  相似文献   

14.
王惠玲  谢鸿昆 《河北学刊》2001,21(5):124-125
邓小平提出的弄清"社会主义本质",从生产力的层次上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实际上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集中反映.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判断,与党的基本路线相一致,在实践中体现为"三个是否有利于"标准,也是所有制和分配制度改革的根本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党的"三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弄清楚"脉"在哪里、"进"在何处,是深入研究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和关系的必然要求.作者认为除了应当从哲学基础、纲领目标、政治立场、理论品质等方面去把握外,还需要从理论内容上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上加以探究.文章试从八个方面对此作些梳理和概括,阐述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农业问题、粮食问题,仍然是21世纪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热点问题.对于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目前已经出现粮食供给偏紧的我国来说,这个问题将会显得更加尖锐与突出.如果我们在战略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决策上出现失误,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法律思想的逻辑内涵正是以此核心为出发点和基本归宿,具体表现一是立法方面实事求是的态度,即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实际进行立法;二是执法方面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即注重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三是在处理民主与法制的关系上,坚持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心,反对人治,加强法制,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60年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这三个层面创立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三大成果,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和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实现了"三个结合",即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结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的结合.这三大理论成果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理论依据,"三个结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基本实践特征.这三大理论成果和"三个结合",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实际而赋予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典范.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社会一个引人注目的新政治现象。尽管它不是一个新名词,其实质仍是对资本主义的改良和调整,但布莱尔等人却赋予它一些值得重视的新内容。从思想内涵上看,“第三条道路”淡化意识形态和阶级烙印,寻求左派和右派之间的妥协,重新定义社会主义,从追求制度社会主义转向追求价值社会主义的转变。从理论主张上看,“第三条道路”提出要采取兼顾国家与市场、公平与效率、权力与义务相平衡的原则,以谋求资本主义的再发展,但客观上却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从另一方面印证了社会主义价值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并阐述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研究的三个问题: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总进程的两大阶段即从中国特色民主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是贯穿这一总进程的主题,实事求是、以人为本是贯穿这一总进程的思想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这一总进程的最新成果;第二,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者的"一体化"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结构的三个层次,即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哲学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论断,以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制度安排、路径选择、战略设计等,这三个层次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第三,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理论体系"的开放性,以开放的态度和方法坚持和推进"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