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风》作为十五国风之一,在从汉到宋的经典阐释里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宋代以前,学者们根据孔子"郑声淫"的观点,从音乐的角度批判《郑风》。到宋代,朱熹将《郑风》和郑声联系在一起,定义《郑风》为"淫奔之诗"。但是从《郑风》的诗歌本意来看,诗歌语句并不符合朱熹对于"淫"的定义,因此朱熹"郑风淫"的观点并没有合理依据。在历史上,古人仅提及"郑声淫"而未有"郑风淫"一说。  相似文献   

2.
天问子 《老年人》2008,(9):36-37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包含了从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我国北方的民间歌谣、士大夫作品,以及祭祀的颂辞。根据《史记》,孔子收集整理《古诗》,选取“可施于礼仪”的三百零五篇。《诗经》最初称作《诗》或《诗三百》,在战国晚期始称为“经”,并当作最权威的典籍被引用。所谓“子曰诗云”的“诗”指的就是《诗经》。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文学思想总的来说可分为以下五点:一,"美、善"说;二,"文、质"说;三,"无邪""中"说;四,"兴、观、群、怨"说;五,"诗论"。对于孔子的学说,可以去伪存真,将其看作探究孔文学的珍贵史料。本文分别解析了孔子的五大文学思想和传统文学功利观、创作模式、审美取向、接受思想和"诗教"的关系,希望能为我国古代文学和孔子的文学思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诗由怨生     
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意思是说,大凡优秀传世之作,都是作者在困顿潦倒时所为。“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不也正是受宫刑之辱而遗《史记》,留下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彪炳千秋吗?“诗由怨生”这一具有深刻美学价值的命题,在我国很早就被提出来了。孔子在《论语》中讲:“诗可以兴,…  相似文献   

5.
新闻标题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分析了英语新闻标题特点,并提出了常用的翻译策略,以期对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提供可鉴之策,从而丰富英语新闻标题翻译,促进信息传递与文化交流.文中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引言部分强调了新闻标题翻译的重要性:第二章从词汇,语法以及修辞等方面对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进行了论述;第三章主要主要探讨了新闻标题的一些常用翻译策略;第四章为全文的总结.  相似文献   

6.
《炎黄世界》2009,(6):45-45
孔子的太太是谁?恐怕许多人不知道。《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行,没有一个字涉及他的太太。历朝历代研究孔子者甚多,也没有看到有谁专门研究过他的太太。第一个提供孔子信息的人,是三国时代的王肃。他在《孔子家语》中简略地写了孔子生平,有这样几句话:“孔子三岁而叔粱纥卒,葬于防。至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  相似文献   

7.
吕佳 《现代交际》2013,(12):37-37
本文对中国汉字“游”在美学中的意义展开分析,阐述其独特的哲学内涵。中国美学中的“游”是精神在天地万物之间自由往来,彻底放松,没有束缚。这种纯粹的体验,正是一种诗一样的智慧,能够会通万物的思维,在诗意的心灵中打通“我”与世界的界限,这与西方概念中的“游”有不同之处。从而寻找到中国美学特有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职业》1999,(1)
尊敬的编辑叔叔:我是盐城市高级技工学校的一名新生,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96新版)是贵社出版的。我有一个问题要提出来,就是该书第十二课(南州六月荔枝丹)引用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诗中的“不妨”。我记得我在初中学习时,课文为“日啖荔枝三百...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深化,“政府责任与养老机构发展关系”的议题日趋重要,引发了众多关注。去冬岁末,在第五届全国老人院院长论坛上,笔者作为点评嘉宾聆听了三位主讲嘉宾的精彩演讲。民政部王振耀司长站在历史的关口提出了全面建立现代型养老服务体系的战略构想,高屋建瓴,意义深远。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杨宜勇所长强调了将养老服务业纳入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使我们感受到了养老服务业“春天”的脚步声。  相似文献   

10.
声情并茂于今人,只是在描述阅读效果时用到的一个词语.而于古人,却是创作时必然追求的一种境界. 声情并茂,顾名思义,是指声音和情感的配合达到一定的境界,从而产生很好的艺术效果. 中国古代诗歌一开始就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乐、舞的紧密融合,成为上古歌谣的时代特点,关于这一点在史籍中有大量记载,如《尚书》中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就是说诗是用来表达人们的情感意志的,歌则是用来咏唱那些表达思想情感的言辞,五声旋律紧紧地依附着歌唱,而律吕则是用来调偕五声.《诗经》时代的诗与舞虽有一定程度的分离,但诗乐仍旧融合为一,诗为乐之词,乐为诗之声.《墨子·公孟篇》中就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诗经》是可以唱的.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都是合乐的.  相似文献   

11.
天问子 《老年人》2008,(5):40-41
孔子强调,道德高尚的人在一定要具备仁爱之心的同时,还必须兼具社会良知,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与正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中经常强调的“义”。这里的“义”就是道义、正义,是一种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看完《老年人》2002年第二期刊登的《评改〈湘江秋钓〉》一文,引起了我修改诗词的兴趣,也为增设《老年大学》栏目叫好。我以为经陈国强先生改后的诗还可以再改,因为改诗不单纯只有范椁所说的“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一说,更重要的是反复推敲字句。我以为,评改后的诗,还有五处可作如下修改。第一处,“湘”为地域名,“畔”字只能和“江、河、溪”等字组合,因此可将“湘畔”改为“江畔”。第二处,“持竿”是将钓而未钓的动作,可将“持”字改为“垂”字。第三处,将“吟眸”改为“心眸”,似乎更贴切。第四处…  相似文献   

13.
在诗歌的王国中,能留存于典籍的,除“诗三百”之外,平民所作之诗可说少之又少。即使有少数平民之诗收入于典籍之中,其作者之署名也以“无名氏”统而言之。其中之原委固然与封建社会对平民的轻视有关,也有平民所作之诗多以口耳相传之方式流传于后世,传来传去竟不知为何人所作的缘故。  相似文献   

14.
饶舌     
梁莲生先生的原诗“久立持竿钓晚秋,麓山云树入吟眸。乃翁不计鱼多少,聊遣闲情到白头。”经陈国强、肖自强、李传补三位先生修改后,只有第一句的“钓晚秋”,第二句的“山、树、眸”,第三句的“鱼多少”和第四句的“白头”共11个字没有改动了。总共28个字的诗,被改动了17个字,留下不动的仅占全诗总字数的四成,这还是原作者的诗吗?媒体对作者的作品可以修改,《老年人》杂志开展评改活动,本意在提高读者参与的积极性,这是很好的。但窃以为,首先要尊重原作者的真情实感。例如原作者三、四句的“乃翁不计鱼多少,聊遣闲情到白…  相似文献   

15.
第三部分明亡的真实原因何在?关于明代赋税收入过低问题——对话黄仁宇破解明代赋税收入过低之谜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财政危机,这一点在上期崇祯部分的论述中已经说明得相当充分。国家财政困难,导致发生饥荒,没有钱去赈济;发生战争,没有钱支付军饷。没有钱赈济  相似文献   

16.
十年辛苦续征程,为惜流光枕上争。吟就调谜三百韵,移来补作壮年行。退休之后,我迷上了创作,尤其偏爱于词谜。十年于鼓,孜孜不倦,日积月累,终于写出《词谜三百韵》稿本。当我得知湖南文艺出版社决定将书出版时,高兴地口占了这首七绝。书问世后,国内包括港、台许多新闻传媒和谜界、诗界竞相评介。有的说它“填补了我国文学宝库的一项空白”;有的说它“拓宽了诗词的表现领域”,一对美化和丰富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了一些动人色彩”。《中华谜联》以首版近万字篇幅论述7该书的“文学价值”。我感到自己的努力耕耘,得到了相应的收…  相似文献   

17.
粽子谜民间流传粽子谜,例如,“珍珠白姑娘,许配笔叶郎。穿衣去洗澡,脱衣上牙床”;“三角四楞长,珍珠肚里藏。要吃珍珠肉,解带扒衣裳”。风趣诙谐,独具韵味。粽子诗历代文人雅士对粽子多有吟咏,例如宋代陆游的“端五数日间,更约同解粽”,“白白糍粽美,青青米果新”,唐代郑谷的“诸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反映了当时食粽之普遍。粽子联古时山西寿阳人祁隽藻,幼时聪颖过人,五岁那年过端午节,他为三哥和三嫂送去五只粽子。自恃才学不凡的三嫂,见机欲试探一番小弟的诗才,脱口吟出上联:“五月五日五弟送五粽,好香。好香。”…  相似文献   

18.
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及其所辖12个县,是长江三角洲上一条黄金地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里的经济腾飞,持续不衰,引起国内外瞩目。“六·五”计划期间,三个市的工农业总产值翻了两番多。1986年,苏州、无锡两市的工业总产值,分别跃居全国226个大中城市的第四、第五位,仅次于京、津、沪三大市。人们称之为“苏南模式”。然而苏南模式的意义,绝不仅仅限于经济发展,重要的还在于由经济发展而触发的农村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9.
孔子主张“德润身”。他认为只有讲道德的人才能心宽体胖,得以高寿。据传,鲁哀公曾问孔子:“知(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子曰:“然,知(智)者乐,仁者寿。”接着孔子讲了人有三死:“夫寝处不适,食欲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  相似文献   

20.
王丽萍 《职业》2013,(14):164-165
本文从分析“少教多学”的含义入手,论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并且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分析,说明实施“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同时通过讨论得出实施“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条件和要求,以及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对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及师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