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冬生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95-97
传统教育存在着教条、被动、缺乏创造性等不足之处,行为教育具有灵活、主动、多样性、创造性等优点。本文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个性、能力等出发,具体阐述了在新世纪到来之际的高等教育,应继承传统教育的优点,走在时代的前列.尽快转向新的教育形式——行为教育。 相似文献
2.
徐冬生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传统教育存在着教条、被动、缺乏创造性等不足之处 ,行为教育具有灵活、主动、多样性、创造性等优点。本文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个性、能力等出发 ,具体阐述了在新世纪到来之际的高等教育 ,应继承传统教育的优点 ,走在时代的前列 ,尽快转向新的教育形式——行为教育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企业家的本质特征 ,但企业家的创新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分析影响和制约企业家创新行为的各种因素 ,有利于企业家克服障碍 ,调整创新行为 ,提高创新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论工具理性对我国教育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明宝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1):124-126
近代以降,西方的工具理性伴随其科学技术传播到我国,迎合了国人建立民族国家的心理需要,因而迅速的漫延开来并侵入教育领域,其后果是导致了教育的功利主义:一方面是国家层面的教育功利主义忽视了人自身的解放问题;另一方面是个人层面的教育功利主义导致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异化”。 相似文献
5.
死刑制度变革优先策略、死刑观念变革优先策略和死刑制度变革与死刑观念变革相互促进策略是当代中国死刑观念变革可选择的3种策略。通过权衡比较,当代中国死刑观念的变革应该采取死刑制度变革与死刑观念变革相互促进策略。通过对我国报应主义死刑观、功利主义死刑观和人道主义死刑观考察分析,当代中国死刑观念变革的进路应该是:第一步,先用报应主义限制功利主义;第二步,再用人道主义超越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6.
张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4)
立足于生命教育的重点应该是精神生命的觉醒与成长,针对现代社会普遍的颓废主义、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对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的侵蚀,生命教育应该有三重境界与目标:最低层次是反对颓废主义、珍爱生命;第二层次是反对功利主义、丰盈生命;更高层次是反对个人主义、超越生命.人对"生命"的体悟是这样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因此生命教育也应是针对不同的生命成长需求而层层递进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李广春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2):135-136
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产生过程中,需要和动机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分析制约消费者动机导致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即消费者资源、购买动机的强度、消费者的综合价值判断,以及参照群体的压力等出发,认为营销主体应认真分析营销活动中这些因素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有效的营销策略,以使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更容易导致营销主体所期望的购买行为,从而认为分析制约消费者动机导致购买行为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墨子的管理思想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少惠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研究,是近年来开始为人们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墨子管理体系的三个构成要素入手,探讨了他的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同时还发现其学说存在着一个相互联系、相辅为用,又相互悖离、相互否定的特异现象,形成互为制约的关系,由此兼及墨学的内在矛盾。本文意在以古为鉴,能为当代管理寻获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管理主义与功利主义对教育评价伦理的制衡与消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孝华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2):116-118
这是个以博士为主体的理论园地。它必将体现出自己的个性特色 ,这就是学术型 ,即讨论学术问题 ,或从学术角度研究有关问题 ;主题型 ,即每期或连续几期均围绕一个论题展开研讨 ;多元型 ,即校内外各学科的博士均可参与 ,论题亦将广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及其交融研究。概而言之 ,这是一个可供多向探索、自由争鸣的学术论坛 ,欢迎海内外各学科的博士踊跃登坛陈言。本期所刊五篇 ,主要为研究教育领域中的伦理问题的论文。 相似文献
10.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32-135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理查二世》对理查二世命运的叙述涉及到宗教改革后欧洲社会的一个争论焦点:面对暴政,臣民是否有权抵抗乃至废黜君主。此问题关乎对君权的合法性的起源的认识。该剧通过理查与波林勃洛克之间的权力斗争,揭示出莎士比亚时代英国国教与天主教及清教等宗教派别之间的君权观念之争,即专制主义的君权神授教义、绝对服从教义与立宪主义的契约论、抵抗理论之间的争论。此外,该剧也反映出置身于伊丽莎白时代晚期政治思想背景中的英国民众对暴政所持有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11.
谈我国高等教育精英化与大众化的并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至今的短短几年,我国已经步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为迎击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质量下滑的诘难,一些学者提出了扩招后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与扩招前的"精英教育"有别的论点以回避问题.但是精英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方法,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否无关.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既需要普通劳动者,也需要精英.我国的高等教育应大众化与精英化并举,并可从加强分类指导、强化精英意识、加强政策导向等方面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2.
褚雷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8-12
政治行为在组织中无处不在,政治行为主体通过非职权性权力会对组织产生影响。高校目标的模糊、管理的弱制度性、资源的衡缺性等组织特征决定了其政治行为的存在。因此,可以从增强教职员工的政治敏感性,完善和建立组织规章制度,拓宽教职员工的沟通和参与渠道,培育健康的高校组织文化着手,努力减少高校组织中的政治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中的政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天璋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4):95-101
素质教育是中央政府根据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和我国教育的现状提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教育对策,其目的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它是一种政府行为。我们应当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出发来理解素质教育的意义,不宜用思辨的方法对其进行繁复的演绎。政府应当是贯彻素质教育的主角,各级政府官员应当树立教育兴国的观念,切实负起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切切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4.
知名高水平大学精英教育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光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6):87-91
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大众化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培养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是相对的,它的基本特征是培养少量拔尖创新性人才。研究和探索知名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探索精英教育的性质、精英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精英大学生的招生选拔等成为目前高等教育界的热点研究课题。在研究分析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认为精英教育是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院校开展职业化教育的重要性已被国内高等教育研究者广泛关注,但缺乏职业化教育培养体系的研究。高等院校职业化教育应以职业化的评判标准为基础,其核心是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职业素质培养是高等院校职业化教育的最终目标,职业素养培养是高等教育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可以根据不同类型高等院校的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开展适宜的职业化教育。 相似文献
16.
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描述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分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本质,提出了促进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和谐发展从而推动大众教育健康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玉群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7,26(2):152-155
文章从国外经验、高等教育整体结构、人才培养等三个角度,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并举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必然选择;在大众化阶段,研究型大学应始终坚持精英教育的理念;精英教育的基本特征是追求卓越;精英人才培养着重要抓好五个环节:(1)在生源的选拔中注重全面素质的考核;(2)培养方案设计中应强调基础宽厚、多学科交叉;(3)增加国内外访学的经历,以拓展培养途径;(4)倡导研究型教学;(5)实施导师制。 相似文献
18.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与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美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4):74-76
针对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特点①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②类型分布不均,以合作行为为主,③更多地指向同性同伴,④大多未得到及时强化,建议采取多种教育措施,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早期发展,如提供亲社会行为榜样,加强社会技能训练,提高结果预期能力和及时强化等。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变革的特殊历史时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所创新。行为规范养成法用人们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来启迪和引导教育对象,使不文明的习惯转化为文明的习惯,不道德的行为转化为道德的行为。它具有实践性、约束性、形象性和直接现实性等特征,能较好地服务于社会基本公德、新兴阶层、小学教育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系统中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有机结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大众教育阶段,但绝不应忽视精英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深入分析了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含义和特点,以及两者的联系,并提出了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结合的原则。详细分析了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结合模式,具体包括学生生源上的结合和划分、培养模式上的结合与区分和师资来源上的结合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