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自生秩序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秩序,它是人为秩序存在和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人类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乃至国家本身也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化的过程。渐进式政治发展是政治发展的优选模式。这种政治发展模式不会破坏自生秩序,能够保持制度变迁的连续性,使新旧制度顺利衔接,民主化转型能够以和平的方式进行,转型后的民主制度也比较容易巩固。  相似文献   

2.
在战后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旧秩序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自由贸易所掩盖的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掠夺、排斥为基本特征。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深刻地感受到这种秩序的不合理性。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问题。但是,无论在冷战时期还是后冷战的大部分时期内,中国还缺乏建构国际秩序的能力。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上升,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范围内权力转移的趋势加快,中国塑造、建构国际秩序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国际体系亦正处于重大转折期。重塑国际秩序,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提高重塑国际秩序的自觉性和建构国际秩序的能力,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政策中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非传统安全的根源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传统安全是国家的产物、全球化的产物和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产物 ,是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国际关系理论向纵深发展的结果。非传统安全涉及到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之外的所有安全领域 ,给国家、国际社会和人类发展带来极大的威胁。非传统安全产生的根源和特点决定了非传统安全将长期存在 ,其影响力也将不断地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呼唤公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变化之中 ,这种变化的主流和趋向是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是一个社会基本结构的转变 ,其间既要打破原有的政治经济秩序 ,也要出现群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重新分配 ,更会产生道德观念的混乱和重建。一、我们迫切需要的道德观念是什么 ?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同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方式是对应的 ,所谓“对应”是指 ,道德观念既适应社会生活 ,也规范社会生活。但是在中国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 ,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农村 ;现在则大步迈向工业化和城…  相似文献   

5.
论发展权的本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权作为所有个人和全体人类应该享有的自主促进其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全面发展并享受这一发展成果的人权,最初是由塞内加尔第一任最高法院院长,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委员凯巴·姆巴耶于1970年正式提出的。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长期以来,不合理和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严重束缚着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改变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独立地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已成为时代的呼声;与此同时,发展问题作为一个全球性难题,也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新发展哲学”、“国际发展新环境”、“国际经济新秩序”、“发展国际法”等一系列概念和课题相继出现。正是在这一背景和理论前提下,发展权概念得以产生并逐步从一个人权概念演变为一种人权规范和人权制度,集中地记载在1979年11月23日联大通过的《关于发展权的决议》和1986年12月4日联大通过的《发展权利宣言》之中。至此,发展权作为新一代人权被正式确认。  相似文献   

6.
论明清江南社会的结构性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明清江南社会的结构性变迁王翔中国历史上充满着旧王朝的衰败与新王朝的重建这种循环模式,因此,一个王朝的衰落以及随之而来的一些社会弊端的矫治,并不一定就是整个旧秩序的瓦解。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应是一个把中国历史不可逆转地导离它的老路,并在社会和思想的构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正义概念是个关系范畴,是对一定的社会关系秩序的指称。这种正义的社会关系秩序是在理想与现实的两极张力关系之中被人为建构起来的,它与社会利益关系矛盾运动中的自由与奴役、平等与剥削的矛盾冲突紧密相连,并始终处于人类社会关系总体性的历史流变之中。  相似文献   

8.
习俗型政府信任关系的结构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历史的宏观视野中,与三种社会治理模式相对应存在着三种政府信任关系,它们分别是习俗型的、契约型的和合作型的。从其结构化特征探讨政府信任关系的初级形态,我们发现,人类社会的第一种政府信任关系类型属于习俗型的,这种信任关系在横向组合维度上,是立足于农业社会的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在纵向聚合维度上,表征于传统社会组织结构与依附性秩序之中。这两个维度,又在传统的社会文化心理及其行为模式中实现了整合。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的全球化浪潮中 ,美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 ,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的优势地位 ,将全球化进程推向了高潮。通过推进全球化 ,美国把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模式推向了全球 ,并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小布什政府上台后 ,美国开始专注国内问题 ,没有着力推动全球化进程。在这种情况下 ,全球化的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新国家主义的崛起与东亚模式郭洪纪人类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象征旧制度旧秩序的封建君主制度在欧洲已经支离破碎,但文化传统中的国家主义却得到了普遍加强。在西方资本主义经历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时,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不仅导致了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也诱发了...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后期以来,确如贝克所说,人类进入了一个"全球风险社会".在这种条件下,需要重建自由的哲学.只有当我们拥有一种全新的自由观,才能在人的自由发展的意义上发现应对全球风险的社会建构方案.如果说工业社会在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基础上建构起了属于这个社会历史阶段的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的话,那么,在全球风险社会来临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建构起一种服务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在这一模式下谋求合作治理的方案.而服务型社会治理及其合作治理都需要建立在人的自由的基础上.考虑到以往的自由都是与秩序相对立的,全球风险社会条件下的自由应当是与秩序相统一的.全球风险社会中的秩序同样是共同体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这种秩序是基于自由的秩序,自由则是秩序的前提,也是建构秩序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法律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都属于社会正常秩序的题中应有之义,而社会正常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则离不开法律机制的作用。法律不仅通过确认和调整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以及为社会主体提供普遍行为模式的方式,多侧面地维护着社会稳定,而且还从发展生产力和推动民主政治的历史进程等方面,促进和保障着社会发展;与此同时,法律以其特有的机制又将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并使其融入社会正常秩序之中。  相似文献   

13.
政府信任关系的研究路径与缘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历史的宏观视野中,与三种社会治理模式相对应,也存在着三种政府信任关系,它们分别是习俗型的、契约型的和合作型的。研究政府信任关系需要从与社会结构密切相关的秩序、制度、权力出发,进而在价值、意义、文化的层面上展开。其中,秩序可以成为政府信任关系研究的起点。运用这种研究方法来探讨政府信任关系,我们发现,人类社会最初的一种政府信任关系类型属于习俗型的,这种信任关系又是深植于农业社会的秩序要求的,农业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等级状况决定了它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一种新的智能知识生产模式正在浮现。与两种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比较,这种新生产模式有弥散、多元的特征。冯·诺伊曼关于人脑语言和计算机语言具有不同逻辑深度和计算深度的观察可以成为理解这种生产模式特点的钥匙。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分析视角看,智能知识生产模式的产出内容和组织方式易受社会因素影响,其智能特征更敏感于社会政治经济等驱动因素,因而也更需要引入科学的公共决策程序来加以约束。  相似文献   

15.
论对竞争的社会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之一是发现所研究事物的规律、规则或秩序,以及产生形成这种秩序的原因,指导或制约着这种秩序运作的条件。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所观察到的各种秩序表现为社会成员遵守某种预先设定的法则,这个使社会呈现有序性的过程被称为社会控制。显然,社会控制是社会学研究的主题之一。社会竞争作为一种行为模式和互动方式,反映了在社会运行过程中资源配置的一种途径和方式。竞争给社会带来了活力,使人的潜能得以发挥,但竞争也形成了社会震荡,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人的孤独感。因此,必须对竞争施加社会控制,即制定一系…  相似文献   

16.
1991年苏联解体后,独立后的独联体各成员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俄罗斯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与西方国家接触和合作的增多,大量西方文化的涌入,新事物、新概念的不断产生,所有这些都向语言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语言也就不断地发展自己,主要表现在语言最敏感的部分—词汇方面。当今俄语词汇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产生大量的新词汇;2.原来的一些积极词汇转为消极词汇;3.原来一些旧词语获得“新生”,消极词转为积极词语;4.原来的一些词汇语义上发生变化,旧词产生新义;5.外来次(主要来自美国英语)大量涌入;6.非标准语(俗语、黑话、粗话)大量进入大众传媒、报纸语言和社会日常生活用语之中;7.很多词汇的修辞色彩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抑商政策,是古代专制时代结构性政治经济矛盾的反映。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专制时代的中国社会是一种一元性的政治经济结构,其操纵下的社会层面,需要缺失中层,而商人们却恰恰易利用这种层面的不足,从这一结构体系之外挤占中层,对最高专制权威形成冲击,从而构成体制性的内在矛盾。二、专制时代的政治经济结构所要求的“均平”、“隔离”,与商业发展之间构成巨大矛盾。三、在官僚政治商品化之中,商人由富入贵的走向,与等级专制构成严重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魏建国 《学术论坛》2005,4(3):105-109
近代早期,英国伴随自然经济向货币经济的过渡和社会结构由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的转型,新旧社会价值构成、制度规范难免处于冲突和碰撞之中,社会曾一度出现失范。即,近代早期英国伴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社会价值构成上的个体本位,而社会秩序却依然是维护自然经济社会群体本位的伦理宗法秩序,这显然已不能适应货币经济社会中个体自由的需要。结果在社会失范之中,法治秩序便逐渐成为英国社会主导秩序。因为在货币经济社会中,个体自由的实现离不开对私有财产、契约的维护,而法治秩序正是维护二者的制度之基。  相似文献   

19.
信任和秩序的适应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在传统社会,统治者依靠思想灌输,建立起与统治相适应的外控型秩序,促使人们对统治者产生超乎寻常的个人信任,普遍的人际信任则难以建立.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基于理性规则及普遍信任,产生民选政府并管理社会,形成了自下而上的自控型秩序,这种秩序又反过来巩固制度信任和普遍信任.在转型过程中,社会自发产生制度信任和普遍信任需要,统治者是否主动适应并改变外控模式,对社会平稳转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对民主化的影响在20世纪70年代被忽视,而自90年代以来又被夸大。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建立,导致民主成为主流话语。西方国家认为民主是文明社会惟一的合法制度,因而它们试图在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建立的大背景下通过民主化策略推进世界民主。然而,外部强加的民主注定要失败。事实上,全球化就是在促使发展中国家民主化的同时,进行着西方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