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生保健习俗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注重环境卫生,注意饮食,药物、生理卫生和孕育保健及求神拜佛等方面论述了土家族卫生保健习俗,在此基础上从医学人类学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以期对土家族卫生保健习俗做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 在土家族传统的摆手活动中,还保留着一种与摆手舞相并列的极其古老的表演艺术——“毛古斯”。这种艺术活动,通过原始的化妆、简单的情节、场次和人物对话,历史地再现了土家族从蒙昧时期到近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场景,展示了土家族各个历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的家庭史与婚姻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湘西土家族婚姻制度在历史上曾经历了原始杂居婚、族外群婚、对偶婚、单偶婚等形式,其家庭也经历了原始群大家庭、母系氏族制家庭、父系大家庭、个体小家庭等形式。从湘西土家族遗存的现代婚俗中,我们大致可以窥探湘西土家族特有的家庭衍变的历史形态,并思考如何顺应历史趋势建设幸福家庭。  相似文献   

4.
合渣,用大豆磨浆后煮食,乃湖北省土家族苗族群众的一道家常菜。黄凤仪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晓关侗族乡一位平平常常的土家族妇女。山里的事就这么有意思:平淡与平淡相加,有时就“长”出了“奇绝”。在可追忆的岁月里,黄凤仪跟着母亲学会了做合渣的手艺;18...  相似文献   

5.
正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具有自己特点的服饰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土家族服饰虽历经变革,但仍然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特点。土家族有本民族语言而无本民族文字,汉文记载的土家族服饰只言片语,难以直接描绘出土家族服饰准确而又完整的面貌。但我们仍可以从传承下来的毛古斯等反映土家族先民生活场景的文艺形态中,从纷繁杂乱的古籍及实物资料中,拨开云雾,梳理出土家族  相似文献   

6.
<正> 土家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既体验了血与火的考验,也备尝创业之限辛,亦享受到征服自然,获得富足的快乐,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本文意从土家族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去探究其民族精神形成的条件和产生的影响,使其为土家族自身现代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服务,不妥之处,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地区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前后经历了半个世纪,在此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土家族成份的确认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初步实施;第二阶段是土家族民族成份大规模的恢复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普遍建立;第三阶段是土家族杂散居区民族成份的继续恢复和土家族民族乡的建立。土家族民族区域自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长期性、曲折性、复杂性特征,在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过程中极富典型性和代表性,其成功经验不仅对今后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有启示作用,对其他国家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同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代土家族社会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撷取所有制、行业、职业、性别、收入、教育、声望等属性 ,从水平分化和垂直分化两个角度 ,对当代土家族社会结构的变迁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分析指出 ,当代土家族社会结构实际已处于整体转型之中 ,但社会分化程度相对较低 ,并未带来社会失衡和振荡 ;进而指出 ,这种分析是未来土家族社会结构调整之政策取向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原始社会遗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早在远古时代,他们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祖国的土地上,过着原始人类的社会生活。由于土家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没有史籍可以稽考,汉文史籍中有些记载,数量也非常有限。但是,土家旅社会却有大量的原始社会的流风遗俗保存于土家族人民的民间传说、家庭婚姻、亲属称谓、丧葬巫祝、宗教信仰及生产习俗之中。通过正确分析和使用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窥视出土家族原始社会的基本风貌。从民间传说看原始社会遗迹恩格斯指出:“自一切兄弟和姊妹间,甚至是母方最远的旁系亲属间的性交关系的禁例一经确立。上述的集团便转化为氏  相似文献   

10.
彭瑛 《民族论坛》2007,(6):26-27
土家族是一个具有丰富酒文化的民族,本文从土家族酒文化价值的角度,阐述了土家族酒文化的使用价值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我们从文献的零星记载和土家族社会保留的一些奴隶制残迹中加以考察,不难推断出土家族历史上确曾有过奴隶制(不发达的家长奴隶制)这个社会阶段。虽然它有一层  相似文献   

12.
王雅轩 《民族论坛》2012,(16):94-97
梯玛,土家族原始文化的典型内容,土家族祭祀文化仪式的主持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中,梯玛的传承具有神圣而重大的意义。本文侧重从传承的角度,以卡洛坪彭氏梯玛的个案调查为支点,对土家族梯玛传承特征和传承现状做描述和分析。梯玛传承呈现封闭性、保守性(或传统性)、神秘而世俗化等特征;传承现状也极其严峻:现有传承人趋于老龄化、传承对象短缺、传承载体濒危、群体信仰度弱化等。  相似文献   

13.
<正> 虽然已出版和发表的许多专著、论文对土家族的婚姻习俗作过介绍和研究,但大多比较单一和零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古籍办公室彭荣德同志搜集、整理、编著的《土家女儿做新娘》(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出版)一书是对土家族婚姻习俗进行最全面、最详细、最生动介绍的一部专著。《土家女儿做新娘》把土家族婚姻习俗全过程,从请媒人提亲,插毛香定婚,出嫁前的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中,黔东南土家族长期与苗、侗、汉等民族杂居在一起,其丧葬习俗不断与这些民族互相渗透、融合,逐渐形成了既有本民族特色又带有明显的融合性的风俗习惯。黔东南土家族古代有石板葬、崖洞二次葬、悬棺葬等丧葬习俗。迄今,土家族地区还残存着这些古老丧葬的遗迹。  相似文献   

15.
梯玛神歌是土家族传统的敬神之歌,集歌、乐、舞、词于一体,包含了文学、音乐、伦理等各方面内容,主要流传在湘西的龙山、保靖、永顺、古丈等县。土家族的伦理道德渗透在他们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千百年来,梯玛神歌以其原始而质朴的道德观造就了土家族等古朴民风和民族气质,对土家族社会伦理道德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梯玛神歌所蕴涵的善恶分明、团结互助、祭祖孝亲等内容,对土家族的伦理道德试做一些探讨,力求探寻梯玛神歌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蓬勃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复兴,土家族传统的民族文化资源也得到了深入的挖掘.如今,从偏远的土家山寨到旅游景点,从少数民族运动会的赛场到各种传媒舞台,常常可以见到土家族歌舞和传统体育项目,这对于传承和传播土家族文化、展示土家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7.
刘莲玉 《民族论坛》2008,(10):18-19
<正>在历史的长河中,长期生活在湘西地区崇山峻岭中的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语言、生活方式和民族风情。如,祭祖仪式类的土家族社巴日、毛古斯、梯玛跳神、苗族椎牛、苗族椎猪、接龙跳香;舞蹈类的苗族鼓舞、土家族摆手舞、侗族多耶  相似文献   

18.
<正> 土家族传统文化丰富多采,表现在各个领域之中,而长期传承在劳动人民口中的民间文学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加强各民族的团结,曾发动有关部门对土家族的民间文学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调查研究。 最先接触土家族民间文学的,是中央和湖南省土家族访问团。1956-1957年,中  相似文献   

19.
<正> 土家族傩戏源于古代傩仪和傩舞,是以驱鬼逐疫和酬神还愿为目的的一种民间戏剧,它大约于宋元时期由中原地区传入土家族地区,巫风盛行的文化气候以及土家族浓郁的原始宗教意识,使傩戏于明清之际很快在土家族地区发展兴盛起来。傩面作为傩戏演出所佩戴的面具,在傩仪中是神的化身,故  相似文献   

20.
<正> 1在湘西土家族地区,流传着很多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其中专谈或涉及妇女美德的有《一根藤》、《鸳鸯岩》、《西朗卡布》、《婆婆树》、《格山与龙珠》、《宝贝冬冬喹》、《布莉与格拉》、《鸟哥与鸟嫂》、《红嘴鸟》、《葫芦姑娘》、《巧治奸夫》等等。这些故事中土家族妇女的崇高品德,表现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忠贞专一;在劳动中勤劳勇敢;对统治阶级嫉恶如仇;对父母奉养孝敬,对其他民族人民团结友爱。她们这些崇高美德,一直成为土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口碑。土家族民间故事中所表现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