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作家创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体现文学发展内在规律的重要方面,是文学科研基本的、永恒的命题。江泽民同志在第六次文代会上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和繁荣的最深刻根源,在中国人民的历史创造活动之中。”社会生活是作家创作的源泉与土壤,脱离社会生活就无从谈起文学创作。所以,深入社会生活,熟悉社会生活,这是作家进行创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自文艺复兴以来,“表现自我”作为一种创作指导思想,始终没有成为文艺创作的历史潮流。只有西方的各种现代主义流派,才把它作为创作的理论基础。有些进步作家虽然在指导创作中也谈到“表现自我”问题,但主要是指作家个人最初创作尝试的一种规律性表现、文学创作的艺术特点和作家创作中一种崇高的艺术境界而言的,反映了现实主义作家艺术构思和典型塑造的规律。粉碎“四人帮”后,重提这一口号,与批驳“四人帮”推行的政治法西斯主义和文化专制主义有关。它的负面影响,导致相当作家对深入和贴近生活、对创作社会责任的淡化和漠视。  相似文献   

3.
爱默生的文学创作伦理观强调价值观的信守,主张文学创作应该激发人们思想活动、增长智识才干和提升责任意识。爱默生将“作者的伦理意识”和“作者的人格化书写”作为其文学创作伦理观的核心要旨,前者体现为德性化写作,表现出对人类生存和人生命运的深切关怀;后者体现为“以生活存在”为伦理导向的创作思想,以及两种“自我”对话的创作目标。爱默生的文学创作伦理观通过从感性到理性以及“人的存在”的创作过程来凸显人在社会中的主体性并肯定自我存在的意义,这指明了19世纪美国文学“德性化写作”的基本内涵,为创立具有美国特色的道德文本提供了新范式。  相似文献   

4.
生活积累与文学素材的聚集蔡毅文学创作过程就是客观的生活现象变为作家的心理现象,、然后再变为作家的审美意识及其符号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作家的长期生活积累作为基础的。各种生活积累与素材积累构成了创作的预备期和初始阶段。作家从这里开始其真正的创作活动,作...  相似文献   

5.
论创作心态的构成与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创作是创作者灵魂里的创造行为。因此对创作的研究,必然要深入地去探究作家创作时的心理状态。“歌儿正在蕴藏成熟”,这是一位诗人对自己创作心态的出色描写。《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说:“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换种说法,“心里所充满的,笔下就写出来”,这当然是件愉快的事。但创作心态本身,不是自然形成、无意生成的,而是经长期的准备、自觉的努力和培养才孕育成熟的。但是,研究创作心态,就要抛开作家为从事创作而事先进行的学习、积累、孕育、构思等阶段的心理状态不论,只集中讨论作家在进入实际的创作活动后…  相似文献   

6.
玛拉沁夫同志是党培养下成长起来的蒙古族作家。一九五一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开始踏上了文学创作道路。一九六二年,他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花的草原》,修改重印了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上部),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粉碎“四人帮”后,他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祖国啊,母亲》、中篇小说《第一道曙光》和短篇小说《踏过深深的积雪》、《活佛的故事》、《大地》等。这些作品标志着玛拉沁夫创作的进一步发展。作为一名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同志致力于广泛而深刻地反映蒙古族人民斗争生活的历史进程,他的作品不仅是蒙古族人民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而且充实和丰富了我国当代文学,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做出了贡献。他是一位具有自己鲜明创作个性的优秀作家。本文着重谈谈玛拉沁夫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文学史研究工作中,存在着一种特异的自相矛盾的倾向:当人们述及某个作家的创作情况时,总不会忘记联系他的生活道路和人生态度,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是,一旦试图对整个时期的文学现象进行概括时,却往往忽略了这个时期的作家——文人的共同的生活方式及其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联。我们通常是就一时期的总体社会背景(经济、政治、文化等)加以一般性介绍之后,立即转入一个具体作家作品的论析。而由于中间缺少了当时代文人生活这一环,整个社会背景的介绍就好象套在具体作家作品外面的一个镜框,给人以浮泛的感觉。文学艺术作品当然是一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文人生活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眼文学创作结合最紧密的一部分。社会生活总是通过文人的生活实践而进入作品的,文人生活的宽广和狭窄、深入和浅表、文雅和粗俗,直接影响到创作过程中社会生活层面的发掘、选择与表现。因此,考察一时代的文人生活,是认识这个时代文学风貌的必要条件。鲁迅先生早在二十年代写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正是从事这方面研究的范例,它给予我们的兴味至今不衰,是完全可理解的。我们应该追踪先人的遗迹,把这条路子充分开辟出来。本文尝试就学术界比较关心的唐代诗歌与文人生活的关系,作一点简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8.
<正> 尤凤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文坛新秀,《月亮知道我的心》是他创作的第一批短篇小说的结集。这些作品曾以其扑面而来的新鲜气息,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注目。作者在《后记》中说,这些作品“象一行幼稚而浅薄的脚印,记录了近两年来走过的一段路”。说是“幼稚而浅薄”固然是作者的自谦之词,但这一行“足印”确实也标志着他所走过的路子;遵循革命现实主义的要求,向社会生活和人物心灵的深处突进。文学创作在艺术上的探索和追求,与作家的社会功利目的一向是结合在一起的。尤凤伟在《后记》中借用《月亮知道我的心》中欧阳娟的一段感想,表达了自己从事文学活动的动机:“这充满真挚情感的歌,表达了青年人对他们古老而质朴的祖国,对养育他们成长的勤  相似文献   

9.
论创作动机     
当心理学的方法引入文学创作论的领域,探究创作动帆的文章便一直在频频问世。然而,名人笔下的创作动机,其内涵与外延实际上均不尽相同。立足于创作论的本论,我们认为创作动机有“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之别。但我们的这种区分不同于韦勒克等人所提出来的文学的“外部”与“内部”之分,而是以作家能动地反映客观生活的具体创作活动作为界分两种动机的标准。因此,我们这里的创作外部动机,指的是作家心理尚未有具体创作目标、尚未进入具体创作活动、却已指向一般创作的需求与动力,创作的内部动机,则是指由具体作用为目标的、激励作家为这一目标进行具体创作实践的需求与动力。本文将对二者的提出、以及它们的产生与特性作出描绘与阐释。  相似文献   

10.
审父与恋母——论巴金文学创作的无意识邓经武巴金文学创作的最大特征是情感化,他写青春,讴歌青春,诅咒批判一切残害青春生命的罪恶与黑暗,写自己经历过且感受最深的生活,使他的作品弥漫着浓郁的情感和爱憎。他多次申说自己不是作家,创作的动因是因为有感情要倾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澳门少儿文学不仅在澳门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即便是在整个中国少儿文学创作的地域意义上来说,也算是一个富有特色的地方。作为澳门文学前驱的澳门“离岸文学”,少儿文学在一般文学中所占比例达到38%;澳门作家协会出版的年度作品选《澳门作家文集》,少儿文学范畴的作品所占的比例竟然也达到了38%。这两个38%非常能够说明澳门对少儿文学创作的重视和高比例的产出。由于澳门作家的教师身份占比较大,教师的责任感使得他们对少儿教育和少儿关爱特别敏感,他们的文学自然会倾向于为少儿服务。澳门特殊的社会生活状态所生成的宁静、安逸的澳门体验,似乎特别适合少儿文学的表现,于是澳门少儿文学在澳门文学中的比例甚高,产量较多。  相似文献   

12.
文学研究作为一种学术文化,以它固有的理论思辩性在高层次上指导和矫正文学创作,启悟作家的理智、感召作家不断向更高的创作境界迈进,这是我们经过多少次分析和论证文学研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后所确立的一种共识。因此,当着我们反思广西文学的种种缺陷与不足,进行关于广西文学发展的新思维和新路子的探讨的时候,似乎不能光停留在作家身上找原因,也不能仅仅专注于创作本身找问题(当然并不排除这样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应当把创作和研究同时加以考虑,进行二维双向反思。  相似文献   

13.
整体把握批评对象是鲁迅文艺批评整体性思想的显著特征。鲁迅从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出发,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阐述了整体把握批评对象的重要性,奠定了这一思想在我国文艺批评实践中的基础地位。这一思想的基本内容是:‘消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①这一基本原则涉及到了一部分作品的整体性,作家全部创作的整体性,作家和创作的关系,作家与自己作品的内部联系,作家和他的作品与所处时代社会的关系。这诸多方面,就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系…  相似文献   

14.
1720年,在西藏文学史上出现了一部伟大的作品,这就是著名的藏族文学家次仁旺杰创作的《旋努达美》,这部小说拓宽了藏族文学的道路,开创了藏族文学长篇小说创作的先河。这部作品透射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生活强烈的感受,是记录当时社会生活的生动真实的历史画卷,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都是特定时代的政治和经济通过作家头脑的产物。”①次仁旺杰生活在一个腥风血雨的时代,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这对他的创作产生极大影响。(一)2O岁前的平坦求学阶段次仁旺杰,生于1697年,出自达隆的喀司宗…  相似文献   

15.
从古希腊罗马开始,一直到17世纪作家们的创作就是为了在文艺活动中得到名次和荣誉,借以显示自己的水准与实力,而没有"利"的目的.文艺创作完全不考虑作品自身的经济价值,而靠统治者或达官贵人的赞助和扶持,作家们生活无忧无虑,使文学创作及作品本身也就不需要考虑什么经济效益.18世纪开始商品经济意识大力度向文学艺术领域渗透,其结果使文学艺术成为了商品.作家们为利的需求而创作,读者和观众为了享受的需要而购买,稿费或稿酬形成了供需之间的等价交换关系与原则.赢得了读者就赢得了作品的传播,赢得了作品的蜚声文坛就赢得了经济利润,而名利双收也就标志了文艺作家个人奋斗的成功.文化活动组织者都以牟利为目的,文学艺术的本质追求已经不再是创作的动因,一切作品的内容与风格之选择都与能否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纠缠在了一起,文学性自然被挤出了原有的位置,而消费大众群体在这个文学艺术的生产链上直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景科 《东岳论丛》2000,21(4):132-136
文学创作中作家风格的形成往往是与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的,即艺术风格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不同的作家往往是将自己所描述的思想内容和某种表现手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便形成了自己文学创作的独特的风格的。作品风格与社会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历史时代的作品风格体现出了种种的差异,中国作品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同历史时代的变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独特的创作风格,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风格的形成,往往和一个作家的经历、气质、人格以及他的美学观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戈悟觉把他的根扎在中国西部大地,二十多年的记者生涯,他自信地选择了文学创作这条道路,并且孜孜不倦地探索、追求,创作中力求体现自己的审美理想,这些,都对他小说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戈悟觉以他记者敏锐犀利的目光观察、摄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运用作家的头脑、心灵和独特的审美理想,思考、开掘、升华这些素材,使之成为丰满、有血有肉、具有深刻生活意蕴的艺术形象。他把记者的敏锐和作家的深沉巧妙地“合二而一”了。这使他的作品有一  相似文献   

18.
由李逸涛先生主编的《当代文学创作潮流》一书出版了。这是一本主要供成人高师专科起点的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使用的教材。与已经出版的各种高校当代文学教材相比,这本教材因其简明实用、重点突出、体例新颖而见长。首先,这本教材侧重从文学创作潮流的角度勾勒当代文学的发展轮廓,也就从纷纭复杂的作家作品等文学现象中抓住了主要线索。因为每一时期的文学,大都有其占主导地位的创作倾向,这些主导的倾向最能显示出文学与时代、文学与生活的某些本质联系。即使在1985年文学创作思潮多元化以后,我们依然可以从“多元”中清理出格外引…  相似文献   

19.
莫言 《文史哲》2003,(2):149-152
作家的创作态度应该由标榜“为老百姓写作”变为“作为老百姓”写作 ,这样才容易写出好作品。好的作品应该具备的要素是语言的开创性与独特性 ,故事的独创性与多义性 ,思想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都说张爱玲是一位海外华文作家。其实,张爱玲的主要作品,都创作于50年代之前,而且大多写中国大陆的社会生活,理当归人“中国作家”之列。可是,“张爱玲在一般中国文学史上是不列名的”。这也实在太过冷淡了这位颇有才华的女作家。台港及旅美作家倒是挺看重张爱玲,不但出版了她的主要作品,而且把她的创作成就摆在与鲁迅、茅盾、巴金、老舍等现代著名作家“等高”的位置上。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甚至称张爱玲为“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①;“中国当代文坛上独一无二的人物”o。他还认为,张爱玲的文学成就,堪与英美现代女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