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芳 《理论界》2009,(9):40-42
西塞罗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法学家和哲学家.针对罗马共和国末叶的社会动荡局势,他提出了解决社会问题、达到社会和谐的一系列方案.这些方案包含的思想主要有:社会公正思想;社会美德思想;法治思想.虽然他力图恢复古罗马共和国均衡政体的政治实践归于失败,但他的光辉思想却成为人类永恒的财富.  相似文献   

2.
西塞罗的《论老年》文笔优美,意境悠远,一向被视为教导人安度晚年的伦理学名著。但是,我们透过表面现象不难发现文中的宁静和幸福是假象。他创作这篇论著的真正原因是希望在年老之时还能够为已经不存在的共和国效力.而他也以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理想。  相似文献   

3.
西塞罗的<论老年>文笔优美,意境悠远,一向被视为教导人安度晚年的伦理学名著.但是,我们透过表面现象不难发现文中的宁静和幸福是假象.他创作这篇论著的真正原因是希望在年老之时还能够为已经不存在的共和国效力,而他也以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理想.  相似文献   

4.
韩非的历史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反映了战国后期法家学派对历史大变动和历史进程的观察与思考。韩非对历史考察提出了一个“异”字和一个“变”字,他认为历史是进化的,但却把历史文明的创造归结于圣人的作用,反映了英雄史观。韩非从人们物质生活的供求关系和人口数量的众寡来探寻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原因,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他夸大了人口增殖的速度。韩非提出“参验”说,反映了他的求实精神,但这一思想是为其狭隘的功利主义服务的。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社会,人类的历史。这对于人来说,是最切近的,但也是最难理解的。正是由于切近,才难以理解。当现代的天文学家用望远镜观察某一天体,并用数学精密地计算出它与我们的距离及其运行轨道的时候,是多么令人惊异!然而,即令最精致的思想家,也很难发现他的同类中任何一个个体的思想的环节和步骤,何况对人类社会总体矛盾及其演化规律的认识。也正因此,总体社会矛盾紧紧地吸引着古往今来众多思想家的关注,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学说,又在世代的承继和批判中不断地否定、发展。这些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总体认识,归结起来,就是不断变化和演…  相似文献   

6.
7.
江泽民具有深厚的历史素养、浓郁的历史意识和敏锐的历史眼光,既能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古今中外,又能借鉴历史,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并对历史学习、历史教育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8.
孙兰英 《中州学刊》2002,46(4):119-122
全球化是当代社会的典型特征 ,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全球化”理论的源头 ,更重要的是其历史性、社会性、交往性三重意蕴所揭示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对我们今天研究全球化问题 ,开辟了一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相结合的新路径 ,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西塞罗法律解释理论内容、意义及形成原因等问题的探讨,说明了西塞罗在法律解释领域里的卓越贡献,论述了他在法律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恒久的影响,同时表明了对众多中国法律史学者认为西塞罗没有独创性的传统观点的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0.
王芳 《齐鲁学刊》2007,(4):16-18
孔子和西塞罗是古代中国和罗马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们针对当时社会动荡局势,提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这些方案包含有公正、美德、法治等思想。这些思想为如何治理国家,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借鉴,它们已成为人类永恒的财富。  相似文献   

11.
文学的历史观与“新历史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历史主义回归的既不是旧的历史主义,也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而是吸收了后结构主义、尤其是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谱系学"的一些成分,力图把传统历史观与现代文化批评结合起来.它同马克思主义文学历史观既注重对"文本"的认识,又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体验与透辟分析是大相径庭的.实际上,它倾心的是"大历史"中"小历史"的存在状况,是以一种"边缘化"的策略将历史带入文学,或者说是一种以"微观政治"取代"宏观政治"的理论方法和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社会哲学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理论就是他的社会哲学,它包括基础理论和这些基础理论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总体性应用两部分。马克思的社会哲学体系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无论是它的基础理论,还是其总体性应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生长和扩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界定它和把握它。  相似文献   

13.
普列汉诺夫被誉为"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他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之间的过渡环节。普列汉诺夫是一位具有独创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唯物史观方面不仅把马恩著作的基本原理具体化,而且独具匠心地提出了新的见解和主张。例如将历史观发展阶段划分为五个阶段,提出"五项因素公式"等。然而,普列汉诺夫在历史观领域的研究存在着缺陷,到了晚年在政治上又犯了严重错误,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值得肯定的是,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展确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此应该辩证的看待。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人才观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才问题。从本质上讲,我们党的人才观与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是一脉相承的,对此进行研究对于全面贯彻人才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论毛泽东历史观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历史观是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过程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唯物史现和革命史观间成了毛泽东历史观的两大基本特征:前者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或发展;后者是前者的一些原理在毛泽东历史研究实践中具体运用的表现。革命史观的某些局限性决定了在某些方面与唯物史观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陈新 《文史哲》2002,(1):112-117
人们在日常意识中理解的“历史”,并非原始的历史实在,而是经过思维加工的产物。人类的行为产生了原始经验,极少一部分原始经验通过思维进入历史。这一过程不仅使原始经验转变成历史经验,也使思维本身成为历史思维。由于我们的认识只能意识到被思维加工的经验,因此原始经验的存在只是一个逻辑预设,它使描述历史经验与历史思维的共生状态成为可能。原始经验进入历史思维的过程,也是历史经验的概念化过程,即历史经验在历史思维编织下的生成过程。由于历史思维能够按不同的结构与技巧来编织历史经验,这就使历史经验的概念化具有多种可能性。因此,被人们认可的历史本体,实际上是历史思维活动存在的概念化多样性可能中某一种可能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从儒家的心性之学出发,徐复观认为人类历史主要有中国和西方两条发展道路,一条特重道德,即人性中仁性的一面;一条特重科学,即人性中知性的一面,双方各有所偏,恰可互补。人类未来发展应是中西两种道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中国文化应该借鉴吸收西方文化知性的一面,西方文化则应该学习接纳中国文化仁性的一面,以解决各自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武吉庆 《河北学刊》2003,23(4):159-163
史学研究的“实”与“虚”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不能以简单的是非标准衡而量之。从学术求真到服务现实 ,从理论建树、历史阐释到史料搜集和史实考订 ,从间接功效到直接功效 ,一切真诚的学术努力 ,都为当今史学研究所必需。无视学术规范的学行和“回到乾嘉去”的倾向 ,都会使史学再入歧途。  相似文献   

19.
贺根民 《学术探索》2006,(4):126-129
小说的慕史观念,是一种无奈的追寻,它既是小说作茧自缚的文学理念,又是其冲出围城的希望。尴尬的社会身份和错位的批评心态,长期滞阻了小说理论的正常发展。异域文化的移植,给近代小说指明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途径,回归于对普通人生的体察。小说立足于世俗人情的维度,突破慕史的既定途辙,把捉寻常家庭的生活场景,获就文体独立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本体论到生存论——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传统本体论哲学是对近代科学精神的哲学表达。它以物的逻辑理解人,把人理解为抽象的人。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从科学逻辑向历史逻辑的转变,从物的逻辑向人的逻辑的转变,为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了生存论的解释原则和历史性解释原则。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它的总体性质是历史生存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