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薏苡图腾崇拜导致用夏字来代表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名称.这种图腾崇拜的极端就是帝与皇二字的创造.  相似文献   

2.
通过植物形态及作物遗传育种的研究与文献资料的相互印证,认定甲骨文的东西南北四方是用薏苡的形态学及植物地理学特征来描述和象形,是薏苡图腾崇拜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陶埙源考     
埙是用陶土烧制而成的古代最重要的吹奏乐器。从吹奏乐器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入手,收集关于埙的考古资料并结合同时期的薏苡文化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证明:埙的造型来源于薏苡总苞的形状。埙是中国古代薏苡文化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同时早期埙的演变也反映了薏苡文化的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甲骨文和文献资料的深入研究发现: 酒,彝酒即仪狄酒是薏苡粥发酵而成的醴,而酒是对这种醴过滤的产物,以后进一步发展为深发酵。这种食品早在夏代以前的母系社会就已发明。  相似文献   

5.
《21世纪》1996,(2)
薏苡──未来的功能食品薏苡属禾本科薏苡属,又叫药玉米。在我国分布广泛,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许多古籍中都有记载。薏苡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据分析百克薏米中含蛋白质17克,脂肪5克,淀粉67.5克,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锌、铁等无机元素。作为食品...  相似文献   

6.
薏苡文化与河姆渡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甲骨文与更古老刻画符号的比较,确证中国曾存在一个历史悠久绵长、内容博大精深、成就辉煌灿烂的薏苡文化.这个文化可追溯到河姆渡文化及更古老的文化中去.  相似文献   

7.
通过甲骨文形态的研究和文献资料的相互印证,判定甲骨文“米”,“箕”是对薏苡果实(总苞)脱壳过程即远古舂取薏米仁的描述。发现夏商时代薏苡主要以粥和饭的形式消费。  相似文献   

8.
酉卣源考     
通过植物形态解剖学、栽培学与出土文物和文献资料的互证,认定酉卣都起源于薏苡的图腾崇拜,其小口尖底壶形造型是对薏苡总苞形态的模拟。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献载有禹母修己吞食薏苡而怀孕的传说。"薏苡"作为植物再生的仪式和象征,它只是这一传说中的神显植物,在神话思维中有其一定的象征意义。把薏苡视为夏族的图腾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0.
试谈俄语动词命令式的用体黄东波俄语命令式意义繁多。说话人可以用命令式表示祈使行为,请求完成某一行为;可以表示劝告、指示、许可、命令、要求等意义,要表示这些表现力强的情态意义,时而用这种体,时而又用另一种体,个别意义两种体又均可使用。由此可见,在俄语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发现早在母系社会薏苡就被驯化成栽培作物,在夏商时代薏苡的栽培水平达到相当的高度,已掌握灌溉、圃种及移栽技术。  相似文献   

12.
彝盉源考     
通过植物形态学与出土文物和文献资料的互证,发现薏苡文化,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统一化趋势的推动下以中原先进的青铜革命为领袖一步一步地缔造了华夏大统一,其顶峰就是夏王朝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以汕优63杂交组合为材料和8种秧田小苗寄栽规格为处理,研究了在每穴单株和每穴双株条件下,秧田营养面积对秧苗移栽时单株(或单穴)茎蘖数、分蘖和鲜重增长速度及秧苗茎蘖质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每穴寄栽单株或双株,至10.0叶期大田栽插时,单穴茎蘖数和鲜重均同单穴营养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寄栽规格下秧苗生长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移栽前2~3个叶龄的增长速度和鲜重增长速度等方面,扩大秧苗在秧田的营养面积有利于秧苗较好地利用移栽前2~3个叶龄期良好的秧田环境条件增加分蘖和鲜重,形成“超多蘖壮秧”;不同寄插规格下秧苗在大蘖率、单茎绿叶数和根数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歌谣承载着民众生活和文化的重要内容.百年中国古代歌谣的研究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开创阶段成果丰硕,确定了歌谣研究的地位和方向;缓慢发展阶段成果较少,具有一定的阶级色彩;复苏阶段研究较为细化;多元化发展阶段呈现多学科交融整合的局面.百年中国古代歌谣研究的焦点问题包括歌谣定义、历代歌谣研究、童谣的缘起和性质、谶谣研究、国外歌谣研究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氾胜之农业经营管理思想探析@颜玉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邹德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712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792 70 0 94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