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汉英混用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在新兴人群中出现的一种奇异的语言现象,有人称之为“语言怪胎”,本文通过大量的调查,归类整理,来分析这类语言现象的语用意图和修辞意义,试图说明其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2.
英语与汉语混用现象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红 《云梦学刊》2005,26(2):132-134
汉英混用的现象由来已久,在现代汉语的句子中夹杂一些英语单词或短语,可增强言语的表现力。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已经形成了一种新“时尚”。上升到文化的层面来看,实际上是汉语与英语文化交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乔令先 《学术界》2015,(2):142-148,327
汉英合作翻译是推介汉语言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通过汉英合作翻译模式及其译介效果的考察,讨论了汉英合作翻译模式中几种主要合作方式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思想,阐述了"文化本位意识"在汉英合作翻译中的意义,藉此提出以推介汉语言文化、促进汉英文化交流与合作以及繁荣世界文化为目的的汉英合作翻译模式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汉英翻译中有一些常用的技巧:充分理解原文,这是做好汉英翻译的第一步;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注意汉英句子结构的不同;注意中外文化习惯的差异;正确选词是保证译文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网言评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言指网络中使用的语言。本文研究当代汉语网络语言的特点、使用错误和语言规范问题。汉语网络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造词新奇、缩略词丰富、表意符号发达、命名不拘常规、行话流行、汉英混用、特别的惯用表达及语言风格的热辣幽默。主张对网言中的“使用错误”要予以分析、区别对待 ,并分类讨论了一些错误的原因。认为网络语言的规范十分重要 ,为做好规范工作 ,具备动态规范观念、容忍观念、层次规范观念和尊重约定俗成规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汉英混合语码现象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跨文化交流中汉英混合语码现象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文章分以下四个部分 :一、汉英混合语码的定义 ;二、类型 ;三、生成原因 ;四、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传播文化的载体,汉英翻译中的误译会导致文化交流、语意理解的失败。本文通过分析汉英句子结构的不同特点,阐明汉英句子翻译常见错误的原因,并为灵活翻译汉英句子提供了一些变通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某种意义上讲,词类的演变史就是语言学的发生和发展史.古希腊的学者们为探讨哲学问题而划分词类时导致了语言学的萌芽.汉英语词类问题的研究始终贯穿着汉英语法的研究,因此,汉英语法的研究离不开汉英词类问题的研究.文章从汉英词类问题研究出发,对汉英词类问题的研究进行历时对照研究,从而进一步挖掘出汉英词类问题的共性和差异及其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赵冬生 《中州学刊》2012,(2):199-201
汉英民族不同的发展历史、社会制度、生态环境、宗教信仰和民情风俗造成了其隐喻表达独特的文化负载,从而使隐喻运用的语言风格、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等在翻译中容易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造成原文内涵在译文中的严重亏损,也造成了汉英隐喻翻译中特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可译限度。建立汉英隐喻的跨文化映射关系是实现汉英隐喻翻译可译性的关键,对等替换、喻体直译、意象转换和结构扩展是实现汉英隐喻跨文化映射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梳理走马楼西汉简中歧异干支和用假定小余值的办法,证明这批简中存在中央、侯国、民间等多种历法混用的情况;提出汉初历法研究应该摆脱古六历和四分术推步的单线思维模式;要辩证地看待所谓的“讹误”,尽量寻找其内部规律,不轻言书写错误;分析改朔造成的干支歧异,并讨论历法多样混用状态下的转换和行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箫具有独特之审美属性。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文人对它内涵的理解亦在不断丰富。从早期的与礼乐文化的关联到与文人内在品性的融合以致箫心的产生,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基本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历史上对箫意义的各种解释;二是箫在各方面给予文人的心理影响;三是箫运用场合的多样性;四是箫与文人活动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2.
钟嵘《诗品》是古代诗歌理论的丰碑,它对推动诗歌创作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后世诗歌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它对诗歌的本质作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阐述,倡导了积极、健康的思想倾向;同时它又主张“自然”是诗歌美的最高境界,抑制了当时诗坛上出现的雕琢、华靡的不良倾向,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主客统一与现象学的审美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金海 《阴山学刊》2003,16(2):13-18
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与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密切相关 ,意向性理论中的主客相关性特征和内在的主客二元分裂思维的残余决定了现象学美学审美价值观的基本理论品格 :它虽然强调审美价值在主客体的交流对话中产生 ,但是它并未真正实现主客体的统一 ,而始终在主体与客体之间摇摆。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盖格尔的主观性审美价值观阶段、英伽登的客观化审美价值观阶段和杜夫海纳的形式上的主客统一的审美价值观阶段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城镇化化经历了缓慢发展与快速增长两个阶段,虽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整体上仍较为落后,其主要问题在于城镇化进程滞后、质量不高、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矛盾凸显、城乡差距依然较大,所以新型城镇化是河北省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加快新型“四化”发展;强化产业支撑,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和形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式发展;提高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弥补公共服务短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创新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陈颖 《北方论丛》2001,47(5):89-91
生产规模大,制造种类齐,装备部队多,这是宋王朝在火药兵器应用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主要表现,但它同时又存在着未能此取得好的战线,变革自己的军事组织,促进社会发展的不足的缺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亦有主观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试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若干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卓元 《学术探索》2005,3(3):18-23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显示出若干特点和规律,主要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价值规律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必须实行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对市场经济的运行结果应该进行科学评价,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法规范市场经济活动,以保障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7.
解放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全过程,它端正了党的思想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它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践行了改革开放;它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了改革开放。因此,解放思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8.
范晓丽 《齐鲁学刊》2007,1(4):124-126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的第一部著作,它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提出了理论的彻底性即实践能力的思想。马克思的哲学(理性)是一种关注人的现存实践行动的理论,有着深切的生存指向。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具有深刻的批判纬度:首先它是一种政治经济学批判,其次,它以有生命的人的个体性存在为前提和基础,是对人本身的批判和反思;再次,它是一种历史批判和对整个现存生活世界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生态型区域治理具有完成现代化使命和推进后现代化进程的双重价值.但是,实践中它面临着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持续张力,表现为物本与人本、物质与后物质、工业与后工业、效率与效益、GDP与绿色GDP 之间的紧张.究其原因,异质性社会的重叠任务与发展型国家赶超型现代化战略推进的效应积累等因素起了主导作用.然而,以效率为中心的现代化与政府经济主义发展之间的高度吻合性,使得这种张力呈现出非均衡性的变化而抑制了治理的生态性、协调化与可持续性,最终滑向现代性;因而深刻地型塑了地方政府行为的公司化变异,表现为发展偏好上的获利性与实践策略上的机会化.为此,基于创新型国家构建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通过政府的服务化转型以实现生态化的发展转向,强化治理的后现代性因素,在现代化中完成未竟的良性现代性和获致可欲的后现代性,是达成生态型区域善治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的价值是多维度的。它的社会价值在于社会整合功能。它的政治价值在于培养现代民主政治的主体,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主体条件;清除民主政治的思想障碍,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铺平思想道路;加速现代民主政治的进程,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它的法律价值在于秩序、自由、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