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型现代国家”是周光辉教授近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与彭斌教授合作的《其命维新:中国构建新型现代国家的道路与经验》一书对这个概念作了详尽而系统的分析。“新型现代国家”概念的提出是中国政治学者从事自主知识生产的一个重要贡献,为今后持续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一个纲领性的穹顶,值得深入讨论。从古今之变、道路之选、中西对照等不同维度对“新型现代国家”何以为“新”进行阐释,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同时对于中国政治学研究和发展亦具有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2.
蒙元时期,蒙古传统的游牧家产制与中原传统的中央集权制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和碰撞。皇帝与中央政府想逐步推行集权制,而诸投下(即诸王、驸马、勋臣等)家产制的观念根深蒂固。从窝阔台灭金始、后经入元后忽必烈时期,直至元末,元廷尽管采取了各种措施,但终未解决好这一矛盾。这一矛盾对元朝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是使元代具有"蒙汉合璧"特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地方的案例来考察现代国家构建的两个主要层面———现代行政科层制发展与社会生长的历程,厘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转型历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作者认为,由于中国发展的复线状态,使得学术界在解释和研究中国问题时往往出现错位。例如在国家与社会、国家权力与国家能力、现代官僚制与新公共管理的知识体系中,其理论基础无不与现代国家构建的知识相关。然而,学界却鲜有人提升至此高度,凸现了理论界关于现代国家体制构建的学术积累仍有许多重大疏漏。因此,学习如何构建现代国家体制并精益求精,乃是攸关未来中国发展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民族的中华民族,是在中华现代国家构建背景下和进程中构建起来的。中华民族的构建,有效地支持了中华现代国家的构建以及中华现代国家制度体系。中华民族也因此而内涵于中华现代国家之中,从而在事实上拥有宪法地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代中国的宪法文本中并没有中华民族的明确表述,这导致了中华民族在宪法文本中缺位问题的凸显,进而又引出了一系列涉及国之根本的问题。中华民族在宪法文本中缺位的问题,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中华民族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体,“中华民族”已经成为论述新时代及党和国家重大问题的重要概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已写入宪法。在此条件下,是时候在宪法文本中明确规定中华民族的地位了。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和本质要求,有力地回击了西方式现代化的“依附论”和“历史终结论”。具体而言,在理论层面,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式现代化的超越表现在三个向度:现象发生学向度力图重思从“西方式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转变;历史发生学向度旨在呈现从西方“全球殖民”到中国“全球治理”的世界图景;系统发生学向度重在超越资本主义“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范式,在马克思主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理论进路中,思考中国式现代化各个要素的内在联系。在实践层面,中国式现代化突破资本主义局部现代化困境、资本主义贫富两极分化问题、资本主义物质与精神发展不平衡问题、资本主义生态破坏危机、资本主义侵略剥削路径,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基于此,我们要以数字经济为现实驱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示范性方案;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局统筹,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治理样本;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布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全新开放路径。  相似文献   

6.
现代公共关系学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是于20 世纪80 年代初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而从西方引进的“舶来品”。它能在中国扎根、发展,其重要原因是它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许多相通相似之处,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公共关系学在中国的根植提供了有利的土壤。现代公共关系学被中国吸纳,成为中国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多民族国家的现代国家构建是国家主权统一与民族权利平等的历史辩证统一.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当代中国治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形式,对多民族的中国现代国家构建作出了重要贡献.民族区域自治促进了国家的领土单位整合与族际政治整合,保证了国家统一与主权完整;保障了少数民族自主管理内部事务和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民主自治权利的实现,促进了民族平等与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一般说来,国家社会处于兴旺、安定时期,本土文化就表现得雍容大度,海纳百川,呈开放型;在国势处于衰势,被动挨打的情况下,民族文化心理就变得复杂。一种新文化的构建都是和当时的政治、经济相关联的,在封建社会里产生了为地主阶级服务的封建专制文化,在资本主义兴起时期,产生了为之服务的“自由”、“民主”的资产阶级文化。那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将构建一种什么样的新文化呢?因此,现代文化建设的问题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每一次变革、进步,…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文学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思潮是对现代性的回应。新古典主义是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肯定性回应,启蒙主义是对现代性的肯定性回应,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的否定性回应。中国“五四”文学思潮和新时期文学思潮属于启蒙主义,革命现实主义(包括“两结合”)本质上是新古典主义,而在“五四”以后和新时期也产生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0.
杜君 《北方论丛》2002,7(2):30-33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主要来源于新式学堂、教会学校和国外留学,同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工农劳动阶级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知识分子相比较,有其自己的特点.五四以后三十年,中国知识分子基本上经历了三条不同的历史道路.探索现代知识分子的特点及其所经历的历史道路,可以清晰地展示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以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思潮为脉络,以现代国家观念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史为轨迹,论述了民主政治是构成国家的基本政治理念;中国社会至今仍面临着现代国家的解构(去全能化国家)和建构(界定国家职能范围)的双重任务.界定政府职能,区分公私领域及第三领域(生活领域),构建市民社会自治,还权于民,这是中国政治未来的基本走向,这些现代国家理念对当今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家构建的阶段性与中国国家构建路径选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当下现代国家理论的梳理和国家构建含义的界定,提出了现代国家构建的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三十年来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成就,进而探析了中国国家构建的路径与趋势.  相似文献   

13.
韦伯以家父长制和由此转化而来的家产制来把握东西方各大文明在前现代社会中普遍处于的传统型支配。尽管如此,本文认为,他在使用家产制概念时,试图把握的首要现象正是大革命前后的绝对君主制,尤其是从它到现代国家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不只是一个行政理性化或技术革命所带来的自发转变过程。法国大革命前的绝对君主制虽然已经通过行政技术上的改革完成了现代官僚制的建立工作,但是它仍然受缚于家产官僚制的精神和内在困境,因而最终仍然无法突破自身,迈入现代国家。有关这一困境的思考在间接上有助于我们把握现代国家在构建自身时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法治的构建都离不开自己的传统,中华民族本源的法律文化是构建现代法治不能割舍、不可或缺并起决定作用的内源力,要建立现代法治国家,必须尊重中国传统,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的层面,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中找寻传统法律文化中所蕴含的现代价值内容.  相似文献   

15.
刘润 《中州学刊》2023,(6):13-19
发端于西方宗教文化和自由资本主义信仰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并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唯一模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证明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兼容性,也解构了迄今为止关于现代市场经济的西方主流话语体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一要求贯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现代市场经济的价值引领,超越了一直以来被西方奉为市场经济圭臬的个人本位价值观,打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市场经济“价值中立”说和资本主义一元文化阐释,为重构现代市场经济话语体系、以社会主义文明引领市场经济伦理走向提供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6.
国家构建理论与中国现代国家构建历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构建成为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因此有必要对国家构建理论进行梳理,依据国家构建理论和中国自身的国家历史和制度逻辑,将国家官僚体制、国家能力、政权合法性和社会成长这四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构筑起国家构建的分析框架,通过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历程和成就的描述,对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未来路径作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继承经典马克思主义传统 ,主张变革社会制度结构 ,以避免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他晚年对中国现代化的探索 ,是一种对资本主义现代化和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反思与批判的现代社会理论 ,也是一种对儒学传统的“礼”、“仁”和“内圣外王”的反思与批判 ,主张重建以“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精神”为核心的内在的文化心理结构的现代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8.
对中华民族形成完整、准确的认知,必须注意一个根本性问题,即不能将今天的中华民族与历史上的中华民族混为一谈。中华民族的现代形态是其历史形态的继续和发展,与历史形态一脉相承,但二者之间也存在根本性的区别。将中华民族的现代形态与历史形态联接起来的关键环节是中华民族的现代构建。中华民族的现代构建,在中华民族历史形态的基础上进行,但却是在中华现代国家构建背景下进行的重构和转型,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的内涵,从而使其成为一个具有明确族称、内部构成与国家有机结合的现代民族,即nation state的nation。这样的构建及其所造就的现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支撑了中华现代国家的全面构建,打造了整合国家社会的有效机制,塑造了支撑国家发展的宏大主体,对中国当代的国家、社会、文化和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群众”与“公民”:中西国家构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构建”是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主题,对比西方,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最大的特点在于国家并不是由“公民”,而是由党所动员和领导的“群众”所构建起来的.“群众”不仅是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依靠力量,更代替了“公民”成为中国现代国家的主体,“群众”的这一主体地位决定了中国现代国家的生成逻辑、基本形态和运作方式.本文以“群众”与“公民”作为中西方国家构建比较分析的核心概念,由此探讨中国现代国家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概念的辨析与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真正弄清什么是“后现代主义”,首先必须弄清“现代”和“现代主义”这两个概念.“现代”首先是一种认知范式,它以“进步”为核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作为历史分期的“现代”只不过是这种认知范式的应用,因而学术界对其开端和终点都有不同的定位.“现代主义”是指以“审美现代性”对资产阶级“市侩现代性”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社会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是在作为一种认知范式的“现代”、以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现代主义”丧失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后,在思想文化领域颠覆资本主义神话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