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立足于新时期的文化结构和话语背景,本文试图通过对新时期女作家五种写作状态的梳理,向人们呈现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从女作家写作到女性主义写作的演进轨迹。在此基础上,对女作家写作的实践意义及女性写作未来可能性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铁凝是新时期以来一直保持着旺盛创作力的女作家,也是一位有着自觉女性意识的作家。铁凝的创作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而直面女性的惨淡人生、关注女性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揭露男权社会文化对女性个体生命的异化、探询和发掘女性深层心理结构的不平衡,始终是铁凝创作的焦点。同时,铁凝又擅长运用“双性视角”,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揭示、反思、探索女性个体的生命意义,并把对女性个体的关注上升为对整个人类的关注,追求普遍人性的健康与和谐发展,以期建立起真正的女性文化。这种深掘不仅使铁凝小说更为厚重,同时也拓宽了女性写作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3.
女性写作中的自我认同是指女性自我的身份和价值在社会文化的整体框架与秩序中的求证和确认."五四"至新时期女性写作中的自我呈现为自我发现、自我失落、自我寻找和自我建构的认同过程,女性写作中的自我所表现出的由社会认同到性别认同再到身体认同的转换和深入,实际上是对男性菲勒斯中心文化颠覆与抗衡的渐次加强,由此女性写作中的主体性逐步得到建构.这表明女性写作的自我认同是对外在奴役的挣脱和主体自由的寻求,其意义在于自我行动的动力过程.  相似文献   

4.
美国黑人女作家玛雅·安吉罗在小说《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展示了一个黑人小女孩从懵懂到成熟的成长过程。在此将从身份认同这一角度分析女主人公从自我迷失到身份认同的艰难历程,并得出其身份认同的最终构建得益于小说中三位女性的影响及社区文化带给她的归属感和黑人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5.
女性文学创作与妇女解放运动互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坤 《理论界》2004,(6):240-241
20世纪女性文学创作大兴,女作家不仅数量多,且才华出众,创造了自有新文学以来从未有过的女性写作的最繁荣的时期。20世纪女性文学创作有着怎样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此外,中国20世纪女性文学创作与妇女解放是怎样的一种互动过程?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的身体立场和本体关怀有着怎样的女性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中国女性小说阵营 ,铁凝已是一位“重量级”的作家。她的创作不断受到批评界的广泛关注。但事实上铁凝的小说实践一直呈下坡趋势 ,尤其是她近期的几部长篇叙事 ,表现出她其实缺乏创作长篇作品的艺术能力。这种情形在当今文坛具有相当普遍性。本文结合铁凝整体写作轨迹 ,侧重于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长篇小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李有亮 《天府新论》2016,(5):139-144
女性文学的实践历程,就是女性对自我性别加以辨析和确认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求和建构女性自身主体性的过程。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大致经历了独立意识、平等意识、性别意识、历史意识、话语意识五个阶段,并因不同历史时期或显或隐的复杂语境对于作家创作的制约和影响,女性写作活动中的主体身份呈现出多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叙述主体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诸多叙事因素的设计变化上。同时,因写作身份的调整而促生的修辞策略的变化,也通过作品中或认同、或对抗、或犹疑等不同的叙事态度及话语方式充分呈显出来。  相似文献   

8.
姜峰 《河北学刊》2001,21(3):60-63
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写作投身社会运动的时代 ,女性意识的变异使得女作家遮蔽或忽略自身独特的体认而竭力达到一种不分性别的认识高度。导致这种主体意识变化的原因既有社会、历史的因素 ,也有创作主体自身的因素。诸多方面的影响使得她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社会意识、政治意识作为主体意识的新支点 ,为女性意识注入新的质素 ,从而使文学创作风貌产生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几乎是群体性的 ,即整个女性写作都表现出一种对男性趋向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谷海慧 《江汉论坛》2005,(4):115-118
因为在男性中心的世界中的理智与清醒,“女性散文”流露出鲜明的性别自觉意识。但是,随着那些较早从事写作的女作家年龄的增长、思维模式的变化,女作家们渐渐认同了社会为自己规定的女性角色,并对超越性别的说理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兴趣。由此,“女性散文”的性别意识越来越模糊,逐渐走向了超性别写作。这既表现出“女性散文”渐趋成熟的性别温和主义态度,又遮蔽了女性写作长于情绪的表达、直觉的领悟等先天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丁玲和萧红的女性题材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丁玲前期创作的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和萧红的<生死场>中的女性欲望和女性身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两位女作家都表达了共同的女性情结与性别意识,但她们各自不同的叙述方式使小说呈现了不同的文本特点,小说中透露的女性自我的体验及其艺术表现方式给我们不同的启迪.在女性思想和身份并未完全解放的当年,她们以极大的勇气和智慧书写了男权传统中女性的内心困惑和身体的疾病,体现出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现实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11.
1980年代中后期是当代女性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女性自我的探索过程中,以王安忆、铁凝为代表的一批女性作家的创作直面女性身体,重写两性关系,审视女性自我,开启了1990年代以后女性文学多元化深度探索的新局面。重估1980年代中后期女性文学创作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对重新认识新时期女性文学流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染凭借个体生命的体验,对人类精神与情感的"残缺"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认识,在她的小说中,充满了一个个因生命"残缺"而孤独、幽闭、叛逆的女性形象.这种生命"残缺"意识与女性意识、孤独意识紧密相连,她试图通过女性写作实现女性自我的确认,在孤独之中追寻灵魂的完整,探索人生的终极意义.虽然,她的小说因为性别的强调而突出了孤独,丧失了完整的生活空间,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女性生命"残缺"的执著抒写,使她实现了对"残缺"的认同与自我的承担,实现了女性灵魂的飞翔.她笔下的"残缺"也因此化作一种苍凉、旷远、永恒的美.  相似文献   

13.
乐铄 《殷都学刊》2003,(3):82-86
丁玲从“个人化”写作转向宏大叙事 ,扩大了视角 ,并在社会革命实践丰富后 ,克服了转向之初纯工农题材作品中的艺术“粗糙”。丁玲从“五四”直到 194 8年的创作不断有所变化 ,但有两点不变 ,一点是坚持文化批判 ,它得之于新文化运动 ,对准的是环境中的封建保守与小生产习气 ,再一点是始终在塑造孤独、叛逆的坚强女性个性 ,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丁玲现代创作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与张爱玲齐名的"孤岛"时期的女作家苏青,被评判为"汉奸文学"范畴,或称其作品"无益无害",这样的评判是错误的,不公正的.苏青的认识价值是另类的,不可替代的.由于苏青言语的实录性、再现性,使得她的言语具有历史认知价值,为了解"孤岛"时期的文坛亦或文化界,了解日本人的文化侵略,了解日踞时期的民众生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佐证.  相似文献   

15.
黄宇 《兰州学刊》2007,1(8):100-103,156
生育是女性天然具有的重要生理特征.在18世纪工业化以来,男性逐步走向市场中有报酬的工作,女性却日益被其自然属性禁锢在家庭领域中,这种状况强化了女性对男性在经济上与情感上的附属与屈从的地位.女权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西方现代思潮,第一次对女性的生育问题给予了关注,在理论上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陈智慧 《云梦学刊》2005,26(2):84-86
是“莎菲”“震惊了文坛”奠定了丁玲在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而“莎菲”的魅力源自其作为主体的女人而包蕴的自我意识的独立张扬,性别意识的幽微精妙和作为自主的人对本能意识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同;是女性主体性意识的确立决定了莎菲形象的独立,卓异,而这特立、卓异的形象开启了文学史上女性形象个性化、复杂化、性别化的性格塑造,为女性书写和书写女性提供了一种开拓性的借鉴,引导女性文学走向了更丰富多样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陈辽 《齐鲁学刊》2012,(1):148-151
李子云在新时期文学评论方面有三大突出成就:一是她拔除了作为极左文艺路线根子的"文学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论;二是她在我国大陆第一个评介了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三是她在晚年撰写的文艺回忆录在文学界受到普遍好评。这三个方面的突出成就把李子云推上了新时期首席女评论家的位置。家庭父母的教养、夏衍的指点、个人的努力造就了李子云。"成似容易实艰辛",李子云的文学评论道路并不平坦,她曾经历过多次磨难和坎坷。  相似文献   

18.
从铁凝小说诗性与智性的小说语言策略出发,探索了铁凝的小说在叙事策略上始终坚持着自己独有的生命体验,其叙事策略体现在诗性描写与智性幽默两方面。铁凝将诗性因子融入小说创作,将营造氛围、铺设情调提高到文本的核心与精髓,在散淡的故事和模糊的人物身上寻找生命的意义,使其小说具有了明显的诗化倾向;智性幽默是铁凝对生命感悟的另一种方式,在情节设置上她采用一种适度的夸张,使小说获得了荒诞的意味。  相似文献   

19.
当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鲜明表达,首先是从北京女作家开始的。阳刚的京城文化成就了她们的大气,也滋养了她们的女权意识。张洁、徐坤、叶广芩、凌力、陈染等风格迥异的女性书写,使我们更加清晰、生动、全面地看到生命中充满了焦躁、不安和动荡。性别意识与文学有着天然的联系和亲和力。人类的创造力不会视性别而异。女性和男性一道进入文学领域,重新体验生命自由,不是为了抵抗和冲突,而是为了存在的圆满。  相似文献   

20.
丁玲以鲜明的政治意识打破了20世纪以来女性写作的情绪框架,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在她的创作过程中,政治立场和阶级立场相融相生。而丁玲的政治参与热情,被斥责为女性立场的缺失,更被归结为"男性气质"的体现,背离了女权主义者所坚守的女性在包括政治领域内的与男性的全面平等的原初概念。丁玲以她的政治地位为女性写作取得了"双声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