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社会转型时期的我国行政听证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听证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也是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它的目的在于尽可能获得与某项行政性决策有关方面的社会各方的利益表达和对决策的意见反馈,以便作出尽量合理的决策。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现行的行政听证制度面临着种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转换政府体制,树立民主程序观念,加快行政听证制度程序立法,则是完善这一制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论行政决策听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决策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对行政系统的基本要求之一,而行政听证制度对于促进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公开化、社会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法律中对个案听证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制度性的规定,但有关行政决策听证的规定只是散见于极少数的法律而没有作为制度来肯定,基于此,我们对行政决策听证的法律地位、适用范围、程序构设等重要内容作了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前,行政决策听证在中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听证的意义和价值开始为行政机关和广大社会公众所认可。但在肯定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积极效果的同时,还要看到中国目前的行政决策听证在制度和程序上仍存在疏漏,对公众参与听证的保护还不到位,听证报告对政府决策也缺乏约束力。为此,文章在分析行政决策听证现存问题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行政听证程序的价值模式和适用范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程序在公正模式与效率模式之间有不同的选择,但行政听证程序却只有公正模式一种选择,而我国行政听证程序的公正模式则应为"初级公正"模式.我国行政听证程序适用的法定范围狭窄,其应然范围应当拓宽;这种应然范围的拓宽,所遵循的思路是正式听证程序适用范围宜窄不宜宽、非正式听证程序适用范围宜宽不宜窄,这既符合国外、境外行政程序法发展趋势,又是我国行政听证"初级公正"模式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需要根据适用听证行为所涉及利益重大或者广泛与否,区别不同行为类型以及同一类行为的不同情况,分别确定其是否适用听证程序、是适用正式听证程序还是非正式听证程序.  相似文献   

5.
听证会是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信任的一个良好的制度平台。行政决策中引入听证制度,可以促进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并可以大大提高政策的执行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当前我国听证制度的实践来看,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不仅影响了听证制度功能的发挥,还使公众对政府公信力产生质疑。针对当前听证实践存在的问题,应该拓展听证制度的适用领域,强化听证在决策中的地位;规范听证程序,使听证透明、公正;建立听证代表补偿或激励机制以及独立听证人制度,保证听证双方主体的权利平等;确立案卷排他原则和建立听证回应机制,避免听证走过场。  相似文献   

6.
行政听证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 ,也是行政程序制度的核心。我国近年来借鉴了西方的先进经验 ,初步形成了行政听证程序制度。行政听证程序给了相对人陈述、申辩和质证的机会 ,有利于行政决定的公平、效率。我国的行政听证程序尚不完善 ,应当使行政听证的适用范围和参加人的范围扩大 ;应当重设听证主持人员 ,使其具有独立性 ;应当完善行政听证笔录制度 ;还应当贯彻听证的公开原则等 ,以此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7.
权利主体的利益表达、利益主体的对话与协商和决策者的利益选择与整合构成了行政决策听证的利益基础。行政决策适用听证应进行成本与收效的衡量,听证主持人的确定应遵循利益中立原则或利益无涉原则,听证代表的确定应遵循利益多元化原则和代表性原则,而行政决策听证的实施要充分体现利益辩论和决策权的分享。  相似文献   

8.
我国近年来借鉴了西方国家的成熟经验,初步确立了行政听证制度。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行政听证程序尚不完善,无论是制度本身还是在行政听证实践中,都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应当通过扩大行政听证的适用范围和听证参加人的范围、健全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完善行政听证笔录制度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9.
许江涛 《理论界》2009,(10):11-12
行政决策听证作为行政听证制度的一种,它的理论基础也是来源于英美国法系的正当程序理论和大陆法系的行政法治理论.我国的行政决策听证制度,我国没有自然公正的历史远源,但借鉴了西方的听证制度的理论,同时提出公众感知的公众感知的公正理论作为我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西方国家通过行政程序法的立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行政听证制度。规定了行政听证在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中的适用范围;规定了听证的组织者、主持人、参与人等行政听证主体;规定了通知、正式听证前的会议、听证开始、听证终结等行政听证法定程序;规定了行政听证笔录的效力和违反听证程序的法律责任等。这些规定对完善我国行政听证制度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立法听证是一种重要的民主立法形式.我国把立法听证纳入地方立法程序,于促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地方立法听证制度在我国实践的时间短,存在着许多不足.这就严重影响了我国地方立法听证的发展,进而影响着地方立法的民主化.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发展的现实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我国社会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作为一门新兴专业 ,在建设发展中面临更多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与否 ,将关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生存发展 ,也将影响我国公共事业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读律与哀矜,既是清代中国听审经验之总结,又是听审实践之指南,因此成为清代听审折狱的核心概念。司法官员是否具备法律知识与能否依法听审,乃是清代法律的关键问题。清代法律有"讲读律令"的专门规定,司法官员是否"讲读律令",是否"通晓律意",是他们在听审断狱时能否"具引律例"的一个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儒家倡导的"仁政",是"爱"或"爱民"的政治,也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政治。"哀矜"是司法官员的同情之心和怜悯之情,也是"仁爱"的一层意思。哀矜与读律、慎刑、中罚、心服等司法的核心理念之间,都存在着关联。清代中国"情法两尽"的司法模式,与要求司法官员以"读律与哀矜"来听审,实际上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国有企业中逐步得到确立。在这一过程中,国企内部结构存在着一些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尤其是权力制衡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对企业职工特别是企业控股职工利益的保护尚显欠缺,并由此引发一些问题。应进一步实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分立,不断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经理自身制度及其分立制衡制度,加快建立决策民主、管理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5.
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对我国行政法治建设具有良性推动作用.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关键是处理好政府角色、功能的合理定位问题,同时要处理好政府、公用事业企业、消费者三方的关系.具体途径是加强和完善立法、建立独立管制机构以实现政企分离、积极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和听证制度,实现政府管制程序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6.
傅日晶 《学术探索》2006,(3):105-108
宋代在司法机构、审判制度、监察等方面表现出很有个性的“自立一王之法”。中央司法机构建立了审刑院,地方有了专门的司法职务和司法人员;审判上建立独具特色的鞫(审)谳(判)分司制度与翻异别勘制度,打开了越诉之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察机制。  相似文献   

17.
行政听证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价值理念,理应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题中之意。行政听证制度在我国还属于初创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功能也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在和谐社会理论的指导下,探讨通过加强民主建设和法治建设、健全听证程序、扩大行政听证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加强对行政听证的监督和救济等途径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行政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18.
在先秦时期,人们有着灵敏的听觉辨别能力,这是人们长期听觉实践的产物。夏商以后的声音世界里又多了丰富的人造声音。在听觉的社会性认识上,人们注重正常的听觉需要,反对听觉过度,能够描述声音共振现象,注重听觉的情感功能和社会功能。在听觉和社会事象的关系上,先秦时期的人们已经能够从听觉中窥探到政治色彩,充分发挥听觉在战争中的辨别与指导功能,发挥听觉在外交场合的悦宾功能,发挥听觉在法律诉讼中的察觉功能。不仅如此,先秦听觉还存在着听觉崇拜色彩,对于医疗养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力地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还有着丰富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服务型政府时期的行政伦理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龙飞 《兰州学刊》2005,4(4):19-21,120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在行政改革中所追求的目标.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服务型政府与传统政府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其对以服务为价值取向的伦理诉求,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公民权利、承担服务责任、体现法治精神等一系列理念上的改变以及对服务精神的现实追求.基于服务型政府对行政伦理的特殊要求,结合其他国家在建设行政伦理过程中的经验,本文试图从内、外两种控制途径的角度为我国新形势下的服务型政府及行政伦理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与客体的认识,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与公共事业改革方向、途径的认识。分析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与客体必须从国情实际出发。现阶段,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由政府、执政党、非政府公共组织与民众构成的系统,公共事业管理的客体则可依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