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9年4月日本外务省发布了以大幅增加针对亚洲、非洲的ODA目标金额为中心的<2009年度国际合作重点方针>,其中针对亚洲、非洲的目标金额达到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金融危机下, 日本经济受到重创,但却计划增加ODA额度,这引起了ODA的变动与日本GDP增长率下滑以及金融危机下国际DAC成员国普遍下调ODA额度的大趋势相背离.对日本ODA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及此次ODA增额的重点区域分布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结论:金融危机中的日本逆势提出ODA增额计划,具有促进本国经济复苏与扩大国际政治利益的战略性目的.但从长远和历史的角度来看,在国内经济低迷与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下, 日本ODA的实际净支出必然会减少;日本将更注重改善ODA质量、提高ODA效率; 日本将继续坚持ODA"责任分担"理念,积极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樊勇明 《日本学刊》2003,(1):113-129
“哭穷”。“衰败论”、“转型论”和“哭穷论”各执一词 ,孰是孰非一时难下定论。但这三种观点中都不排斥“调整”一词。日本经济需要调整 ,也确实在进行调整。调整正在从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两个方面同时展开。由此可以认为 ,应该认真地看一下日本经济在调整什么、用什么方法调整及调整出了什么结果。弄清了这三个问题之后 ,方可对日本经济的走向做出实事求是的判断。一、政府主导型不完全竞争“政府主导型不完全竞争经济体制”曾是昔日日本经济辉煌的体制保障 ,同时也是当今日本经济不景气的体制根源。“政府主导型不完全竞争经济体制”主…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日本外部经济环境趋于恶化,给“泡沫经济”崩溃后处于恢复阶段的日本经济再次蒙上了阴影。日本银行1998年7月份的报告指出,随着工矿业生产的锐减,就业率和收入大幅下降,整个经济陷于“全面萧条”中。1998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出现了战...  相似文献   

4.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几乎毫无例外地采用凯恩斯主义政策应对危机.事实上,战后日本实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长期萧条期以及本次金融危机时期.实践证明,凯恩斯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经济复苏,但与新自由主义一样有利有弊.最新经济数据表明,受强劲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刺激, 日本经济已经触底,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 日本将面临严峻的疗伤任务.  相似文献   

5.
资源依赖型经济与俄罗斯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可持续发展与一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有密切的相关性。俄罗斯作为一个资源大国,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大力发展资源经济,从而形成了一种资源依赖型的经济结构。这种经济结构虽然从中短期来看对俄罗斯经济增长是有利的,但从长期来看,会造成经济增长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本文以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大量的翔实资料,详细分析了俄罗斯资源依赖型经济与经济增长和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浅析金融危机后日本的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日本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为避免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 日本政府先后出台了"实现安心的紧急综合对策"、"生活对策"、"生活防卫紧急对策"、"经济财政的中长期方针"等一系列经济政策.本文分析了这些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以及制约其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层望了日本政府经济政策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7.
崔岩 《日本研究》2008,(4):34-37
日本经济从2002年开始,经历了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型景气扩张阶段。2007年以来,日本经济受自身周期波动因素和外部市场变化的影响,特别是今年中期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景气扩张阶段终结并出现了深刻的衰退趋势。这一趋势在股市、汇市等市场方面、产业经济方面和企业经营、就业等各方面都表现得极为明显。预计日本经济将在明年年底结束本轮调整。  相似文献   

8.
日本 90年代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其主要表现是 :不良债权大量增加 ;金融机构接连倒闭 ;经济状况不断恶化 ;金融丑闻频繁出现 ;国际地位显著下降等。日本金融危机是其经济畸形发展与政府“护卫舰队”式金融行政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金融危机 ,日本政府加速了金融自由化进程 ,对金融制度进行了彻底改革 :加速金融机构业务自由化进程 ;增强日本银行的独立性和决策的透明度 ;进一步开放金融和资本市场 ;强化金融安全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日本的对外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导致日本的外贸环境恶化、出口大幅减少。日本政府在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应急的同时,对其贸易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日本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也配合采取了各种措施,对缓解日本对外贸易发展所面临的压力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日本的外贸结构失衡、区域合作面临困境、农业开放度低以及外贸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在短期内尚无法有效解决,导致日本为应对危机所进行的外贸政策调整的效果大打折扣,从而制约了日本对外贸易的整体快速回升。日本的对外贸易仍将呈现出在波动中继续调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刘澄 《日本研究》1999,(1):12-18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低谷徘徊状态,尤其是金融业的表现一直不佳,表现为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数额巨大;银行破产事件接连不断,致使日本银行信誉受损,国际地位大大下降。日本金融危机暴露了日本经济体制、金融体制存在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经济发展与金融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日本学刊》2006,(6):94-104
金融制度主要分为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两种类型。后发展国家日本实行的是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制度,这一制度安排对于有效配置稀缺金融资源、促进战后日本工业化赶超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日本由后发展经济向工业化经济转变的完成,其金融制度也面临着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的问题。因为在经济赶超阶段有发达国家为样板,政府在制定引导经济符合政府战略意图的特定政策方面,拥有信息上的比较优势。通过对金融业的一系列管制,使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制度能够比市场更高效率地配置金融资源。而在实现经济赶超后,政府虽然逐渐丧失了这种比较信息优势,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拥有更高的效率,由此引致日本金融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美国金融危机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源于关国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严重打击了美国的金融和经济,而且震撼欧洲,波及拉美,影响亚洲,牵制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对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美国金融危机对印度这一重要新兴经济体正在产生某些影响。虽然目前来看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这种影响还远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13.
徐聪 《创新》2010,4(1):72-75,8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为了保证经济稳定,维护金融安全,使东亚各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获得更大的发言权和发展空间,东亚区域金融合作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金融危机对亚洲金融合作产生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分析金融危机产生推动效应的原因,总结在金融危机推动下亚洲金融合作的发展特点,并展望亚洲金融改革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崔岩 《日本研究》2009,(1):26-31
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和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日本出现了两次较为典型的景气衰退。前一次日本国内出现了深刻的金融危机,危机导致了金融中介机能的下降;本次衰退则是受到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度下降的影响,在国内的经济基本面还较为健全的情况下发生的。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特征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景气波动机制。前一时期金融机构贷款紧缩对企业设备投资和消费产生较大影响,目前的经济下滑则是出口快速减少影响到国内需求,可能导致今年日本经济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  相似文献   

15.
陆桢 《创新》2011,5(2):10-12,20,126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越南经济带来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出口下滑,为此,越南采取了一系列反危机措施,其关注点在保持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上。由于措施得力,越南在2009年和2010年上半段经济表现良好,经济保持较高增长率。综观越南的反危机方案,规模大和对工商企业的扶植大是两大主要特征。越南应充分利用危机的"倒逼"机制,解决长期困扰的通胀、财政赤字与经济增长之间失衡的难题,实现结构性调整,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日本新宗教的教势得到了巨大发展,在日本宗教史上又一次掀起热潮。日本新宗教教义中的民族主义倾向在战后民主主义与和平主义思潮占主流的社会中并没有消失,要求维护日本传统和尊皇复古的右翼宗教团体一直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帜扩大教势,并推动日本社会逐渐迈向保守化。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世俗民族主义不断膨胀,而新宗教中的民族主义也越发活跃。本文通过对日本新宗教中民族主义倾向的研究与剖析,探讨新宗教在日本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对日本和世界政治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日本经济复苏的最大隐患源自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金融脆弱性。这是从金融体系所应发挥的基本功能这一现代金融经济学的理论视角 ,利用翔实的数据和资料揭示现代日本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其特征所得出的结论。金融体系的健全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不完全的金融市场中表现得尤为显著。相信这一研究成果对我国目前的金融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