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功臣政治及其文化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臣政治是中国传统政治形态的基本特色之一。《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说,“自古帝王之兴,曷尝不建辅弼之臣所与共成天功者乎!”汉并天下,“始论功而行封”,“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于是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又作十八侯之位次。”据《汉书·高后纪》高后二年又颁布诏书,希望功臣的政治特权可以世代相继,传之久远,诏曰:“高皇帝匡饬  相似文献   

2.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的发展时期,在夏商文明的基础上,社会经济较前更加发展,从而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都市。建国以来,通过对岐邑、丰镐、洛邑、鲁和燕故城的勘探发掘,使我们对当时都城情况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现就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对西周都城遗址加以探讨,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西周都城遗址的发现 早在灭商之前,周人在古公亶父的率领下,自邠(今陕西长武、邠县、栒邑一带)徙居周原后,“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诗·大雅·绵》曾经描绘当年修建城池宫室的情景,“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家室,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费胜,乃立乃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乃立冢土,戎丑攸行”。古代都城的正门曰“应门”,外郭之门名“皋门”,大社叫“冢土”。由此可以  相似文献   

3.
黄帝冢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张耀民《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曰:“黄帝崩,葬桥队”《史记·孝武帝本纪第十二》曰:“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洋旅,然后封禅,乃送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家桥山,泽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死,今有家,何也?或对曰...  相似文献   

4.
《海内经》:“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此“膏”为何义?诸家多不解。郭璞曰:“言味好皆滑如膏。”郝懿行曰:“所未详。”袁珂只罗列诸家之说,避而不谈。我认为此“膏”乃壮语南部方言“Khau”之汉语音译。在壮语中“Khau”既可指“米”或“稻”,亦可代表粮食之总称。壮语有“大名冠小名”之现象,与汉语“小名冠大名”之现象正相反、试比较两种语言之异同:壮语:膏菽、膏稻、膏黍、膏稷。汉语:菽米、稻米、黍米、稷米。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5.
宁夏地处西北,远离海洋,干旱少雨。明人徐贞明对这一自然特点作过描述:“夫雨旸在天,而时其蓄池,以待旱潦者,人也。乃西北之地,旱则赤地千里,潦则洪流万顷。唯寄命于天以幸其雨旸时若,庶几乐岁无饥耳,此可以常恃哉?唯水利兴而后旱潦有备。”①宁夏要兴修水利又必须引黄河之水,这也是宁夏的地理条件决定的。“宁夏古朔方也,黄河绕于东。贺兰峙于西……地大半尽属沙碱必得河水乃润,必得浊泥乃沃。”②故自汉唐以至明清,  相似文献   

6.
“楼兰”一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所载张骞首次西使归国后向武帝所作报告。据称:于阗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国。而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盐泽去长安可五千里。《史记正义》引《括地志》曰:“蒲昌海一名 泽,一名盐泽,亦名辅日海,亦名穿兰,亦名临海,在沙州西岸。”其中“穿兰”应为“牢兰”之讹。“牢兰”[lou—lan],与“楼兰”[lo一lan]乃同名异译,牢兰海因楼兰人而得名。目前为学术界一致认可的说法是,“楼兰”乃 卢文书…  相似文献   

7.
“结轨”一词,新《辞海》、新《辞源》均未收,《中文大辞典》第25册第351页收有此词,释义云:“谓车轨相连也。”书证为《吕氏春秋·勿躬》“车不结轨”。今按:“结轨”有三义: 一、《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结轨还辕,东乡将报。”李善注:“《楚辞》曰:‘结余轸于西  相似文献   

8.
自从周初太伯迁居江南,开创吴国,这块土地便与“吴”字结下不解之缘。尔后,江南大地曰吴地,居民曰吴人,少年曰吴儿,美女回吴娃,水牛日吴牛,良蚕日吴蚕.丝绸曰吴绫,利刃曰吴钩,民风日吴俗,方言曰吴语,总之离不开一个“吴”字。江南称吴,肇始于周代吴国。但是吴国何以称为吴国,即吴国的得名之由,却并非人人可得而闻。下面试为考述。据《史记》记载,周文王姬昌的祖父古公父.有子三人:长曰太伯,次曰仲雍,少子曰季历。季历生昌。古公在父欲立季历以传昌,子是大伯、仲雍二人乃奔江南。“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①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在两周之际“二王并立”政治格局形成之时 ,有两个申国存在 :一为西申 ,即申侯之国 ,地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北 ;一为南申 ,即申伯之国 ,地在今河南省唐河县以南。《国语》谓周幽王太子宜臼被废之后所奔之“申” ,即《竹书纪年》之“西申”。南申都邑为楚所攻灭后东迁至信阳 ,后人谓之曰东申。骊山之戎即骊戎而非申骊与晋申 ,周宣王所伐之“申戎”为姜戎之别种而非西申  相似文献   

10.
<正> 从前,人们对贾凫西的了解,受到资料的限制。《曲阜县志》、《滋阳县志》诸书,对于他的生平事迹记载都很简略。对于他的作品,人们除看到有个《木皮子鼓词》外,其他的如《澹圃恒言》、《诗纲》、《四书本义》等,过去只闻其名,而未见其书。《国朝山左诗钞》、《曲阜诗钞》、《滋阳县志》等书中,一共只收了他五首诗。一九五九年,路大荒先生在山东省博物馆发现了贾凫西的《澹圃恒言》抄本,其中第四卷为《澹圃诗草》,收有他的诗一百五十七首。这为我们进一步了解贾凫西的生平思想,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可惜人们对于贾凫西的《澹圃诗草》并未引起应有的注意,或者虽然注意到了,却仍认为他是个具有民族思想的“爱国诗人”。这种论断与事实不符,有加以辨正的必要。孔尚任在《木皮散客传》中,说贾凫西——祟祯末,起家明经,为县令,擢部曹。迁革后高尚不出,有县尉数挟之,遂翻然起, 仍补旧职,假王事过里门,执县尉扑于阶下以为快。不数月,引疾乞放,不得请。乃密告主者,曰:“何弗劾我?”主者曰:“汝无罪。”曰:“吾说稗词,废政务;此一事  相似文献   

11.
<正> 宋钘,战国时宋国人,与尹文齐名,同游稷下,因并言黄老之意,被后世称为宋尹学派,在当时很有影响。在《孟子》书中,宋钘写作宋牼,《庄子·逍遥游》、《韩非子》写作宋荣,《荀子》、《庄子·天下篇》写作家钘。宋钘的生卒年代不可确考,我们只能根据《孟子》的记载推其大概。《告子下篇》说:“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置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曰:‘我将言其不利也。”这里说的秦楚构兵发生在周赧王三年,楚怀王十七年。《史记·楚世家》说:“怀王十六年,……发兵西击秦,秦亦发兵击之。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遂取汉中之郡。楚怀王大怒,乃悉国兵复袭秦,战于蓝田,大败楚军。”当时,正值燕人畔齐(见《孟  相似文献   

12.
黄河自龙门出山陕峡谷后,河谷骤然展宽,临猗县吴王渡至潼关一段河道,左右分别为涑河和洛、渭下游谷地,地势更为开阔。历史上黄河在此经常左右摆动,往往造成“鬼无墓,人无庐,百万田产了无余”的悲惨景象,沿岸居民饱受其灾。近代水文资料表明,黄河西徙,时或夺洛水下游与渭水相会,洛水即直接东入黄河;黄河东偏之后,洛水则将复归渭水。因而,探明河洛渭汇流关系的历史变迁过程,就可以揭示该段黄河河道徙移变化的基本情况,为沿岸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3.
家庭领导     
偶读一语,妙之至极:“婚姻是唯一没有领导者的联盟,但双方都认为自己是领导。” 敢有异议三二,索性一吐为快: 一曰:谁追求谁,后者即为领导; 二曰:谁先前不齿干谁,后竟嫁给(或娶将于)谁,则后者乃为领导; 三曰:谁一往情深爱慕谁,(即  相似文献   

14.
首阳山考     
《论语·季氏》说:“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这个“首阳”在哪里?孔子没有说。 《史记·伯夷列传》记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一事甚详:“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扣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于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也;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遂饿死于首阳山。”但首阳山在何处?太史公也没有说。后人对此颇多分歧。  相似文献   

15.
河湟地区藏传佛教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河湟”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 ,《后汉书·西羌传》有“乃度河湟 ,筑令居塞”的记载。这里的“河湟”是指今甘青两省交界地带的黄河及其支流湟水。此后 ,“河湟”逐渐演变为一个地域概念 ,指黄河上游农区和湟水流域 ,即今青海省境内包括贵德、尖扎等黄河沿岸地区在内的东部农区和甘肃省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历史上 ,这里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各种文化碰撞交融的地带 ,藏传佛教在这里从传入、发展到鼎盛、衰落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一、河湟地区藏传佛教的历史考察藏传佛教传入河湟地区的历史十分久远。据《安多政教史》记述 ,早在唐代宪宗…  相似文献   

16.
李宝通在《兰州学刊》一九八九年第四期发表如题文章,对周秦两汉西北开发与经营,进行了宏观研究,认为周秦两汉对西北开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决策:1“乃疆乃理,乃宣乃亩”——周创建基地、发展生产的经济决策;2“非子息马”,“襄公救周”——秦拥戴周室,谋求发展的政治决策;3  相似文献   

17.
古诗话河源     
<正> 翻开中国诗歌的史页,“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之类脍炙人口的佳句是很多的。可是,真正描写黄河源头的诗却为数不多,有些也还不是平常能见得到的。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其时“河源”这个名词已经常出现在诗句中。如“箫声去日远,万里望河源”(徐坚《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河水日东注,河源乃西极”(崔融《拟古》);“乡关万里无因见,西戍河源早晚休”(张仲素《塞下曲》);“河源怒触风如刀,  相似文献   

18.
《左传》僖公四年“齐桓公伐楚”中有: 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史记·齐太公世家》所引亦同,但“至”下无“于”字,“女”作“若”)杜预注云,穆陵、无棣“皆齐竟(境)也。履,所践履之界。”王力沿袭其说,谓穆陵“地名,即今山东临朐县南的穆陵关。”(此乃沿袭于钦《齐  相似文献   

19.
开成三年冬 ,李商隐参加宏博考试 ,时周墀任吏部西铨 ,李褒 (一说为李回 ,然无确证。此据岑仲勉《翰林学士壁记注补》作李褒 )任宏词考官。初试时他被周、李二人录取 ,但在复审授官时却被除名了。此事李商隐极为不满 ,《与陶进士书》谓 :“前年乃为吏部上之中书 ,归自惊笑 ,又复懊恨。周、李二学士以大德加我 ,夫所谓博学宏词者 ,岂容易哉 ?归自恐惧 ,忧若囚械 ,后幸有中书长者曰 :‘此人不堪 ,抹去之’ ,乃大快乐。曰 :‘此后不知东西左右 ,亦不畏矣。’”冯浩认为这个中书长者“必令狐辈相厚之人”(《玉溪生诗集笺注》附录三 )。张采田…  相似文献   

20.
张之洞是晚清著名的洋务派大吏,以创办洋务企业和推广近代教育著称,但其身后清廷却谥之以“文襄”二字。《清会典》卷二载有关谥法的规定:“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道光皇帝亦曾有“文武大臣武功未成者不得拟用襄字”之谕。张之洞出身于科举正途,由学政、言官而出任封疆,“未尝躬亲战阵,以武功特著也。(徐一士:《一士类稿·一士谈荟》,第346页。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5月版。)因而有人认为“文襄”之谥于张之洞实不相宜。其实,张之洞曾声称练兵之事为其“身心性命之学”,(张继煦:《张文襄公治鄂记》,第65页。)并尝以“兵家尽补能康世,经义咸明乃著书”为座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