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穷人经济学"与"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济收入高低为标准,现实社会中的人可以分为“穷人”和“富人”。“穷人”和“富人”具有不同的经济行为规律和经济利益,所以就产生了不同的经济学“穷人经济学”和“富人经济学”。“穷人经济学”倡导经济收入和相关资源的分配应该向穷人倾斜。按照“穷人经济学”的理念,解决“三农”问题有三个答案“多予少取”、“农业保护”和“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2.
收入分配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子系统。收入分配的状况不仅影响生产的效率 ,影响经济的发展 ,而且影响人们的切身利益 ,从而影响社会的协调与稳定。因此 ,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之一。文章从“效率”角度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激励理论分析中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市场化变迁的过程及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收入分配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习近平收入分配思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有关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集中丰富和发展了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共同富裕三大理论板块,其中,按劳分配是“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用”,共同富裕是“魂”。理论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的发展。习近平收入分配思想是关于中国新时代收入分配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思想,应当着眼于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不断深化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完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军队和社会组织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健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和数据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实施相关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不断向共同富裕迈进,进而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福祉社会、幸福社会。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将一个动态时段内的社会财富划分为“存量”与“增量”两个部分,假设社会只存在“穷人”和“富人”两种团体,那就可以把社会中的贫富差距问题简化为社会财富的“存量”与“增量”在“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分配比率问题。随后,根据各项假定搭建关于社会财富存量、社会财富增量、贫富差距现状与贫富差距控制目标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推演和对推演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要控制甚至改善贫富差距现象,就要注意保持社会财富存量的比例,并在社会财富增量的分配上向穷人倾斜。  相似文献   

5.
看起来.富人比穷人更需要钱。 穷人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钱。而富人未必需要,却时时刻刻惦记着钱。所以,穷人只是偶尔被钱所困,而富人是常常被钱所困。  相似文献   

6.
个人收入分配机制在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两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在两者之间保持均衡。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决定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收入分配结果要体现生产要素所有着的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由不同的所有者投入,因此必须按生产要素进行收入分配。而按劳分配则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目标,需要建立对按要素分配结果进行调整的收入再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先富阶层,两极分化严重。当今富人已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支配性因素,可谓"贫富矛盾关天下,富人言行系太平"。富人荣辱观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国能否跳出历史周期律、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事关中国道路、中国模式最终成败。富人荣辱观既受制于社会大环境,又有"极端贫困后遗症"在作怪,不能一概否定。要通过宣传教育,完善政策法规体制,帮助富人由"经济人"向"道德人"转换。尤其要抓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这一应急之策和加快民主政治建设这一治本之策,构建"富人不变坏,穷人赶上来"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摘要]在DS框架下,把广义运输成本和规模报酬递增原理纳入到一般均衡分析的框架以后,空间经济学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便产生了诸多根本的差异。为廓清这种差异,本文从空间经济学对空间概念的不同理解,对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以及空间经济学的历史沿革等方面,阐述了其与新古典经济学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9.
运用"收入一揽子计划"的概念,从历史视角关注我国低收入老年家庭的经济福祉和收入结构变迁,并重点关注政府的经济保障作用.从CHIP1988、2002年和CFPS2012、2014和2018年数据分析结果来看,我国城、乡低收入老年家庭经济福祉整体增进,收入一揽子计划更加多元化、社会化,政府在其间的保障作用不断增强.但低收入老年家庭相对贫困和收入分配状况恶化,这主要源于各收入保障主体作用不充分,尤其是政府的制度性养老保障作用不够、老年人再就业机会狭窄而导致的自养能力不足,制约了低收入老年家庭相对经济福祉的提高.对此,需要以家庭为单位,通过公共政策设计为各收入保障主体赋能,不断完善城乡低收入老年家庭的收入一揽子计划.  相似文献   

10.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中国“十四五”时期的战略目标。基于统一框架对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支出与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理论刻画,并对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支出的收入分配效应展开定量评估。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是中国收入分配失衡的重要驱动因素,老龄化显著扩大了收入不平等;从整体来看,发展不均衡、支出规模偏低等因素限制了社会保障支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其再分配功能有待进一步优化;此外,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支出对收入分配存在交互效应,随着社会保障支出规模提高,老龄化对收入分配的不利影响将逐渐弱化。因此,要逐步扭转人口老龄化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造成的负面冲击,应在强化共济性原则的基础上适度提高社会保障支出规模,以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1.
张晖 《江海纵横》2006,(6):32-34
韩国作为我国的友邦,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很快。世界银行曾把其经济增长方式称为“东亚模式”,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成功典型。深究韩国经济的发展路径,不难发现存在两大重要特征,第一是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第二是高度强调经济增长,兼顾分配公平。为此,韩国政府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一、韩国收入分配概况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作为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的指标——基尼系数,在韩国一直处于一个较低水平。韩国经济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起飞,而1965年时仅为0.34。到1975年和198…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22个国家1980-2012年面板数据的分析,研究了货币政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紧缩性的利率政策会导致收入不平等现象加剧,但是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对收入不平等影响并不显著。通过对分位数收入人群的对比发现,利率上升对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下降具有显著作用,可能会使得高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上升但其作用并不显著。通过传导机制的检验发现,利率政策的调整通过对资本形成与就业的影响进而改变收入分配的状况。进一步研究发现,在OECD国家中投资率的上升导致富人收入比穷人更快增长,从而导致收入不平等恶化。  相似文献   

13.
声音     
“中国存在穷人愈穷富人愈富现象。”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日前表示,社会不公问题是影响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马太效应”,穷人愈穷,富人愈富,这与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不相容的,应引起大家的关注。李金华还表示,目前中国财经领域的违法违规问题仍然比较普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权大于法的现象,守法成本大于违法成本,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4.
收入分配理论与中国收入分配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是从西方经济理论自身的演变来看 ,还是从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的合理回归与相互融合来看 ,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都愈来愈受到关注。而在收入分配研究中又表现出两大鲜明的特点 :一个是对非收入因素的关注 ,另一个是对社会最底层成员的关注。作者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并提出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个人收入分配机制在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两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在两者之间保持均衡。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决定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收入分配结果要体现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生产要素由不同的所有者投入 ,因此必须按生产要素进行收入分配 ,而按劳分配则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目标 ,需要建立对按要素分配结果进行调整的收入再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近来,百姓们街头巷议的都是:中央要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了。因为分配、收入,涉及每个百姓的日子,所以牵动每个人的心。百姓最不满的就是“不公”。难怪许多百姓说“:这几年,眼见着一些‘富人’富得流油;而一些‘穷人’穷得发愁。”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于分配带来的不公,已经“熟视无奈”了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切入口———收入分配领域,平均主义的剔除一开始就蕴含着拉开收入差距的必然趋势,经济学界对收入差距或者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收入差距太大不会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不利影响。一种认为收入差距太大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不利影响。伴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也渐次拉开,对此的经济学分析表明,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远大于其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直接影响到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美国选举的核心在于如何争取到人民的选票。为赢得占据人数优势的普通民众的选票,美国政党及其候选人常将自己描绘为穷人的代表,并将对手塑造为富人的代表,通过激发阶级仇恨来获得选票。美国政党及其候选人亦将自身塑造为原住民的代表,利用原住民对移民的不满情绪,通过凸显族群仇恨来获得支持。此外,美国政党及其候选人也常常煽动对外仇恨,将特定国家塑造为威胁本土民众福祉的“邪恶力量”,并将自身形象塑造为与外域力量“他者”进行对抗的“本土斗士”来获得民众支持。仇恨动员虽富有成效,却也使得政党竞争愈发敌我化,社会群体日益极化,与特定国家关系持续恶化。民主选举中仇恨动员的广泛运用并非美国特定个案,它是竞争式民主的自带基因,因此各国或地区不应盲目地引入竞争式民主模式,否则群体差异将成为仇恨动员的重要议题,从而带来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9.
美国经济学会于1960年12月28~30日在圣路易举行的第73次年会,主要讨论了下列问题:货币理论、收入分配宏观经济理论、资本理论、管理经济学和不肯定性理论的范围、经济学和国家安全、其它一些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中国的经济发展等。就货币理论问题提出的论文有:“货币、资本和其它有价物”;“我们关于货币政策的认识”;“货币理论的几个主要问题”。就收入分配宏观经济理论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2012,(6):3-23
“收入分配”已连续多年来成为民众关注度极高的热词。作为萦绕民众心头多年的改革心结,中国的收入分配改革的呼声一直很高,加之近年来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带来的民众不满,内需萎靡不振、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倒逼等原因,2012年中国的收入分配改革之路已经进入攻坚阶段,退无可退。财富的公平分配,是一场关乎改革成败的大考,更是2012年中国政府的一道必答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