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十余年来,有关哈尼族研究集中在哈尼族的族源、哲学与原始宗教、文化、语言文学艺术、民俗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人们通常认为庄子的思想是出世的,这种观点在表面看来不容置疑,因为《庄子》一书有大量出世的言说,但是庄子独特的言说方式决定了他所言说的内容与他的精神实质并不一致,在他的“道说”里面尚有“未被道说的东西”。实际上庄子热爱生命、批判现实、追求自由,执著于为人类寻找一个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为社会培养精神健康、心理正常、“重生”和“乐生”的人,可以说在庄子“狂人狂言”式的出世言说之下,蕴藏的却是真正的入世精神。  相似文献   

3.
运用社会学批评的方法,分析了庄子死亡观的社会黑暗、疫灾频发和人性异化等形成背景;讨论了庄子死亡观的死乃必然、死乃自然和死乃释然等基本内涵;探讨了庄子死亡观的完善死亡哲学、培养人生智慧和推进死亡教育等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自由作为人类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构成庄子哲学探讨的核心问题。从内容上看,庄子标识的自由观念不仅可以划分为生物自由、人的自由和理想人格自由三种类型,而且具体表现为行动自由、实践自由、精神自由、思想自由、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等样式。对此我们应当全面把握,不能失之片面。  相似文献   

5.
庄子对人类语言困境的思考也是现代西方语言哲学思考的问题,庄子对这一困境根源的认识与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认识具有同一性,而对解决这一困境,庄子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观点在本质上也是相通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庄子语言哲学观具有一定的现代性和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6.
庄子的死亡智慧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子的死亡智慧表现在自然本体论和精神存在论两个层面上。在第一层面上,庄子把人的死亡看作是自然大化流行的一个环节,因此人之死生乃是自然而然的事,是万有的真相。在第二层面上,庄子通过对本己存在的时间有限性与终极意义的探索和领悟,达到了对死亡的大彻大悟人的向死而归之途,乃是回归自然、“通道为一”的本真状态。庄子的死亡智慧具有原创性、超越性、当下性。在现代背景下对它的阐释与汇通正是建构中国现代死亡哲学和意义治疗学的重心与关键,对当代人类超克死亡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中并不缺乏关于死亡的研究,庄子就是其中一个,他对于生死有更为详尽的论述.庄子死亡哲学具有生死自然、生死齐同、生死超然的思想.本文试图通过对庄子死亡哲学的研究,寻找庄子死亡哲学的现实意义,并获得直面消解困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换个视角看庄子人生观的积极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人生观是中国古代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影响了很多人,包括那些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尽管如此,人们总是认为庄子的人生观是消极的.作者从人生观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着手,对庄子的人生观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认为庄子重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具有人生的理想和目标,并提出了达到其理想和目标的方法,要求人们努力去实行.所以,庄子的人生观并非只是消极.  相似文献   

9.
境界与实有相对,它表达人们对于现实及人生的基本态度,是对人生价值及意义的判断与确认之后所达到的心灵意境。从境界论看,孔子的人生最高境界旨在寻求心灵之自由,"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天人合一"之精神;庄子寻求"天人合一"的逍遥境界亦以人之心灵、精神的自由超越为第一义,庄子和孔子都内求于心灵,以"通"为最后的境界回归。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1.内直与外曲;2.虚、静;3."通"境,进而来解读庄子与孔子思想中的境界旨趣。  相似文献   

10.
庄子的人生观是应于哲学的核心,庄子哲学的其它内容都是围绕其人生观而展开的。在生死观、真人观、炼气养神观等方面,庄子都有独到且深刻的见解,但总的讲都是消极的,贯穿着极端无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生命哲学与庄子的生命哲学有许多近似之处,但由于两人思想背景不同,他们的生命哲学又具有各自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2.
正确理解<庄子>意蕴的关键在于解读方法的选择.历代读庄皆有不同的方法."以庄解庄"突破传统"以它平它"的理论,反拨将<庄子>现代化,消解将<庄子>原点化和读者化."以庄解庄"方法论将开显庄子研究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3.
“旁礴万物以为一”是《庄子》道论的重要理念。旁礴指的是广泛覆盖、兼容并包,它的这种含义从文字构形上可以找到根据,在《庄子》书中一以贯之,并在先秦两汉及后代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旁礴万物以为一”,指的是包容万物,万物一体。《庄子》一书在表现这种理念时,塑造了藐姑射神人、北海若和大公调三个崇高形象,创造出广远、至德、死亡三种雄奇、瑰怪的艺术境界和场面,凸显了这一理念的理性因素和审美意蕴,从而也使哲学理念文学化、艺术化。  相似文献   

14.
《庄子.秋水》中“知之濠上”所云,学者少有确论。本文以“知之濠上”一段叙述为例,尝试梳理庄子学说的认识论含义,认为“知之濠上”具有五种可能的解释,其真义是对形式逻辑方法的抛弃和对直觉认识论的肯定。  相似文献   

15.
《庄子》对万物、现实及利、用等的怀疑与否定表明它对经验与现象的确定性的怀疑与否定。这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怀疑的依据是道。作为本体的道,是一、生、形、德、命、性。道说不得。语言与知识是相对的,是偏见。超越偏见的方式是忘。是非价值也是相对的。价值是某种私意的表达,形成为某种成见,也是相对的。齐是非便是对价值的超越。《庄子》以现象论为核心,涵括本体论、知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等几个部分的形而上学体系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庄子》的有关记载中,发现《庄子》一书中的孔子既"具有道家思想的儒者形象",又有"道家的反面形象"。进而又从书中"以重言为真"的写作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儒道两家之间既互相矛盾又互相渗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屈原和庄子都对中国文学和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不仅有着高洁的人格,而且其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就也达到了文学史的高峰。相似的生命困局、对“天”的探索、高洁的品性决定了他们文学的相似的一面。但是,作为人,他们又有着对立的一面。生命的不同“哀怨”、对“天”的不同结论、超越困局的不同方式又决定了他们文学的不同。本文从二人的经历、思想的相似与不同出发,研究他们文学的相似与不同。  相似文献   

18.
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以“奇”见称 ,历代都将之归为寓言和象征手法的作用。其根源在于神话思维对庄子和屈原的巨大影响。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神话思维使庄子和屈原笔下的意象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二、神话思维使庄子和屈原多以具象表达概念和思想 ;三、神话思维使《庄子》和屈原的作品分别更具“玄”和“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庄子》以其丰富的思想性与高超的艺术性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东传日本后,不仅对日本古代文化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深刻地影响了日本近现代文化的发展方向。日本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对《庄子》进行了创造性改造,为日本近现代的哲学、文学、自然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日本近现代发展的精神动力之一。今天探讨这一传播过程,对于认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振纲教授《大生命视域下的庄子哲学》一书,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生命价值观”为逻辑原点,重新审视庄子自然主义哲学对“道”与“天”的放怀咏颂,对“道通为一”生命本相的澄明,对文明异化、机事机心的批判,其理论视域无论对于倡导当代人类和谐共生的理性精神,还是对于唤醒世人尊重自然、呵护生态的生命意识,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