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忏悔录》是中世纪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的代表作。它是奥古斯丁改造古代哲学思想、发展基督教学说的典范之作,是奥古斯丁有较为完整的人学思想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提出了“理性是信仰的基础”、“人人皆有原罪”、“上帝救赎”、“禁欲苦修”和“往生天国”等人学命题。这些论述对中世纪的哲学、美学思想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间接地孕育了文艺复兴运动的诞生。研究奥古斯丁的人学思想,是深入研究中世纪人学、哲学和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周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热点。“《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各种学术思想皆“援《易》以为说”(同上),中国古典美学研究也不例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周易》美学思想实质和作为中国美学重要起点的价值已为人们所充分认识。本文主要选择《周易)中几个重要范畴概念,如“阴阳”、“象”、“生”、“险”、“丽”、“简”等,从《周易》与中国古典美学关系上,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对人们深入认识和研究《周易》美学思想有所裨益。 一、阴阳:中国古代美学思维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3.
从传统文化发展来看,人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显著特色。《老子》正是通过对宇宙自然的思考亦即其道论开始他的人学思考的,依照“天人之学”这一内在的逻辑展开他的人学思想。以“道”论作为本体论根据、以性自然论作为人性论基础,在探究“天人之际”的理论背景中敞开其全新的人学视界,最后归人生最高境界于“道”的境界。文章认为,这是《老子》人学思想展开的基本逻辑架构。  相似文献   

4.
作为两种审美理想的“芙蓉出水”与“错采镂金”,在旧题梁武帝《书评》中被戏剧性地并置一处,致使原有阐释产生困境。通过对书学文献的考证爬梳,发现《书评》原旨在于主张一种具有“舒蹙之势”的中和之美。古代书法美学之研究,须具备考证功夫、会通视野与同情了解的结合,才能建构起中国性、本土性的书法美学。  相似文献   

5.
《乐记》里提出的“物感”说探讨并分析了艺术创作的发生论 ,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追求心物交融统一的特点 ,并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直接影响了后代的文论和诗论 ;影响了“兴”从修辞学概念向美学范畴的生成 ;影响了中国“意境”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中国美学学科形态的建立是一个去西方化的过程,去西方化是去发现中国有没有对应于西方美学的东西,劳承万在《中国古代美学(乐学)形态论》一书中指出,在中国没有西方式的美学,只有“礼-乐”文化精神中之“乐学”,“乐”是中国人的精神庇护所,是中国美学唯一的落脚点与栖息地。  相似文献   

7.
人学美学的学理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的美学大势是走向人学。其学理依据在于 :其一 ,西方美学起于哲学 ,展于艺术美学和审美心理学 ,最终归于人学 ,人学成为西方美学发展的脉理依归和各派美学的价值取向 ;其二 ,中国古代以儒道为源头的楚骚美学、经学美学、玄学美学、佛教禅宗美学、宋明理学美学 ,以及明代心学美学等 ,无不以人文精神和人学理念为其筋骨 ,2 0世纪的中国美学更是以时代精神汇入人文传统而呈人学大势 ;其三 ,新世纪的美学需要关注人的生存世界、洞悉人的意义世界、瞩目人的情感世界 ,更应该从学理上丰富美学的人学底蕴  相似文献   

8.
许衡的理学人学思想主要有3个方面内容:以理为宗的多元人学本体论;“万物之灵,惟人为贵”的人学价值论;“内外交养,以内为主”的人性修养论。其“重人事”的人学思想开辟了我国古代民本主义人学思想的先河,研究许衡的人学思想,对于厘清中国古代人学由中古向近古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在面对涌进中国大门的西方当代接受美学,对其进行消化的同时,考虑到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固有精华,中国许多学者便以西方接受美学为参照系,重新审视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读者审美接受的理论思想。这种情形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初步尝试到90年代的系统探讨愈演愈烈,遂构成了古代文论研究中的一大景观。近年来,邓新华教授推出的《中国古代接受诗学》一书(以下简称《诗学》)可以说是其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堪称中国古代诗学研究的创新力作,标志着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现代重构。《诗学》一书,共28万字,分为“绪论”、“发展”和“方式”三篇…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学的研究,当代学界正处于从“照着讲”到“接着讲”的过渡时期。“照着讲”执着于古代文化遗产的整理和注释,要求忠实于古人;“接着讲”则致力于古代文化遗产的开掘和生发,要求创造性转化。朱恩彬先生等编撰的《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正是以“照...  相似文献   

11.
“气韵生动”是南朝画家谢赫在所著《画品》中提出“画有六法”的第一法。“气韵生动”作为一个美学命题,在中国绘画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美学涵义也早已跨越了“法”的领域以及谢赫和他的时代。从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角度,本文较系统地陈述、分析了“气韵生动”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的衍生、演变与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2.
“二古”双璧雅俗共赏———《中国古代格言》《中国古代谚语》总序景克宁《中国古代格言》和《中国古代谚语》,合称“二古”。两书各近百万字,词目各近万条,相对成书,联袂出版。“二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堪称中国语言文化的双璧,一雅一俗,双璧合成,组成...  相似文献   

13.
文章比较了《巴黎手稿》与《文心雕龙》的相通之处,认为《文心雕龙》的“道心”论有助于对《巴黎手稿》中“美的规律”的准确理解,使我们得以从价值本源的角度解释《巴黎手稿》的美学难题,从而为会通马克思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进而建设当代文艺学提供了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4.
《老子》和《庄子》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文艺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此研究的目的在于发掘《老子》、《庄子》与中国文学的深层关系,这就需要超越中国固有的文化系统,运用比较文化与比较文学的方法,从哲学的高度进行观照,从比较与反思的视野超出“美学”之外来审视作为中国文化主要精神源头之一的老庄思想具有的一种“元文学”意义,它确立了中国文化系统中语言与存在之间的基本意义关系,这不仅是文学书写展开的基本前提, 也规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诗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作为一部古代文论巨著,它主要的目的是研究文学创作。周扬曾准确地指出这一点:“《文心雕龙》是个典型,古代的典型,也可以说是世界各国研究文学、美学理论最早的一个典型,它是世界水平的,是一部伟大的文艺、美学著作”(《关于建设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问题》)。基于这样的逻辑起点,历来的“龙学”研究家们都只着眼于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去发掘《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16.
皮朝纲先生是建国后在美学界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美学起步较早的一位学者,70年代,已初现成果,《中国古代美学史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一书,便收录皮先生数篇文章。其后,皮先生辛勤耕耘,成果叠出,数年间先后出版《中国古典美学探索》、《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概要》、《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论纲》(合著)、《静默的美学-禅宗与中国古典美学》(合著)等几部专著和大量论文。对中国古典美学研究,贡献甚大。具体可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管子》的精气说与气功学乐爱国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的基本框架,最早是由《管子》中的《内业》篇提出的“精气说”构筑起来的。《内业》篇在精气说的基础上还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古代气功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最早的气功学体系。因此,《管子·内业》不仅是中国古代哲...  相似文献   

18.
“回到人的存在,就是回到了原初”,就是“回到了美学的真正起点”。可以说我国新时期三十(1978-2008)年学术界以此创建了有中国特色的人学范式与美学建构的“实践论”、“审美自律轮”、“感性生存论”等,对于突破“工具论”、“反映论”等寻求多元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美学贡献了极大的理论建树和话语资源,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建构当下全面人学美学终极意义的审美之维无不指向人的全面存在。  相似文献   

19.
罗立乾同志著的《钟嵘诗歌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我国古代文论界首次从美学角度,对钟嵘《诗品》作新探讨的学术著作,其中颇有令人瞩目的新探创获。首先,本书从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宏观角度,既考察了建立在儒家伦理道德学说基础上的先秦两汉诗学,其根本宗旨是把《诗三百》作为宗法制的伦理道德教科书,使诗歌沦为儒家经学的附庸,又考察了魏晋六朝进入鲁迅称之为“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原因,以及“文学自觉”的主题,与钟嵘建立诗歌“滋味”说的联系。作者在详尽地考察了儒学衰微而老庄美学复兴于这个时代,是促使这个时代的文学走向  相似文献   

20.
作为审美范畴,“清”、“远”、“神”产生于魏晋人物品藻,而最早集中体现于《世说新语》一书中。这三个范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共同昭示出六朝美学的新转变,标志着中国古代独特的超越美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