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文化的生产、消费与发展都离不开传播。传播是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属性,是促进文化变革与创新的活性机制,一切文化都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得以生成和发展的。然而,文化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文化载体作为支撑,没有文化传播的载体就不会有真正的文化传播,就不会形成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民族历史文化,真正的文化传播就不能得以实现。本文结合安多地区藏文化传播的实际,对安多地区藏文化传播的主要传播媒介和文化载体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试论儒家思想的对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当前在对外传播中面临着缺乏系统的对外文化传播战略、缺乏对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文化帝国主义长期威胁、缺少强大硬实力支撑、网络传播媒体飞速发展等挑战,必须尽快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儒家思想传播战略,即构建国家文化传播战略体系,优化儒家思想传播内容、创新儒家思想传播体制,培育传播人才、讲究儒家思想传播策略,推进儒家思想传播主体与渠道多元化,提高儒家思想网络传播水平。  相似文献   

3.
陈岚  魏耀川 《南方论刊》2009,(12):96-97
本文从中西“传播”渊源考辩、传播与文化的关联、传播的文化特质、文化的传播功能四个方面,论述了传播的特征及其文化特质,这对于当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婷婷 《学术探索》2014,(12):95-101
文章对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影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新世纪少数民族影视在传播民族文化中面临的四大困境:影视体制机制决定民族文化传播的内容,少数民族影视对民族文化的传播有局限性,影视传播的民族文化内容受多种因素制约,受众数量直接决定少数民族影视的传播效果。提出新世纪少数民族影视对民族文化传播,国家应从政策上加大对少数民族影视的扶持力度,少数民族影视所传播的民族文化应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少数民族电影创作应避免模式化倾向,同时,要增强少数民族影视的商品意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深入,地方文化的国际传播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也迎来了新机遇。地方文化"走出去"的单向研究模式有待突破,而"全球本土化"的双向视角有助于探讨地方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发展。地方文化为建构全球多元文化体系做出了贡献,地方文化的国际传播也为自身带来一次再地方化式的创新发展。在地方文化的传播实践中,逐渐形成以官办机构、社会组织、公众群体为依托的几种主要传播模式。要通过杂合的传播内容、多样化的传播主体以及多模态的传播形式等途径,进一步提升地方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试析新世纪华侨学府侨生的文化双向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越来越重视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因此我们不应忽略在中国华侨学府求学的侨生群体。侨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桥梁,是一群特殊的传播使者,由于身份特殊,他们在国内高校的学习和生活就具有了特殊的文化双向传播特点。侨生本身既是中国文化的接受者,同时也是海外文化的传播者,这种文化的传播不仅是双向的,而且是自觉的、主动的、相互的输出和接收。在双向文化传播中,最受益的当属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黄卫星  吴丹 《兰州学刊》2010,(4):209-214
e社会传播具有传播信息的自由性、开放性、复杂性;传播主体的隐匿性、平等性、多层性;传播对象的大众性、年轻性、知识性;传播符号的集合性、视觉性、能指性;传播媒介的快捷性、虚拟性、多媒性;传播过程的时效性、个性化、互动性。在e社会传播中,这些基本特征构成了影响全球文化变迁的要素。全球文化变迁的表现形态和发展趋势,都和e社会传播的诸多要素及其特征紧密相连。e社会传播下全球文化变迁的表现形态有:全球文化的“拟像”式呈现、全球文化的多元化表达、全球文化的价值观碰撞、全球文化的领导权争夺。  相似文献   

8.
翻译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是决定文化传播效果的直接因素和基础条件。从文化翻译和跨文化传播学结合的视角,考量对外文化传播文本翻译的策略选择,指出根据翻译目的、文化传播译本功能、传播学受众因素等综合考虑,灵活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尽可能追求对外文化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魏耀川  陈岚 《南方论刊》2009,(8):96-97,111
本文以当前国内外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出发,以翻译和文化传播的内在关联为主线,通过翻译与文化传播历时性分析,论述了文化传播中翻译的本质、功能、地位以及目前翻译研究的局限性,指出了从翻译视角研究文化传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海外视觉文化是我国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人瞩目的跨文化传播现象。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海外视觉文化传播渠道经历了4个阶段的重要嬗变,涉及不同时段、传播设备、媒体与传播场域,蕴含政策、商业、技术、受众等复杂的意义多层结构,不断塑造着海外视觉文化的基本符号形式、制式、制作方法乃至存储方式、传播形式,同时赋予海外视觉文化复杂而流变的传播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播,语文教育文化传播具有以下特性:文化传播功能的基础性,传播内容的综合性、选择性和化约性,传播价值的主导性,传播形态的生活化和实践化,传播媒介的多元化,传播环境的特定性。  相似文献   

12.
张良君 《船山学刊》2008,(1):190-192
在下西洋中,郑和使团作为中国对外传播文化的使者,在海外进行了多种文化传播活动。无论在郑和使团内部还是在郑和使团与海外人民之间,都进行了宗教文化传播,且大多通过宗教活动进行传播,从传播目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及传播效果上,都体现了规范性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具有政府主导性、民族性和地域性、本土性和群众性等特性.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播产生了诸多方面的影响.多元文化快速传播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正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14.
来华留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中国文化和促进国际友好交往的主要途径。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与核心,使儒学等齐鲁文化精髓进入到世界的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让全世界认识山东、了解山东,有利于传播齐鲁文化,扩大齐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作为开展来华留学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同时也是齐鲁文化研究、产业发展与传播的基地,山东省高校应担负起齐鲁文化传播的伟大责任。因此,有必要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探讨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途径,以期能够更好地培养传播齐鲁文化的友好使者。  相似文献   

15.
网络传播与民族文化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传播对民族文化有巨大的重塑作用。民族文化的发展需要借助网络传播,网络传播作为载体也需要民族文化丰富其传播内容。民族文化的重塑,既要与世界多样性的各种文化互为联系,同时又要精心地确立并保持自身文化最具特色最发达的成分。网络传播的“多元文化共生互渗”、“交互性与开放性”、“文化资源重新配置”等特性,为各种民族的、地区的、不见经传的、原生形态的文化资源提供了充分展示的空间,为各类不同文化的携带者提供了书写个人见解的机会,从而极大地激发了落后地区前所未有的传播愿望和积极性,促进了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原生的网络亚文化,“土味文化”出现于2016年。目前,关于土味文化的学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土味文化的传播路径体现出“农村包围城市”的特点,大致经历了“圈内传播”“出圈传播”“全民传播”“全球传播”四个阶段。土味文化是互联网发展催生的乡村传播狂欢,属于城乡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体现了社会转型期大众审美趣味从“审丑”到“归真”的变迁。土味文化承载着对中国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赞美,让中国乡村更多地被看见,并提升了中国农民的文化自信。土味文化为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叙事模式与话语的创新实践。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向世界讲好乡村中国故事的传播实践中,需要从留住土味、营销土味、提升土味、融合土味、拓展土味五个方面着力,积极挖掘、培育和传播土味文化。  相似文献   

17.
科技传播是人类传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系统环境因素的深刻影响。在政治上,反动势力、错误的政治意识形态、政治系统对科技传播产生压制、阻碍及制约作用;在经济上,科学交流经费有限、科学普及经济支持乏力也制约着科技传播;在文化上,文化形式上的特殊性决定着科技传播的方向和效果,给不同文化之间的科技传播活动设置了障碍。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传播对国家文化、信息和社会的安全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网络文化传播本身具有无序化、难控制、"自由化"等特征,加上对其在国家安全方面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缺乏认识,我们的网络文化传播正面临着国家安全理念缺失的严重问题。有效维护网络文化传播中的国家安全,当务之急是应积极重塑网络文化传播中的国家安全理念。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世界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思潮盛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文化殖民主义和媒介霸权主义,致使世界传播秩序重构加速,全球文化传播生态失衡加剧。但全球化是客观存在的发展趋势,多元共存、交流互鉴、和谐共生是未来文化发展的常态。因此,需要从文化传播的时代境遇出发,认真梳理当前我国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创新文化传播理念,建立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对话、文化整合和文化协同传播的长效机制,多举措、多路向开展对外文化传播,全面提升对外文化传播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舆论引导力,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  相似文献   

20.
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艺术符号和文化传播形式,在跨文化广告的传播过程中,文化认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金六福""轩尼诗"等广告为例,从文化认同与跨文化广告传播、文化认同与广告策划和文化认同与广告传播方式等视角分析了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