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买菜·读书     
有位朋友的母亲做得一手好菜,退休后每天总要到市场上去逛一逛,买些全家人吃的菜,常常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菜色,把全家人的口、胃侍服得伏伏贴贴的.看着日渐福相的朋友,我直羡慕他的口福.  相似文献   

2.
赵婕 《百姓生活》2011,(2):26-26
我和我的家人,都嫌母亲的坏脾气,却离不开母亲收拾得舒舒服服的家和可口的饭菜,也离不开她对全家人的惦记。  相似文献   

3.
亲情不关机     
赵文静 《老友》2009,(11):43-43
去朋友的博客里转了转,看到她写的心情日记,说母亲病了,她成天担着心,坐卧不安,手机24小时开着,时刻准备奔赴到母亲的身边。朋友是典型的爱家型的那种。她的手机,平时只有  相似文献   

4.
心中有爱     
《北方人》2008,(4)
她是恨全家人的。她在家中的地位也尴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老二。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她还是女儿,父亲就有些恼,动过送人的心思,是母亲拦下了。后来,又生了弟弟。  相似文献   

5.
《老友》2002,(11)
母亲刚从执教35年的讲台上退下来的时候,像卸下了重担,悠闲地走亲访友,十分轻松和安宁。谁知我们兄弟姐妹为母亲做完60岁生日寿宴后,母亲像不愿接受她已60岁这个现实似的,时常叹息:难道我这辈子就无所事事了?没几天,朋友给母亲介绍了一个为皮装个体老板开账单的工作,月工资400元,管饭。工作很清闲,每天就10来张账单。然而,干了一个月母亲就不干  相似文献   

6.
我的家住在江心小洲上,每天上学都得走过漫漫沙滩,趟过小河,翻过高高的江堤。于是每天接送我上学就成了母亲的“工作”之一。她每次都将我送到堤上,看我下了堤坡,跳跃在乡间小路上,才转身回去;晚上放学时,她又早早地守在堤上,接我回家。幼时,我最爱伏在妈妈温暖的肩上,双手搂住她的脖子,听她边走边讲那有趣的故事。调皮的我还不时顺手将油菜花、紫云英插在她那乌黑的头发上,逗来她几声低低的笑骂。现在想来,那段上学的路途竟成了我童年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每天放学后,总能看见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湛蓝的天幕下扯落了漫天飞霞,绚丽的背…  相似文献   

7.
多年后,她同样记得那一幕。那时候,她和丈夫在两地工作,母亲身体不好,看病借了一些钱,他们的收入都不高,生活略显拮据。每天下班后,她会拖延一会儿再去那个乱糟糟的市场买菜。那个时候的菜大多是挑  相似文献   

8.
奶奶住我家     
前几年,我家砌了一幢比较宽敞的房子,母亲提出:每年接80多岁的奶奶住上一些日子。全家人都表示赞同。 奶奶到我家后,母亲主动承担起服侍年迈老人的义务。每天天一亮,母亲就煮好了早饭,亲手盛起热腾腾的第一碗,端到奶奶的面前。上街买菜前,母亲总要主动征询奶奶的意见,只要奶奶喜欢吃的菜,母亲总是千方百计地买回来。到了晚上,母亲为奶奶端水洗脚,替奶奶脱衣服,直到把奶奶安排上床后,母亲才回到自己的房间休  相似文献   

9.
姥姥迷电脑     
姥姥年过六旬,每天为我们全家人买菜做饭,很辛苦。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你们过得好我就高兴。话虽如此,但看着白发苍苍的老人家还整  相似文献   

10.
朱吉红 《社区》2011,(20):21-21
她叫卡米拉·买买提,今年45岁,维吾尔族,新疆霍城县兰干乡双渠村人。17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因病过早离开人世,使本来就一贫如洗的农村家庭雪上加霜。她作为兄妹5人中的老大.只能含泪告别了学校.开始和母亲一起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她暗暗发誓,如果有一天赚了钱.不但要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还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让那些没钱上学的孩子能够上·砦  相似文献   

11.
《北方人》2006,(2)
有一个朋友对我说,不少女作家的孩子都对母亲一肚子意见。我想自己就是那些孩子中的一个。母亲作为一个作家,是优秀的,但作为一个母亲,却有严重的欠缺。她生前多次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母亲曾说她不喜欢小猫小狗。我感到她也不喜欢小孩儿。她的神经官能症使她怕吵闹,曾明确表示不欢迎别人带小孩来  相似文献   

12.
刘文静  张汉武 《社区》2013,(4):40-41
我家楼下的邻居李奶奶,虽然已近古稀之年,但身子骨却十分硬朗,丝毫不输给年轻人,每天都是她张罗全家人的饭菜,谁要是抢着干她就跟谁急。由于我做的是文案工作,整日对着电脑敲敲打打,时间久了颈椎开始酸胀,特别心烦。  相似文献   

13.
刘文静  张汉武 《社区》2013,(6):40-41
我家楼下的邻居李奶奶,虽然已近古稀之年,但身子骨却十分硬朗,丝毫不输给年轻人,每天都是她张罗全家人的饭菜,谁要是抢着干她就跟谁急。由于我做的是文案工作,整日对着电脑敲敲打扛时间久了颈椎开始酸胀,特别心烦。  相似文献   

14.
李清兴 《老友》2011,(5):66-66
不知不觉中,母亲打腰鼓已经有7年了。7年来,每天早晨和晚上,她都要去户外练习打腰鼓,风雨无阻。那充满活力、有韵律的"咚咚咚"的鼓声,伴随着母亲轻盈的舞步,编织起了母亲退休后的美好时光,也让她重新找回了年轻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蒲苇 《新天地》2011,(3):6-7
梦想"骑游天下"谢厚国1949年5月生于重庆,七八岁时便学会了骑自行车。而她真正与单车长期亲密接触,则始于母亲曾遭遇的一次车祸。1994年,谢厚国的母亲不幸遭遇车祸。那时谢厚国既要上班,又要照顾母亲,忙得团团转。于是,她就把单车当成自己的"专车",每天骑着它来来往往。半年后,母亲基本痊愈,而她和自行车的感情却越来越深了。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唠叨     
《老友》2014,(8)
正母亲爱唠叨,并不是因为年纪大了,她年轻时就爱唠叨。母亲为我们做的事,因为唠叨,常常抵消了她的功劳。小时候,她为我做了一双新布鞋,我穿上后很合适,心里对她充满了感激。可是因为我在外面玩时不小心让布鞋沾满了泥巴,母亲见了,先是大发雷霆骂了我一顿,然后就唠唠叨叨:"玩,玩,整天就知道玩,干脆不要穿鞋,省得我每天为你洗衣刷鞋……"她这一骂一唠叨,我穿新鞋的感觉、对她的感激全没了,还平白对她生出许多埋怨。父亲生病在床,母亲一直照顾得很周全。可是母亲  相似文献   

17.
余玮 《新天地》2011,(11):30-31
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姜晓波在每年母亲节这一天里,都会邀上全家人请上年迈的父亲齐聚一堂,为父亲过母亲节,她说,不求回报的父爱一如绵绵不断的母爱,是她人生前进的力量。给5个孩子当爹又当妈1956年姜晓波出生于黑龙江省一个铁路工人的家庭。在她7岁那年,母亲为了让5个孩子能填饱肚子,到离家很远的河滩上开荒,回家的时候船沉了,湍急的  相似文献   

18.
位置的高度     
朋友去了一趟日本,回来后向我们谈起了他的见闻——那天,朋友在日本坐公交车。当他上车的时候,发现车上的乘客除了一对母,所有的位置都是空的,但那位母亲却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朋友很奇怪,问位年轻的母亲,有这么多的空位置,怎么让孩子坐在腿上?那位母亲回答说,她孩子坐车是免费的,不好意思占国家的一个位置。  相似文献   

19.
经常会有人问我,有这样一位著名的母亲是什么感受。我总是回答,我真的不知道。在我眼中,她首先是一位母亲,然后是我最好的朋友。在这之后,我才想到她是一位演员。直到母亲去世之后,我才意识到她是一位多么不同寻常的演员,她对于我们的影响有多深多广。这么多年来,那些喜爱母亲的影迷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很多人从孩提时代就开始看母亲主演的电影。  相似文献   

20.
刘小兵 《老友》2014,(3):41-41
正春节前,我把一直住在乡下的母亲接到了城里,除了春节团聚外,更多的是想让母亲好好安享晚年。母亲来城里后也很高兴,可春节一过完,她就闲不住了,每天忙里忙外的,不是搞卫生,就是把我们一家以往过冬穿的厚衣服拿出来浆洗、翻晒。总之,她很少有坐下来的时候。我见母亲一天到晚都闲不住,生怕她因过于操劳累坏了身子。这天,吃过晚饭,我和妻子出去散步,走着走着,不知不觉话题就聊到了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