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况腊生 《兰州学刊》2008,(5):147-150
茶马互市在古代是以穿行于今藏、川、滇横断山脉地区的茶马古道为基础,以茶马交换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运输为主要方式的一种贸易方式,也是一条连接内地与西藏的古代交通大动脉,又是一条民族融合的文化大动脉。茶马互市在宋朝军事、政治和经济上的重要作用,使得宋朝中央政府直接介入茶马贸易制度,设立专门的法律和相关机构进行管理,严格控制茶马互市。这些政策被后世朝代所延续并创新,但是茶马互市更重要的作用是在观固西南边疆安定,维护多民族的团结上发挥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这对于今天的民族团结和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茶马互市是我国古代内地与边疆民族之间进行的一种互补性的民族贸易形式,其中心内容主要是"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的茶马交易,在我国古代商贸史和民族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茶马互市的形成、发展及其消亡的历史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依据档案资料对顺治年间的茶马制度进行了论述。唐宋以来,茶马互市作为内地汉族农业区与西北少数民族游牧区之间经济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经历了从兴起到发展的历程,至明代而趋兴盛。然而经过明末的社会动乱,茶产凋敝,册籍荡然,茶缺牧空,商旅裹足。清初统治者出于军事政治需要对茶法、马政极为重视,整顿和恢复茶课制度,严密管理制度,优恤茶商,以济茶运,因时调剂,以应战马之需,从而保证了茶马交易迅速恢复和持续发展,对清初的统一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清代兰州地区的茶马互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马互市,是利用内地所产茶叶与北方少数民族的马匹等产品进行交换的一种特殊贸易,是民族交往的一种形式,我国历史上的茶马互市源远流长,为加强中原地区同少数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联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地处祖国西北要冲的兰州,是通向蒙古、西藏、青海、新疆等地的咽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孔道,同时也是西北的军事重镇。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兰州地区是历代茶马互市的重要场所,尤其是有清一代,兰州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是全国茶马互市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试论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和边疆游牧业地区之间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它作为内地汉族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往来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沟通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方面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本文试图在认识茶马古道的基础上 ,就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在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形象塑造等方面的价值及其未来前景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滇藏线     
《中文信息》2006,(9):32-61
1000多年来,来往于茶马古道上的马帮商队,用茶马互市,创造了川滇藏地区的马帮文化。如今,借助巨大的四轮工具,茶马古道已不再是马帮的专利,1974年建成通车的滇藏公路自云南大理起,将丽江、香格里拉、德钦等地的万种风情串成一线,在芒康与川藏南践线汇合,直通拉萨。  相似文献   

7.
刘礼堂 《江汉论坛》2022,(10):95-105
陇西走廊是青藏茶马古道上的关键区域,对于古道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陇西走廊自先秦至宋代的民族关系发展历程表明,这一地区的民族矛盾主要是游牧族群与农耕族群之间的矛盾;青藏茶马古道的开通促使该地区的民族关系在唐宋时期发生了重大转变,青藏茶马古道的四大支柱——经贸交流、政治沟通、宗教交往、民族融合也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得以形成。陇西走廊民族关系的转变,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过程的缩影,凸显了西南茶马古道的民族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析茶马互市对川滇藏边城镇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藏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汉藏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结成了血肉联系。两民族间的茶马互市即是相互交流的一方面,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对历史上汉藏经济交流和繁荣发展一直起着积极的影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茶马互市的发展,使一些城镇在川、滇、藏边兴起和繁荣起来。汉藏民族间的茶马互市始于唐代,兴于宋,盛于明,衰于清。在清代以后,两民族间的贸易扩大到了茶马以外的其它土特产品,无论是在贸易的规模上,还是在交换的种类上,都已发展到更为广泛的程度。早在唐朝以…  相似文献   

9.
晚清及民国时期,湟源在茶马互市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保障了当地教育水平的提高。湟源新学诗与地方经济发展及教育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由于社会发展,新学诗在不同层面上反映了这种社会变化,从一个微小的侧面印证了中国诗歌从古典向现代流变的内部变化。  相似文献   

10.
茶马古道是历史上我国西部连接汉藏等民族地区的综合性路网系统.川西地区是历史上茶马贸易的发祥地和茶叶主要输出地,四川境内的川甘青道、川藏道、川滇道为茶马古道路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至今保存完整,沿线文物遗存众多,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自然生态复杂多样,是极为珍贵的线路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和旅游价值.深入挖掘并利用好四川茶马古道的文化底蕴、沿线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促进茶马古道线路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川西高原各民族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滇藏茶马古道维系了历史上滇藏川各民族间的经济交往,促进了不同历史时期滇藏民族文化交融和发展。文章以历史上茶马古道上各族文化交流基本情况的梳理为基础,从文化学、历史学的角度对茶马古道文化交融的特点、方式和发展途径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当下保护和利用茶马古道文化意义,新形势下推进古道沿线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河州地处汉藏交汇地区,是明朝进入川西北和乌斯藏的门户,也是甘青藏茶马古道的枢纽。为了加强对西北藏区的统驭,明王朝大力经营河州,在河州等藏汉边境地带设置茶马贸易市场,建立茶叶征收交易、茶马比价及金牌信符等一系列茶马贸易管理措施,积极开展甘青藏区汉藏之间的茶马贸易活动。明代河州茶马贸易之繁荣,再现了河州在甘青茶马古道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同时也促进了藏汉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茶马贸易延续近千年,总的说来有官营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贸易形式,封建时代因政治羁縻、经济隔离以及国家财政的需要往往被纳入官营体制的轨道。有明一代茶马贸易的官营化主要的是服务于其民族关系的格局,在出于主要是政治行为而不是经济行为下的贸易关系,官营茶马贸易违背了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本质,不符合我国民族间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因此,明代茶马贸易的官营体制的最终衰落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4.
背景资料 松潘是我国古代的军事重镇。也是西羌吐薯茶马互市的集散地。有“高原古城”之称。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在今川主寺镇建立湔氏县,为松潘地区县级建置之妈,唐朝武德元年(618年)于嘉诚县置松州府。  相似文献   

15.
关于"茶马古道"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滇、川、藏三角地带的茶马古道,聚集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茶马古道”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开发利用价值。开发茶马古道旅游资源,需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旅游开发与群众脱贫等方面的关系。在开发战略上,应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品牌经营战略、多元化投资战略和集约化的综合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6.
古代,洮州的战略位置很重要。明太祖在给李文忠等人的勅谕中说:“洮州西控番戎,东蔽湟。陇,汉、唐以来备边要地。”故明初设洮州千户所(后升为洮州卫)。洮州及其附近番族部落多产良马,而茶叶亦为其生活必须品之一。所以,明王朝除对洮州在政治上加强统治外,洪武五年且在洮州(即今临潭县新域内)设置茶马司,以加强互市管理。茶马司的设置,既能解决朝廷边防对于良马的需要,又能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也限制了豪商垄断,促进了民族贸易。  相似文献   

17.
茶马古道作为川、藏联系的重要“廊道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旅游价值。藏区城市作为人们活动的重要节点,在旅游活动中同时扮演着客源地、集散地和目的地三重角色。所以研究藏区城市的历史和景观变迁,不仅为这一地区城市发展方向提供依据,而且为古道沿线的城市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前茶马古道的学术研究欠缺从民族学、人类学的角度进行深钻细研的学术著作和田野调查民族志。而在具体的保护实践中,存在沿途历史文物欠缺规范和有效的保护、沿线的重要历史遗址和文化圣境鲜有标识和介绍、茶马古道老人的口述极少被拍摄成影像资料、民俗旧器不断流失等问题。滇川藏茶马古道沿线各地应通力合作,制定统一协调的保护与开发的行动计划,用卓有成效的措施保护沿线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造福于沿线各族人民。  相似文献   

19.
一、黄河谷地概况 黄河谷地是指我省共和县合乐寺以下至民和县峡口为止的321公里黄河沿岸地区,横跨海南州的共和、贵德,黄南州的尖扎、同仁,海东地区的循化、化隆、民和等7县。这里是黄土高原伸向青藏高原的最南端,黄河在高山峡谷间蜿蜒奔流,冲刷出一片片肥沃的河川谷地。这里是我省最早出现农耕文明的地区之一,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杂居、融合和生产交换的重要地带,历史上的屯田和茶马互市创造了名  相似文献   

20.
兰州自东汉以来就是丝绸之路著名的商贸重镇,是中原汉民族与西域少数民族"茶马互市"的旱码头,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兰州"座中四联"的地理位置,具有承东启西、连南续北的地位,具有连接中国东西部大市场的特殊作用,在西部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