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它不仅是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超级城市群,而且与自贸区、"一带一路"一道,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国家参与全球分工、增强中国经济辐  相似文献   

2.
粤港澳大湾区所囊括的城市具备强大竞争力,并不意味着它的建设将会畅通无阻。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其他知名湾区成功经验,如纽约湾区效力深远的城市战略规划体系、旧金山湾区卓越的对外科技创新吸引力、东京湾地区成功突破资源贫瘠和土地狭小等掣肘的产业错位布局能力等,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同时,凸显先锋特色城市的"火车头"角色和改善湾区的政策与营商环境,则是加强与国际湾区合作的两个全新着力点。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知名湾区的"借鉴与合作"复合互动模式,也将成为引领"全球城市时代"发展轨迹的活跃因素。  相似文献   

3.
作为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是国际经济版图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承载着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重要使命,成为打破内地与港澳协同治理困境、真正提升民心融合度的重要契机。以环境监察体制为切入点,对粤港澳环境治理中的预防、监督、救济一体化协同机制进行研究,力求破解"一国两制"下跨法系环境协同治理的困境,推动运动式环境监察向规范化督责监察的转变,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监察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4.
湾区形象既是湾区竞争力和软实力的体现,也是促进湾区发展重要的助推力.应用原创开发的湾区形象评估模型,从经济引擎、政府治理、协同发展三个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公众感知形象特征进行内涵解析,对性别、教育程度与居住地等基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湾区形象进行群际差异分析.通过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形象评价与监测的长效机制,针对不同群体制定适宜的湾区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深化湾区协同发展形象的内涵与体制机制创新,挖掘和利用好湾区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文化纽带,重塑公众的粤港澳大湾区身份认同与区域标签,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各方面工作的需要.本研究的贡献在于应用原创量表,对公众视角的粤港澳大湾区形象进行了具象解读,为湾区形象塑造与传播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昱  陈俊坤 《城市观察》2017,(6):5-13,24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对外开放新格局下的中国对外开放战略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开放性是湾区经济的重要特征,本文构建了湾区经济开放度比较的基本体系,并据此对包括粤港澳湾区在内的四大湾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论认为,粤港澳地区已经形成发展为世界顶级湾区的开放型经济雏形与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但仍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发展应更加强调经济效率、开放均衡性、内部协调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已经纳为国家发展战略,其所担负的战略使命是对标纽约、旧金山、东京三大湾区,发展成为"一带一路"重要建设枢纽,对世界经济具有主导作用的大湾区。以世界三大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2016年数据为样本,选取湾区经济、人口、土地、资金和人力等指标,采用多变量综合评价方法方式探究湾区整体水平竞争力,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内部11个城市之间相关要素的协调发展基础,以探讨大湾区的内部聚合状况,寻求实现兼顾大湾区发展的整体水平以及内部聚合的系统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开展和深化的重要历史机遇期。《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人文湾区",为大湾区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总纲和指引,是未来大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和亮点。粤港澳大湾区在区域地理、  相似文献   

8.
透明、便利、法治的营商环境是湾区经济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成效决定着粤港澳大湾区能否实现从区域性湾区向国际大湾区跨越和升级。本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这一政策背景,系统识别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一流湾区在营商环境上所存在的外部差距,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在营商环境上的内部差距,并综合归纳营商环境建设的国际先进经验,最后从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签署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成立,涵盖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的大湾区建设进入加速轨道。韩正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就是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因此,在  相似文献   

10.
林逢春  梁静鑫 《城市观察》2023,(1):104-118+158-159
本研究基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香港创业青年及其所在创业孵化基地管理人员进行访谈获取质性数据,通过对质性数据展开扎根分析,提炼出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创业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创业动机(营利动机、自我实现动机)直接影响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创业;个体内在因素(创业者个体特征)和大湾区情境(创业环境、创业资源)是动机转化为行为的重要边界条件。建议推进粤港融合发展,以新技术提高创业服务质量,改善大湾区普惠性报道,同时以数字经济驱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将大湾区打造成为吸引香港青年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1.
正湾区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其本质上是开放型经济和创新型经济。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和创新能力最大的区域,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条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加快形成以内生增长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深化粤港澳三地创新合作和推动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相似文献   

12.
罗雪梅 《公关世界》2022,(16):18-19
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是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要路径。自国家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后,赣州坚持湾区思维先学,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互联互通先行,加快基础设施“大联通”;对接融入大湾区,推进开放平台共享和开放协作先试,推进全方位领域“大衔接”等,主动对接、全面融入,奋力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取得了初步的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6年的OAG计划航班数据,重点分析了全球机场群的空间格局,并以纽约、旧金山、日本湾区为全球城市区域机场群的典型案例,具体分析了三大湾区发展现状。研究发现:除美国和欧洲的英、法、德、意等国外,中国、日本、泰国和巴西等国的机场群数量占有绝对优势。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发展最为成熟的机场群,呈现出多核心的发展模式,机场体系较为完善,但辅助机场潜力善待挖掘。从空间距离来看,世界三大湾区机场群内机场布局更为紧凑,而旅客在粤港澳大湾区机场间流通的时间成本仍旧过高。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主题下,未来应注重打造多功能国际航空门户,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挖掘辅助机场的发展潜力,完善机场等级体系,加快建设高效的地面交通疏散网络。  相似文献   

14.
南沙不仅是国家级新区与自贸区,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在国家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之际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在全球四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自然环境的复杂与活跃性、制度环境的多元性、中心体系的动态变化性三大独特性。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视角下,南沙则具有深水岸线、几何中心区位、土地发展空间和省会副中心的四个独特点。在深入解读粤港澳大湾区及南沙独特性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通过交通联系和产业关联的双链接建设第四代港口、构建十字型轨道交通中心、携手港澳深化对外开放、共筑美丽湾区的四大发展策略,作为南沙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霞 《城市观察》2014,(3):155-163
主要通过比较研究世界发达湾区以及国内主要湾区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梳理相关湾区发展路径、策略及其成功经验,为国内发展湾区经济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粤港澳大湾区在世界舞台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在解读四大湾区的面板数据基础上,比较分析各湾区中主导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的排名,并论述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快速成长阶段的湾区经济体的发展潜力。广州作为湾区城市群的主导者之一,应当结合重大机遇的把握,全面深入地审视和考量广州的全球城市定位。作为粤文化的承载母城,广州应以"粤文化枢纽、全球化高地"为城市战略定位,配合"大广州"空间结构优化,通过"强广佛中心城区"与"强南沙"形成"老广州""新广州"两大发展极核,以粤文化为内核,使广州进入更高的世界城市序列,扩大世界影响力,引领粤港澳大湾区走向更具竞争力的世界级智慧城市群。  相似文献   

17.
正从占地面积和总人口来看,粤港澳已是全球最大的大湾区,大大超过发达国家的三大世界级湾区。但中央政府把它列入国家层面发展战略,绝非满足于此,而是期望粤港澳能建设成为我国最富有国际竞争力的大湾区,建设成为现代化、高品质的世界级大湾区,要在人均水平上也能赶超发达国家。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多贡献的新时代。为达到新时代的新目标,粤港澳大湾区有义务仍像过去40年改革开放历程那样,继续发挥实现社  相似文献   

18.
杨莉明  黄莹 《城市观察》2021,74(4):18-31,80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Python网络爬虫抓取了新浪微博平台上大湾区11个城市的政务微博账号于2017年至2020年所发布的、提及粤港澳大湾区的2101条微博,结合扎根理论,运用NVivo 11软件进行分析,提炼出政务微博建构湾区形象所使用的三大框架:硬实力、软实力、城际协同与紧密合作.这三个框架共同建构出粤港澳大湾区硬实力雄厚、交流合作频繁、城际协同发展的区域共同体形象.然而这些框架也存在比较局限、各自为政、表现形式单一的问题,导致湾区形象模糊空洞、不生动、缺乏整合性.通过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政务新媒体平台如何落实国家政策的宣传、做好区域形象传播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对2010—2017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宜居建设水平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测度。通过横向比较我国其他城市群的整体宜居性,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宜居水平长期领先于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对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城市进行了方差分析,发现湾区内城市的宜居水平随时间发展趋异,即各个城市的宜居性差距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20.
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生态体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璟 《城市观察》2021,(1):23-34
作为国家战略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成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其意义重大.遵循"核心概念内涵界定—现实困境分析—路径分析—选择与策略"的总体思路,基于大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分析,构建"颠覆性创新价值网—数字经济平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分析范式,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如何重构产业创新生态,促进颠覆性创新价值网的建立.研究表明:颠覆性创新价值网构建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数字经济平台战略是路径选择;以机制体制改革和政策、标准供给为动力,构建大湾区颠覆性创新生态价值体系,并以数字经济发展促大湾区价值网建设,可实现大湾区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