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已经纳为国家发展战略,其所担负的战略使命是对标纽约、旧金山、东京三大湾区,发展成为"一带一路"重要建设枢纽,对世界经济具有主导作用的大湾区。以世界三大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2016年数据为样本,选取湾区经济、人口、土地、资金和人力等指标,采用多变量综合评价方法方式探究湾区整体水平竞争力,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内部11个城市之间相关要素的协调发展基础,以探讨大湾区的内部聚合状况,寻求实现兼顾大湾区发展的整体水平以及内部聚合的系统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旨在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要实现这一目标,粤港澳大湾区应以城市建设为着力点,充分发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作用,不断提升城市群建设水平。为此,本期专栏的5篇文章分别从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增长极、广州交通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港珠澳大桥开通的影响以及珠海的发展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8年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在此背景下,在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支持下,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创新研究中心"成功设立,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发展智库的六  相似文献   

4.
高度包容开放是世界一流湾区的共有特征,对外开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能否实现跻身世界一流湾区行列的目标。本文基于贸易开放度、投资开放度等多个维度,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在2010-2015年间的对外开放水平进行了测度,并且与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体对外开放水平处于上升通道,而且显著高于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对外开放水平表现出了总体分化、局部趋同的特征。为此,可以通过充分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功能、借助广东自贸区开展制度创新、"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互动以及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水平,为粤港澳大湾区集聚和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激发经济增长新活力和新动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广州应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的重大政策利好,在打造世界级城市的同时构筑岭南文化高地,发挥其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中的四个引领作用:一是以文化创意建设引人入胜、活力充沛的岭南文化中心,这是发挥广州引领作用的关键。二是实施跨界融合创新战略,发挥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作中的核心引擎作用,构建大湾区文化产业协作新格局。三是构建国际传播体系,创新人文交流格局,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建设全球文化中心。四是发挥南沙双重优势,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核心,创建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示范区。  相似文献   

6.
透明、便利、法治的营商环境是湾区经济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成效决定着粤港澳大湾区能否实现从区域性湾区向国际大湾区跨越和升级。本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这一政策背景,系统识别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一流湾区在营商环境上所存在的外部差距,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在营商环境上的内部差距,并综合归纳营商环境建设的国际先进经验,最后从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开展和深化的重要历史机遇期。《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人文湾区",为大湾区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总纲和指引,是未来大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和亮点。粤港澳大湾区在区域地理、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签署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成立,涵盖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的大湾区建设进入加速轨道。韩正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就是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因此,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获取2013年和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夜间灯光数据、LandScan空间数据和POI时空大数据,运用多种空间方法对比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呈现“主聚副散”“西多东少”的不平衡发展特征,且逐渐显现为多节点网络化的空间结构。此外,经济发展水平对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影响力最大,而自然因素的影响力最小。据此,本研究提出建设多节点支撑城市群空间格局、完善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加强政府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宏观调控作用等建议,以期为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新时代下,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明确上升为继"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之后的又一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显然,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至少包含两层涵义:其一,作为重要合作平台和载体,助推港澳搭上国家发展快车,加快融入国家发  相似文献   

11.
在介绍美国及欧洲边缘城市的概念与特征后,以广州南沙为例,探讨南沙在广州发展战略调整下从开发区向边缘城市的转型历程。而与其他开发区导向的边缘城市不同,南沙在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逐步从广州的"边缘城市"走向粤港澳大湾区的"湾区中心"。南沙特殊的区位及产业优势,使其成为粤港澳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枢纽,从而促进南沙向粤港澳区域中心的战略提升。  相似文献   

12.
粤港澳大湾区所囊括的城市具备强大竞争力,并不意味着它的建设将会畅通无阻。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其他知名湾区成功经验,如纽约湾区效力深远的城市战略规划体系、旧金山湾区卓越的对外科技创新吸引力、东京湾地区成功突破资源贫瘠和土地狭小等掣肘的产业错位布局能力等,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同时,凸显先锋特色城市的"火车头"角色和改善湾区的政策与营商环境,则是加强与国际湾区合作的两个全新着力点。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知名湾区的"借鉴与合作"复合互动模式,也将成为引领"全球城市时代"发展轨迹的活跃因素。  相似文献   

13.
温朝霞 《城市观察》2019,59(1):157-164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文化建设欣欣向荣,取得了可喜成绩,为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广州要发挥岭南文化中心地的优势,推动广州文化出新出彩,在共建人文湾区中发挥广州的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对2010—2017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宜居建设水平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测度。通过横向比较我国其他城市群的整体宜居性,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宜居水平长期领先于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对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城市进行了方差分析,发现湾区内城市的宜居水平随时间发展趋异,即各个城市的宜居性差距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5.
正湾区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其本质上是开放型经济和创新型经济。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和创新能力最大的区域,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条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加快形成以内生增长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深化粤港澳三地创新合作和推动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相似文献   

16.
正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它不仅是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超级城市群,而且与自贸区、"一带一路"一道,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国家参与全球分工、增强中国经济辐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需要什么样的城市文化特质,才有可能承担起中国走向和融入世界桥头堡的角色,建立起不仅具有经济硬实力、还具有文化认同融合发展软实力的亚太和国际化中心城市?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发展战略,使其与总体发展规划要求相适应和配套,是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8.
创新合作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广州发挥其在创新领域的重要作用、推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城市间发明专利合作数量衡量城市间创新合作水平,基于网络视角与空间视角,探究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关系呈现向湾区内部集聚的趋势,形成了"佛—穗—莞—深"创新走廊;广州作为创新合作网络的重要城市,承担重要的枢纽功能,具有创新主体多元化、技术多样化程度高的比较优势。因此,广州应依托业已成型的创新合作格局,巩固与利用其在创新合作网络中的枢纽地位,发挥其创新比较优势,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创新增长极。  相似文献   

19.
粤港澳大湾区的设计文化立足于深厚的岭南传统文化和区域优势,探讨设计与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的策略,有利于推动设计创新与相关产业的整合,引领粤港澳产业升级转型,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通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在设计与产业融合上的现状与趋势,明确了大湾区的定位与作用,结合其地理优势、文化优势、设计人才和产业园区优势,从多方面阐述设计要与文化遗产、博物馆、艺术社区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粤港澳大湾区的形成,是40年改革开放积累的成果,是中国社会由政策开放走向制度开放的自然选择,也是由外向型经济走向开放型经济的必然路径。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既是粤港澳区域经济社会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点,是国家借助港澳国际窗口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探索,是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实践的重大理论与制度创新。以国际三大湾区为主要参照系,对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形成的背景与条件,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优势、瓶颈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