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探讨城市更新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通过借鉴国内外城市在更新过程中土地集约利用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城市更新过程中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卫东  唐怡 《城市观察》2011,12(2):86-94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通过城市更新进行存量土地资源的整合和潜力挖掘,已经成为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深圳相对成熟的市场化环境也使得当地城市更新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本文试图通过对深圳近年来城市更新规划实践的梳理,基于实证分析总结市场化背景下城市更新的经验和教训,为国内其他城市的城市更新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宋昆  景琬淇  赵迪  杨雪 《城市》2023,(5):19-30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新时期。“城市更新行动”成为新时期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中央和地方相继出台了多层级、多类型的政策法规作为战略引领和实施依据。本文总结国外城市更新普遍规律与趋势经验,立足我国城市发展现实背景与本土特色,厘清新时期国家城市更新行动战略的探索历程与政策脉络;选取典型城市,识别相关政策在概念认知、政策制度层面的异同,明晰典型、有效的路径经验;剖析城市更新行动在整体统筹、政策法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并从工作路径、制度框架、模式经验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供重要抓手与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土地政策创新,开启了土地快速城市化之路,然而率先冲破僵硬体制的深圳也较早遇到了土地问题的羁绊。文章首先根据深圳不同时期土地政策的特点,将深圳土地城市化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初步探索阶段、逐步完善阶段、城市化加速阶段及城市发展瓶颈阶段。其次梳理了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土地问题:建设用地资源紧张、历史遗留问题突出及违法建筑的困扰等。最后针对产生的土地问题,认为有效盘活历史用地及挖潜存量土地是深圳破除城市发展障碍的关键,并在明晰土地产权、优化土地格局及土地立体化探索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和评价转型期我国城市更新中土地再开发的模式与机制的基础上,从土地制度视角深入分析土地再开发制度与城市更新的关系及内在矛盾,并提出城市更新与土地再开发协同治理机制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何斌  刘奕  方煜 《城市观察》2021,75(5):52-59
在多年的城市更新实践中,深圳探索出了一套"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更新模式,该模式在高效推动城市的存量空间再开发的同时,也带来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城市不堪重负等问题.在反思深圳市场运作式更新的基础上,以深圳的非典型更新样本——罗湖口岸枢纽片区两轮更新实践为例,总结归纳了它所代表的公共产品导向型城市更新的模式及其演进.进而提出从更新目标、更新理念、更新财务模式三个方面实现转变,迈向公共产品导向型城市更新,并结合国内外经验进一步提出探索推广公共产品导向型城市更新开展的多元途径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空间容量是城市开发建设运营中增值产生和分配的主要载体,不同的城市更新途径指向了不同增值分配方式下的空间容量增长.在中国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进程中,面对既有的巨大规模的城市空间容量,如何在实施可行和容量限制的双向约束条件下,有效提升城市的空间运营,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城市更新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梳理了土地开...  相似文献   

8.
薛博  胡刚 《交通与港航》2011,25(2):1-3,55
该文明确"公交城市"的定义与内涵并介绍国内外先进城市将土地使用政策与交通发展政策相结合的经验;对公交都市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结合深圳公交都市建设实践,提出公交都市建设的策略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财政可持续是实现城市更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城市更新与财政可持续之间的现实矛盾,空间生产理论能解析财政推动城市空间再造和价值提升的内在逻辑,促进制度建设和空间生产实践的协调统一。从空间生产理论出发,构建“制度空间重构—多元主体行为选择—社会空间重构”的空间生产逻辑框架,提出未来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五大基本逻辑和四大基本准则。最后以北京劲松模式为例,实证分析本逻辑框架的适用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面临着空间资源有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问题。城市存量土地更新成为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论文阐述了城市存量土地的内涵,分析了城市存量土地类型与基本特征,构建了“权力—资本—民生”三大驱动力交互作用影响的更新动力分析框架,重点分析讨论了居住类存量土地的“政府+社会”协作更新机制、产业类存量土地的“政府+市场”协作更新机制、公共设施类存量土地的政府主导更新机制、公共空间类存量土地的政府主导更新机制以及历史文化类存量土地的多方协作更新机制等五种更新驱动作用机制,以期为城市存量土地更新制度设计与治理优化路径制定提供依据,更好地推动城市更新的协同、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在一度“园区热”和“房地产热”的影响下,形成了大量的城市闲置土地,浪费了国家的土地资源,违背了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根本方针。深圳是城市建设发展特别快的城市,也是最早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城市,现已响起城市建设用地告急的警报。深圳市规划国土局的一份报告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深圳的城市土地资源越发显得匮乏,不能再盲目扩大土地供应总量,必须进行产业升级和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目前深圳城市建设用地已超过470平方公里,是全部规划建设用地760平方公里的67%。他们节约用地…  相似文献   

12.
沈艳兵  单晨 《城市》2023,(3):16-24
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更新改造阶段,城市更新行动已成为“十四五”规划中一项重要任务。我国文旅产业进入发展的新阶段,对文旅产品开发提质增效、文旅服务改善提升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城市更新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文旅产业与城市更新双向赋能,既能提升城市更新能级和品位,也能促进城市文旅产业的发展质量。文旅产业发展和城市更新行动双向赋能,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联合管理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在强化数字技术应用、复合型人才培育和文化浸润等方面提升城市更新品质。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城市更新的概念和技术路线,探讨了体育场馆建设在促进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体育场馆建设可以有力地促进城市的经济更新、环境更新和社会更新,进而促进城市的整体更新,城市的更新又能够有力地促进城市的体育场馆建设,进而促进城市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钟韵  曹艳 《城市观察》2013,23(1):133-141,174
城市更新目前已成为融合社会、经济、文化和物质环境全面复兴的城市公共政策,对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对旧村庄、旧厂房、旧城镇等“三旧”区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拟以广州北岸文化码头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城市更新下三旧改造区域的用地效益。研究发现,经历城市更新后,北岸文化码头区域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土地单位产出的提高,而用地的集聚效益尚不显著;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则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迈入集约型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协同多元主体推动历史风貌区的有机更新、实现高质量发展,仍是许多城市待解的难题.研究通过梳理不同视角下的空间生产理论,结合城市更新语境构建了"权力—资本—社会"辩证分析框架,并对深圳沙井古墟有机更新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权力、资本和社会要素在推动古墟空间再生产的过程中,呈现权...  相似文献   

16.
影响高密度城市的城市更新因素——以香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高密度城市发展模式闻名于世。这种模式的形成或是由于城市新的发展需要,或是由于城市更新,后者是目前香港政府为提高公众居住条件和建成环境质量所使用的主要手段。本文聚焦城市更新,旨在突出当前香港城市改造实践中的不足,并从文献中筛选出影响城市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阐析它们如何能够从各方面支持本地社区发展。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及后期资料分析,搜集和评估了香港专业设计人士与市民的意见,提炼出提升城市更新项目可持续性的关键设计因素。但愿本文的结论能为香港的开发商、城市设计者以及政府官员在日后的可持续城市更新项目中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7.
《城市》1989,(2)
我国许多大城市都面临着城市更新和城市扩展的双重任务。城市更新是城市的内涵发展,要将老旧损坏和严重阻碍城市发展需要的建筑物拆除,代之以新的建筑物、街区和公园,  相似文献   

18.
深圳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低碳城市运行的构成要素出发,分析了深圳建设低碳城市的减排目标,并分别从低碳城市的规划、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等方面总结了深圳的政策和做法。本文认为,深圳要建设低碳城市,必须进一步改变能源结构、提升产业结构、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强度,并据此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城镇化率超过60%,城市发展开始由过去大规模的增量建设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优化并重转变,城市更新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更新从一种技术手段,向综合的政策转变。在当前实践中,城市更新的模式选择仍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呈现粗放化的态势。通过对城市更新动力的分解,发现更新模式的选择与主导力量之间存在直接关联。本文以研究区域内地块所受的主要动力作为更新类型的评判标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丹江口市老城区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依据评价结果对更新单元进行类型划分,并根据不同的类型提出针对性的更新模式选择建议。研究表明,基于动力差异评价得到的单元更新类型,是客观选择更新模式的重要依据,对城市更新的精细化发展、促进更新规划的科学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进入21世纪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18.7%,正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产业发展转型、城市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佛山市土地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达到33%,再扩展下去,规划不允许,资源环境容量也不允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