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粤港澳大湾区在世界舞台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在解读四大湾区的面板数据基础上,比较分析各湾区中主导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的排名,并论述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快速成长阶段的湾区经济体的发展潜力。广州作为湾区城市群的主导者之一,应当结合重大机遇的把握,全面深入地审视和考量广州的全球城市定位。作为粤文化的承载母城,广州应以"粤文化枢纽、全球化高地"为城市战略定位,配合"大广州"空间结构优化,通过"强广佛中心城区"与"强南沙"形成"老广州""新广州"两大发展极核,以粤文化为内核,使广州进入更高的世界城市序列,扩大世界影响力,引领粤港澳大湾区走向更具竞争力的世界级智慧城市群。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美国及欧洲边缘城市的概念与特征后,以广州南沙为例,探讨南沙在广州发展战略调整下从开发区向边缘城市的转型历程。而与其他开发区导向的边缘城市不同,南沙在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逐步从广州的"边缘城市"走向粤港澳大湾区的"湾区中心"。南沙特殊的区位及产业优势,使其成为粤港澳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枢纽,从而促进南沙向粤港澳区域中心的战略提升。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广州应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的重大政策利好,在打造世界级城市的同时构筑岭南文化高地,发挥其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中的四个引领作用:一是以文化创意建设引人入胜、活力充沛的岭南文化中心,这是发挥广州引领作用的关键。二是实施跨界融合创新战略,发挥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作中的核心引擎作用,构建大湾区文化产业协作新格局。三是构建国际传播体系,创新人文交流格局,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建设全球文化中心。四是发挥南沙双重优势,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核心,创建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示范区。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签署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成立,涵盖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的大湾区建设进入加速轨道。韩正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就是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因此,在  相似文献   

5.
粤港澳大湾区所囊括的城市具备强大竞争力,并不意味着它的建设将会畅通无阻。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其他知名湾区成功经验,如纽约湾区效力深远的城市战略规划体系、旧金山湾区卓越的对外科技创新吸引力、东京湾地区成功突破资源贫瘠和土地狭小等掣肘的产业错位布局能力等,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同时,凸显先锋特色城市的"火车头"角色和改善湾区的政策与营商环境,则是加强与国际湾区合作的两个全新着力点。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知名湾区的"借鉴与合作"复合互动模式,也将成为引领"全球城市时代"发展轨迹的活跃因素。  相似文献   

6.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已经纳为国家发展战略,其所担负的战略使命是对标纽约、旧金山、东京三大湾区,发展成为"一带一路"重要建设枢纽,对世界经济具有主导作用的大湾区。以世界三大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2016年数据为样本,选取湾区经济、人口、土地、资金和人力等指标,采用多变量综合评价方法方式探究湾区整体水平竞争力,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内部11个城市之间相关要素的协调发展基础,以探讨大湾区的内部聚合状况,寻求实现兼顾大湾区发展的整体水平以及内部聚合的系统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深化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携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是粤港澳三地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全方位开放中的引领作用的必然选择。随着粤港澳三地经济的快速融合,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流动快速推进,其中人员的高效流动是重中之重。本文在综述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在口岸合作中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为促进粤港澳深度融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8年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在此背景下,在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支持下,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创新研究中心"成功设立,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发展智库的六  相似文献   

9.
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旨在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要实现这一目标,粤港澳大湾区应以城市建设为着力点,充分发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作用,不断提升城市群建设水平。为此,本期专栏的5篇文章分别从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增长极、广州交通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港珠澳大桥开通的影响以及珠海的发展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创新合作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广州发挥其在创新领域的重要作用、推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城市间发明专利合作数量衡量城市间创新合作水平,基于网络视角与空间视角,探究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关系呈现向湾区内部集聚的趋势,形成了"佛—穗—莞—深"创新走廊;广州作为创新合作网络的重要城市,承担重要的枢纽功能,具有创新主体多元化、技术多样化程度高的比较优势。因此,广州应依托业已成型的创新合作格局,巩固与利用其在创新合作网络中的枢纽地位,发挥其创新比较优势,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创新增长极。  相似文献   

11.
透明、便利、法治的营商环境是湾区经济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成效决定着粤港澳大湾区能否实现从区域性湾区向国际大湾区跨越和升级。本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这一政策背景,系统识别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一流湾区在营商环境上所存在的外部差距,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在营商环境上的内部差距,并综合归纳营商环境建设的国际先进经验,最后从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一直是粤港澳区域的核心大都市,引领着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和未来,仍然可以挖掘与发挥潜在优势,在大湾区建设中继续发挥核心大都市的引领作用。分析了香港在国际竞争优势上的现状与潜力,明确了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与作用,提出香港应考虑积极融入国家相关战略和规划,联合深莞穗促进资源整合,共同开拓市场发展空间,加快打造与完善粤港澳合作平台建设,打造高品质的大珠三角都市圈。  相似文献   

13.
正新时代下,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明确上升为继"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之后的又一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显然,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至少包含两层涵义:其一,作为重要合作平台和载体,助推港澳搭上国家发展快车,加快融入国家发  相似文献   

14.
广州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贸中心对"贸易强国"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详细分析广州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贸中心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珠三角9市进行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竞争力测评,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明晰广州面临的挑战,认为广州需从加强基础发展保障、打好产业创新基础、疏通对外联通渠道三个层次入手,通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品贸易集散中心、服务贸易示范中心、跨境电商联通中心、贸易创新培育中心、贸易服务扩散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推动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贸中心。  相似文献   

15.
温朝霞 《城市观察》2019,59(1):157-164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文化建设欣欣向荣,取得了可喜成绩,为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广州要发挥岭南文化中心地的优势,推动广州文化出新出彩,在共建人文湾区中发挥广州的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16.
提升城市活力的空间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构建“人群—环境”城市活力模型,运用多源数据测度城市活力系统中人群与环境活力的协调程度。研究发现,广州中心城区正面临边缘地段城市活力较低且功能组成较为单一、城市“人群—环境”活力耦合协调度有待提升的问题。基于此,从公共空间营造、边缘地段产业空间活化、完善多层级治理渠道、促进公众参与四个维度针对性地提出面向活力全球城市的广州城市空间治理策略,为建设和提升活力广州提供思路,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空间治理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湾区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其本质上是开放型经济和创新型经济。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和创新能力最大的区域,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条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加快形成以内生增长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深化粤港澳三地创新合作和推动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相似文献   

18.
正从占地面积和总人口来看,粤港澳已是全球最大的大湾区,大大超过发达国家的三大世界级湾区。但中央政府把它列入国家层面发展战略,绝非满足于此,而是期望粤港澳能建设成为我国最富有国际竞争力的大湾区,建设成为现代化、高品质的世界级大湾区,要在人均水平上也能赶超发达国家。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多贡献的新时代。为达到新时代的新目标,粤港澳大湾区有义务仍像过去40年改革开放历程那样,继续发挥实现社  相似文献   

19.
杨莉明  黄莹 《城市观察》2021,74(4):18-31,80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Python网络爬虫抓取了新浪微博平台上大湾区11个城市的政务微博账号于2017年至2020年所发布的、提及粤港澳大湾区的2101条微博,结合扎根理论,运用NVivo 11软件进行分析,提炼出政务微博建构湾区形象所使用的三大框架:硬实力、软实力、城际协同与紧密合作.这三个框架共同建构出粤港澳大湾区硬实力雄厚、交流合作频繁、城际协同发展的区域共同体形象.然而这些框架也存在比较局限、各自为政、表现形式单一的问题,导致湾区形象模糊空洞、不生动、缺乏整合性.通过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政务新媒体平台如何落实国家政策的宣传、做好区域形象传播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两个抓手,一个是城镇化战略,一个是都市圈发展的战略.珠江三角洲是中国三大城市群和经济圈之一,应不断创新,大力推进珠三角高水平的城镇化,并促进大珠江三角洲成为世界级都市圈.应以一条城市主轴和三个城市群支撑大珠三角都市圈的发展.大力推进广佛同城化,加强深港合作、珠澳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