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洋子 《城市》2017,(11):3-12
笔者通过构建"城市病"测度指标体系,确定判断"城市病"及其严重程度的标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8个主要城市的"城市病"状况进行量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城市病"与中心区人口规模的关系问题.研究结论表明,"城市病"是我国当前城市化和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患病程度整体严重.其中,医疗短缺、 环境污染问题最为突出,交通拥堵、 房价高企问题同样严峻.单中心城市人口膨胀是我国"城市病"的重要原因.因此,预防和治理"城市病",推进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总体上需要从构建多中心、 网络化的大都市区、 疏散中心区公共服务、 改革财政分权体制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2.
赵艳敏  董会忠 《城市》2021,(4):23-37
笔者借助信度效度检验方法对构建的"2+26"城市能源绿色消费水平评价指标科学性进行检验,采用熵值与TOPSIS结合法对能源绿色消费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其时间和空间的演变规律,并进一步探讨影响其演变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能源绿色消费水平在时间维度上总体呈持续上升趋势,山东省部分城市出现"先升后降再升"的波浪形趋势,河北省、山西省和河南省部分城市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特征;空间维度上历年来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北高南低"分异规律.影响能源绿色消费水平变化的指标主要为科学技术支出、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等.笔者通过研究认为,政府应合理控制财政支出比例,把握好绿色防治理念,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缓解大型城市交通拥堵的国际经验和我国的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先立 《城市观察》2012,(3):121-130
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区域,人口和建筑密度大。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的进程,其中心城区的车流量急剧增加,原有的道路设施已经不堪重负,交通拥堵的状况越来越严重。本文在总结了日本东京、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国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为研究对象,对缓解我国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提出了对应的公共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现代服务业体系构建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竞争新优势、促进消费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立足多重融合视角,利用熵值法,从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效益等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综合体系及子体系进行评价测度及特征分析.进一步地,通过构建计量模型,探讨了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密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本水平、互联网普及程度、财政分权程度等因素对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业体系构建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其构建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杨卡 《城市观察》2015,(4):113-121
交通拥堵一直是困扰大都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城市对交通拥堵的治理状况也是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21世纪以来,随着机动车拥有量的猛增,中国大都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严峻,在分析国外治理经验和中国交通问题态势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中心空间发展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大量学者提出若要优化交通组织应从调整土地利用格局出发,但其在规划具体实践中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仍需探讨。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例,基于居住用地和商业办公用地两大交通起讫影响要素,设定不同发展目标,构建"强中心弱边缘"、"弱中心强边缘"和"中心边缘均衡"3种发展情景,进行出行生成、出行分布和交通分配的预测,最终得出不同情景下的交通流量和车行速度的分布。根据不同情景下交通特征的对比发现,不同情景对不同片区的交通拥堵状况的改善程度不一,并且上城区、下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始终未得到明显改善。由此可以认为,调整城市用地布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城市边缘区域的交通拥堵问题,但无法对市中心交通拥堵状况的改善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饶健 《城市》2017,(12):63-68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和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一种城市灾害,如何治理城市中的交通拥堵问题是城市灾害法律控制研究的重要方面.城市交通拥堵作为现代城市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有其自身的表现形式和特殊的致灾因子,是城市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难题.从法治社会的角度而言,城市交通拥堵灾害的治理离不开法律的基础和支持作用,通过各种治理方式与法律的结合,从而有效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灾害.  相似文献   

8.
陈桂生 《城市观察》2012,(3):112-1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区交通拥挤已成为一个普遍性问题。机动车快速增加、道路建设滞后、城市规划不合理、交通管理水平落后,造成的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影响了市民出行,也制约了城市治理及其经济发展。借鉴域内外先进经验,不断加强市政路网建设、完善公共交通,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公民文明交通意识建设,可以逐渐缓解城市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振坡  崔晴晴 《城市》2013,(2):67-73
一、引言在世界上的许多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交通拥堵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活质量和投资环境,进而影响了城市发展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前景。面对这一棘手问题,城市政府纷纷采取了形形色色的解决方案。在一些城市取得显著效果的同时许多城市治堵绩效并不明显,甚至陷入了越治越堵的怪圈。交通拥堵问题极具复杂性,任何治理交通拥堵的措施都具有正、负两面性。通过梳  相似文献   

10.
交通拥堵是城市化进程中各大城市普遍存在的城市病之一。交通拥堵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制约着城市的健康发展。破解交通拥堵问题,实现公平、高效、可持续的城市交通,成为国内外各大城市研究的重点之一。在综述交通拥堵相关理论、文献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广州市的交通拥堵现状、问题及成因,系统提出包括促进城市多中心发展、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倡导绿色共享出行、挖潜现有运输效能、合理控制机动车数量、优化道路规划建设、加快智能交通管理、提高市民法规意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蒋丽 《城市观察》2014,(2):140-149
本文基于广州第二次经济普查中七类生活性服务行业就业人员数据,运用集中化指数、区位商和空间分析法对广州2008年生活性服务业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州生活性服务业主要集中在CBD,呈圈层蔓延至近郊,并在远郊城市副中心集聚,已经形成"一主五次"的生活性服务业空间结构,与广州城市空间布局现状和规划具有相似性;影响生活性服务业在广州城市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是人口、政府所在地和商业发展水平三因素;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有力地促进城市中心蔓延,但对多中心城市发展的影响还不强。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与韧性城市发展间的耦合诉求,提出"源—流—汇"三维生态韧性评价方法,并使用2005—2017年天津市TM/ETM+影像和ASTER GDEM数据,通过韧性源识别、生态足迹核算及最小累积阻力模拟分别对三种韧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源—流—汇"生态韧性评价法能有效测度城市的韧性强度,三种韧性指标的组合共同决定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稳定性;天津市中心城区各组团韧性强度空间分布不均,三项指数对城市整体生态韧性水平的影响各异,其中韧性源指数是生态安全阈值划定的条件,应保持在1.5Ts2的范围内;韧性流指数是城市形态弹性调节的标准;韧性汇指数是城市空间安全扩展的瓶颈,T_d0.35下的增量建设会突破生态环境容量;并借此提出天津市生态韧性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刘鹏 《城市》2013,(9):47-49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之一。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大中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积极探索利用人防工程参与缓解交通拥堵的方法和模式是"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推动人民防空融合式发展的崭新课题。一、杭州交通拥堵现状杭州地处东南沿海,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国家人防重点城市。杭州的  相似文献   

14.
杨卡 《城市观察》2013,25(3):125-131
"城市病"的治理离不开公共管理政策的治理或引导,政府管理也不可或缺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公共管理与城市研究的交叉融合是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从问题导向管理的角度,以"城市病"治理中的问题导向公共管理模式为切入点,尝试探寻城市问题解决中的公共管理体制创新路径。研究表明,"城市病"的本质特征与发展趋势决定了其对问题导向式公共管理的需求,问题导向式的公共管理模式应首先确立以问题为中心的管理体系,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问题为中心分析和组织日常管理工作,并把公共组织的考核、评估和问题治理效果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交通拥堵是国内城市中心区面临的难题之一,许多城市已经进入用地的存量发展阶段,以增量交通设施建设为主的交通拥堵治理策略已难以为继。以位于广州市中心区的环五山片区为例,研究提出存量发展阶段下的交通治理对策应转向存量设施的效率提升,遵循存量优化和适度建设的原则,从强化公共交通出行、挖掘道路潜力、扩充道路容量、提高转换效率等方面提出拥堵治理的相关措施,对缓解环五山片区的交通拥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不透水面作为城市化生态影响评价的重要因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掌握不透水面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信息,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东莞市为研究区,选取1988年、1994年、2005年和2015年四期TM/OLI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采用不透水面指数法提取研究区的不透水面信息,并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探究东莞市近30年不透水面分布的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ENDISI指数法可以有效消除山体阴影噪音信息引起的不透水面信息误判,具有较高的提取精度,能较好地反映城市扩张趋势,可为城市内涝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数据基础;东莞市近30年来不透水面景观格局变化极其显著,面积增长近25.4倍,呈"主-副多中心、轴线延伸式"快速发展,不透水面优势度大幅提升,其连通性和聚集度在1994年之后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论文从影响力、支撑力两个维度构建了经济国际化发展水平、政治国际影响力、人文国际吸引力、生态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对外连通能力六个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测度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并以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纵向测度为基础,分析了影响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的主要驱动要素,总结了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的特征及存在问题,对提升广州城市国际化水平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光荣 《城市》2014,(3):29-33
正小客车总量调控政策是以控制车牌和上路车辆数量等方式来控制小客车拥有量和使用量的政策,宗旨是优化城市交通环境,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随着交通拥堵日益加剧和雾霾天气日趋严重,实施这一政策的城市正在增多。早在1994年,上海就推行私车限购措施,开启限购之先河,并已经持续实施了近二十年。2010年以来,北京、贵阳、广州、天津四城市先后推出小客车总量调控政策。每当有城市出台小客车调控政  相似文献   

19.
于晓萍  程建润 《城市》2011,(9):71-74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城市交通拥堵日趋严重,表面上看是因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产业集聚吸引了人口在城市的集中,进而导致交通需求旺盛而造成交通拥堵。随着小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城市道路新建、扩建速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布雷斯悖论”表明,道路扩建并不能缓解交通拥堵,反而增加出行者的出行时间。  相似文献   

20.
市政基础设施的地下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恶化、马路反复开挖等),但随着城市开发体量、密度的不断增大,对市政基础设施的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城市核心区,其土地资源紧缺,如何集约化布置市政基础设施已成为摆在眼前的问题.文章从城市核心区地下道路与综合管廊的建设需求与建设条件出发,探讨二者集约化共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从空间关系上提出了二者存在竖向共建和水平共建两种模式,通过对两种模式下二者功能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不同模式的工程适用性.研究成果可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在前期方案阶段提供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