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开展和深化的重要历史机遇期。《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人文湾区",为大湾区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总纲和指引,是未来大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和亮点。粤港澳大湾区在区域地理、  相似文献   

2.
"文商旅"融合发展对于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更新及城市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繁荣及创新驱动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在解构"文商旅"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文商旅"融合的三种模式:文化导向型城市更新带动模式、消费升级下场景体验营造模式、产业集群价值链延伸驱动模式,探讨从供给侧改革、需求侧管理、协同治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商旅"融合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12月14日,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城市观察》杂志社、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承办的第七届城市观察圆桌会议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行政楼举行,会议主题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与合作"。来自上海、重庆、广州等地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何传添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会议由广州市社科联副主席郭德焱主持。  相似文献   

4.
正6月1日,由广州市社科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联合主办,《城市观察》杂志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华南财富管理中心研究基地承办的第六届"城市观察"圆桌会议——"粤港澳大湾区与全面开放新格局"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行政楼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隋广军教授,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曾伟玉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会议由广州市社  相似文献   

5.
广州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贸中心对"贸易强国"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详细分析广州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贸中心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珠三角9市进行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竞争力测评,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明晰广州面临的挑战,认为广州需从加强基础发展保障、打好产业创新基础、疏通对外联通渠道三个层次入手,通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品贸易集散中心、服务贸易示范中心、跨境电商联通中心、贸易创新培育中心、贸易服务扩散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推动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贸中心。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12月22日,由广州市社科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城市观察》杂志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承办的"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第五届"城市观察"圆桌会议在广州举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经贸学院院长黄建忠教授,山东大学国际贸易研究所所长范爱军教授,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教授,暨南大学特区与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钟韵副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沐教授,深圳大学特区研究中心副主  相似文献   

7.
正新时代下,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明确上升为继"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之后的又一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显然,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至少包含两层涵义:其一,作为重要合作平台和载体,助推港澳搭上国家发展快车,加快融入国家发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落实粤港澳合作、推动合作机制创新以及实现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在推动粤港澳协同发展、构建对外开新格局、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打造经济增长新路径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多极增长态势及广州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广州交通网络建设情况,发现广州虽然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但是仍然存在公路建设尚无法满足要素快速流动的迫切需求、航运和航空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及交通网络联通性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广州必须牢固树立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要素流动障碍、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提供基础的理念,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为立足点,以建设全球城市为新要求,打造全面覆盖粤港澳大湾区、有效联通全国、辐射全球的综合交通枢纽,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多极网络联动发展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高度包容开放是世界一流湾区的共有特征,对外开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能否实现跻身世界一流湾区行列的目标。本文基于贸易开放度、投资开放度等多个维度,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在2010-2015年间的对外开放水平进行了测度,并且与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体对外开放水平处于上升通道,而且显著高于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对外开放水平表现出了总体分化、局部趋同的特征。为此,可以通过充分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功能、借助广东自贸区开展制度创新、"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互动以及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水平,为粤港澳大湾区集聚和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激发经济增长新活力和新动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南沙不仅是国家级新区与自贸区,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在国家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之际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在全球四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自然环境的复杂与活跃性、制度环境的多元性、中心体系的动态变化性三大独特性。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视角下,南沙则具有深水岸线、几何中心区位、土地发展空间和省会副中心的四个独特点。在深入解读粤港澳大湾区及南沙独特性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通过交通联系和产业关联的双链接建设第四代港口、构建十字型轨道交通中心、携手港澳深化对外开放、共筑美丽湾区的四大发展策略,作为南沙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签署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成立,涵盖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的大湾区建设进入加速轨道。韩正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就是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因此,在  相似文献   

13.
在介绍美国及欧洲边缘城市的概念与特征后,以广州南沙为例,探讨南沙在广州发展战略调整下从开发区向边缘城市的转型历程。而与其他开发区导向的边缘城市不同,南沙在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逐步从广州的"边缘城市"走向粤港澳大湾区的"湾区中心"。南沙特殊的区位及产业优势,使其成为粤港澳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枢纽,从而促进南沙向粤港澳区域中心的战略提升。  相似文献   

14.
透明、便利、法治的营商环境是湾区经济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成效决定着粤港澳大湾区能否实现从区域性湾区向国际大湾区跨越和升级。本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这一政策背景,系统识别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一流湾区在营商环境上所存在的外部差距,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在营商环境上的内部差距,并综合归纳营商环境建设的国际先进经验,最后从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旨在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要实现这一目标,粤港澳大湾区应以城市建设为着力点,充分发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作用,不断提升城市群建设水平。为此,本期专栏的5篇文章分别从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增长极、广州交通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港珠澳大桥开通的影响以及珠海的发展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以及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载体,肩负着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使命。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文简称《规划纲要》)印发以来,粤港澳三地和相关部门紧锣密鼓开展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工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富有成效的实质性进展。广东出台了《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7.
在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下,选取粤港澳大湾区2007—2017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为主要研究指标,运用重心分析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技术产业的重心变化轨迹及发展差距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湾区几何中心点在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2007—2009年高技术产业重心位置一直位于东莞市虎门镇,2010年重心位置移动到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道,2011—2017年又返回东莞市虎门镇.大湾区高技术产业重心一直偏离几何中心,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发展差距主要表现为珠江东西两岸的差距,南北相对均衡静止的状态,东西方向也是湾区高技术产业重心主要变动的方向,2007—2010年主要向西变动,靠近地理几何中心,东西差距逐渐缩小,2010—2017年则向东位移,东西差距又逐渐拉大.变动轨迹呈现向右倾U形轨迹,表明大湾区高技术产业城市间差距先缩小后又扩大.其主要原因是港澳自改革开放以来发挥不同的扩散效应,以及珠江对香港向西岸辐射阻隔效应及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8.
正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目标是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但同时,大湾区也存在着很高的治理规模和治理难度,凸显了跨区域协同治理的重要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应急协调平台,联合制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合作能力,这从国家战略层面对粤港澳大湾区提出了建设更强有力联通机制的跨区域合作要求。  相似文献   

19.
深入剖析澳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提出澳门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必须从其在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出发,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节点作用、加快建设"一个平台"和"三个中心"、助推横琴自贸片区建设以及发挥对珠海乃至珠三角西岸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已经纳为国家发展战略,其所担负的战略使命是对标纽约、旧金山、东京三大湾区,发展成为"一带一路"重要建设枢纽,对世界经济具有主导作用的大湾区。以世界三大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2016年数据为样本,选取湾区经济、人口、土地、资金和人力等指标,采用多变量综合评价方法方式探究湾区整体水平竞争力,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内部11个城市之间相关要素的协调发展基础,以探讨大湾区的内部聚合状况,寻求实现兼顾大湾区发展的整体水平以及内部聚合的系统性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