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要准确把握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其理论前提和基础就在于要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本身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明确其研究的中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因而无法给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直接的理论指导。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主要在于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和价值目标,这也是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仍能在当代社会发展理论中占据重要理论位置的原因所在。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方法的当代价值在于:用历史生成性的眼光来研究社会的发展;从世界历史的宏阔视野来看待和研究某一国家的具体的社会发展道路和途径;只有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才能坚持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批判性方法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前进。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还体现在把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未来理想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性的变革及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理解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特质及其当代价值,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理论发展不得不加以认真审视和反思的重要课题。在比较的视阈下,重新检视作为社会理论传统奠基者之一的马克思所关注的问题,探讨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特质,把握马克思社会理论的当代效应,是我们理解现时代的生存境遇,推进当代社会理论发展的重要路径。有鉴于此,该笔谈集中对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传统与当代效应加以研讨,以期为在当代语境下重新理解与发掘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遗产做出甚为必要的理论努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性的变革及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理解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特质及其当代价值,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理论发展不得不加以认真审视和反思的重要课题。在比较的视阈下,重新检视作为社会理论传统奠基者之一的马克思所关注的问题,探讨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特质,把握马克思社会理论的当代效应,是我们理解现时代的生存境遇,推进当代社会理论发展的重要路径。有鉴于此,该笔谈集中对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传统与当代效应加以研讨,以期为在当代语境下重新理解与发掘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遗产做出甚为必要的理论努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性的变革及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理解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特质及其当代价值,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理论发展不得不加以认真审视和反思的重要课题。在比较的视阈下,重新检视作为社会理论传统奠基者之一的马克思所关注的问题,探讨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特质,把握马克思社会理论的当代效应,是我们理解现时代的生存境遇,推进当代社会理论发展的重要路径。有鉴于此,该笔谈集中对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传统与当代效应加以研讨,以期为在当代语境下重新理解与发掘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遗产做出甚为必要的理论努力。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当代意义不仅体现在它所直面的问题仍在"当代"之中,而且体现在它自身所特有的理论价值之中。对此价值的把握必须从问题出发、从妇女发展的经验教训出发、从不同性别理论的比较出发、从理论的特质与品格出发,并在凸显"问题意识"的基础上确立一条真正科学的寻求途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不仅实现了科学认识的变革,也实现了价值取向的变革,这集中体现于其批判继承了近代人道主义的优秀价值取向,体现于对人的解放和发展的追求。科学认识和价值取向的双重变革使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成为完整严密的社会历史观,也使之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这就是关注人、肯定人的价值优先性、追求人的发展。以人为本理念是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价值意蕴的当代体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价值意蕴,是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当代建构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是否依然具有生命力,这是每一个社会发展研究者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试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基础和核心、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三大问题、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终极目标等三个方面进一步论证和阐释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意义和价值.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发展理论的伦理价值维度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进行深化研究,明确社会发展主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阶级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马克思的阶级理论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和理论压力,逐步被“边缘化”.马克思阶级理论要完成自身“重塑”必须应对和回答当代社会阶级阶层问题,在此过程中马克思阶级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的“生命力”也能得到恢复和重现,马克思阶级理论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当前社会结构和阶级阶层、制定比较合理的社会政策,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技价值是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体系的核心问题.分析了在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体系视野下科技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价值.讨论了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所体现出来的外在价值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多层面指向的价值意蕴具有的内在契合性.提出应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思想为理论依据,认识科技的本质属性,注重科技的人文价值;关注科技的价值特性,把握科技的价值导向;树立生态化的科技观,实现科技发展生态化、人性化,恢复科技本质.  相似文献   

10.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中国面对环境危机挑战的积极应对,又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当代实现方式和彰显.马克思实践哲学体现着对人的本质和生存方式的深刻把握,体现着对自然--人--社会三者关系及其规律的深刻把握.进一步探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当代价值,对于我们以理论自觉的态度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并形成 ,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是其内在生成的方法论基础 ;关于社会形态的学说是其直接的理论依据 ;群众史观则是它的价值观根基 ;而当代西方发展理论的积极成果 ,则是科学发展观产生的不可或缺的理论准备。只有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才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它的深邃要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人的发展观的突出特征是:基于现实的强烈批判性;个人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和现实条件;自由个性的形成以物质性领域为基础;个人发展是一种超越性的价值取向,这是马克思所关注的个人发展的核心。它对于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个人发展具有"康德意义"上的范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突出社会发展的主体价值是它高于其他有关社会发展学说而赋予自身真理性的关键之所在.马克思的发展理论对解决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仍有实质性的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理论鲜明地贯穿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人与自然之间良性互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思想,在理念上是一脉相通的,后者是前者的一个首要的思想来源,前者是对后者的继承和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按劳分配的理论,有其理论前提和适用条件。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适用的经济条件不相吻合。我国相当长一段时期所讲的按劳分配,实际上是按劳动力的潜在能力分配,与马克思的原意并不相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作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之一,不仅有其必然性,而且具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关于交通运输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交通运输观的最新成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就需要从理论源头上深入研究马克思交通运输观。采用文本分析等方法分析马克思交通运输观的基本思想内容,结合中国交通强国建设具体国情,研究马克思交通运输观的时代价值。马克思交通运输观是在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重要理论体系,在内涵上包括:交通运输是按照一定目的改变人与物“位置变动”的活动,是独特的物质生产部门,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范畴,是导致生产关系变革的重要因素,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先驱,是需要合力建设的行业,是无产阶级实现团结的重要条件等思想内容。马克思交通运输观具有重要时代价值: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 在新时代应以投融资机制改革为切入点,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先行官作用;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发挥交通运输的文化交流作用,增强国家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第一次公开问世,具有伟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哲学的贫困》在批判普鲁东主义的同时,为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基石,为世界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的贫困》阐发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已有170年,历史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哲学的贫困》既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时代,又属于当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当代价值。核心要义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道路自信,坚定理论自信,坚定制度自信,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关于马克思的人本质理论的理解,不仅仅是停留在其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层面上,而是应该纵观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和在其主要发展轨迹中来把握。马克思对人本质的论证事实上是在三个层次:现实性、理想性、实践性上来进行的,从而给我们解析当代农民问题提供了理论框架,即在人本质的现实层面上分析当代农民状况、在人本质的理想层次上把握农民的发展、在人本质的实践层次上解构农民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重新解读历史唯物主义并不单纯是出于学理上的需要,更是为了在当代条件下不放弃马克思哲学的真理价值,以便更自觉地把针对关于世界之原理的批判导向针对世界本身的批判。根据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近代读法,从生产力的技术特征到它的经济学规定性的直接转换,被看作是对于历史的真正的唯物主义解释。由这种读法出发,剩余价值学说在当代状况中必然地被看作是过时的理论。因此,重新揭示"剩余价值"作为对现代性的生存论批判的意义,以终结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近代解读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