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语言顺应论角度看歇后语的语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从其功能性视角出发,甄选若干交际歇后语例,运用维氏多维分析法对其进行语言顺应及其语用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汉语歇后语的语用现象及其效果同样可在维氏神奇的语用功能视角下得到合理的解释;同时佐证了维氏“将语用学看作是一种功能性综观,由此顾及语言及其使用的方方面面”的语用观点。  相似文献   

2.
委婉语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常见形式,对于日常交际有着重要影响。语用失误是指在言语交际中,由于语言使用不得体而造成的失误。委婉语的语用失误会导致语言交际的失败。本文试图从顺应论的角度探索委婉语语用失误原因,诸如说话者忽视了语言使用者、社交世界、心理世界等语境因素的动态顺应而导致交际失败。  相似文献   

3.
语用模糊是语言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现象,同时也是言语交际中使用的一种策略。语用模糊的研究是语用研究从静态描述转向动态研究的结果。文章试从Verschueren所提出的顺应理论出发分析语用模糊策略,指出语用模糊策略的使用是顺应了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和维护交际双方面子顺应礼貌原则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从顺应理论角度探析语用失误的原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语用失误是指在言语交际中 ,由于语言使用不得体而造成的失误。运用顺应理论可以探讨语用失误的成因 ,即语用失误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 ,由于说话者忽视了语言与语言使用者 (交际对象 )、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等语境因素的动态顺应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Jef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认为,使用语言即是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文章从顺应论的视角探讨跨文化语用失误,并通过实例分析提出避免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对策:遵循动态顺应的原则,培养学生的顺应能力;创造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作为言语行为的语用模糊策略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对于作为语用策略的语用模糊研究较少。试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分析人们在言语行为中选择使用模糊语言作为语用策略的情况,指出它们是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依据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结合关联理论与合作原则,以日常会话和访谈节目为语料,探讨了模糊语的生成机制及语用功能。研究发现,人们交际时常选择模糊语作为交际策略,是因为模糊语具有多样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的特点,模糊语策略的选择是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也是动态语境顺应的过程。旨在帮助人们在交际中更好地使用模糊语言提供借鉴,以帮助人们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语用失误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目前的成果仅限于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语际语用失误)进行研究,对同一母语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语内语用失误)却鲜有论及。以交际发生在跨文化还是同一文化为标准,把语用失误分为语际语用失误与语内语用失误,并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分别阐释这两种类型的语用失误产生的根本原因,即都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的任何一方忽视了语言与交际语境诸因素(如语言使用者、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等)的动态顺应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顺应理论视角下的语用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翻译是以追求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为目标的等效翻译.本文从Jef Versueren的顺应理论角度出发,分别探讨了语用语言等效翻译和社交语用等效翻译中的顺应模式,认为译者会在语言结构和语境两个层面做出动态顺应,以达到语用语言等效之目的;并且译者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顺应其翻译动机和自身现实条件以实现社交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0.
语法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发展是二语语用发展研究中的两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然而,关于两种能力发展的次序问题,学者们并没有一致的看法。拟在介绍语法优先说和语用优先说的基础上,从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角度探讨二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选择是手段,顺应是目的,选择-顺应论构建了一个连贯统一的语用学理论框架。借鉴Verschueren提出的语用顺应的4个角度,结合翻译是3个参与者组成的两次语际交际过程的观点,试图构建科普英语的语用顺应翻译理论框架,并对一篇科普作品的翻译进行个案分析,提出科普翻译过程作为一种科普语言的选择和顺应过程,在科普语境相关成分顺应,科普语言结构顺应,受科普认知心理、科普社交规约和时间约束的顺应动态性以及科普译者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程度4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科普意义的理解和生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总结了模糊语的特点,既是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在跨文化交际中,模糊语的使用能够体现礼貌原则,起到缓和语气,避免冲突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模糊语的双重性应引起足够认识,合理使用,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维索尔伦的语用顺应理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是一个基于语言内部与外部原因,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顺应过程.以此为研究视角和探讨的理论基础,指出翻译行为不仅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选择和顺应的意识行为,也是实施这一意识行为的动态过程.选择和顺应不仅体现出翻译行为的特点和复杂性,同时也体现出从多角度和多层次的视域阐释和指导翻译行为的过程和原则.  相似文献   

14.
词汇语用充实一直是词汇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词汇语用充实是字面词义在实际使用中的变化,包括收缩和扩充。许多理论对进行过研究,其中顺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和动态语境顺应的过程。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提出话语的产生是一个明示的过程,说话人的关联假设决定话语方式的选择。本文运用顺应-关联模式对词汇语用充实作尝试性的研究以期为词汇语用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将语用学理论与文学理论相结合的独特视角,应用文学语用学理论中的相关原理——语用模糊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进行研究,选取了一些典型的对话作为语料,从对话中找出其遵守或违反的语用学原则,通过分析人物性格的刻画、情节的推进、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最终解释读者对文本所反映的作者意图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为语用学提供了全面而科学的研究视角。文章试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对幽默广告语的创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广告者对幽默广告语的创作是一个为达到广告交际目的而在语言形式、内容和语用策略等方面不断做出选择的动态过程,是与语言结构和交际语境相互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交际一旦发生,就存在着因文化差异所产生的言语交际是否得体评判标准的非一致性,所谓的非得体语言的产生也就在所难免,然而却违背了语用得体原则。维索尔伦(Verschueren)语用学顺应性理论的提出,引导人们去理解并解释因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中非得体语言对传统语用得体原则违背的可能性,甚至合理性。据此指出跨文化交际中非得体语言使用的现象,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顺应策略:心理顺应、环境顺应、动态顺应。  相似文献   

18.
从顺应论角度看英语被动句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言语交际中英语被动句并非主动句的简单语法替换形式 ,而是有着特定的语篇、语用及修辞用途。我们在交际中使用句子的时候 ,除了注意句子的结构正确外 ,还要注意所选择的句子在特定上下文或语境中的适合性。文章根据顺应理论从语言的顺应性出发 ,从三个方面解释对被动句的选择 ,即对被动句的选择要顺应语境因素、语义因素和语言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反语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也是人际交往中普遍的语言现象.Verschueren的顺应论从语用学的角度描述和解释反语这一语用现象发生和理解的过程,认为反语的产生是人们根据某些特定条件对语言进行选择的结果,是一种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20.
言语模糊是有效地运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艺术。言语模糊具有多种语用效果 ,体现了说话人在会话含义、美学、修辞格和语用原则等方面的个人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