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通过家族谱系思想之渠道,可直入曹氏笔下贾氏家族描绘艺术之堂奥在封建时代的中国,是凡一个稍有功名、而又有几世兴盛的家族,几乎是无一不修撰家谱的。无数个这样的封建家族,象枝叶扶疏的大树筛落下无数日影,一一都在真实而准确地反映着使它存在着的那个封建社会。如今,散落在中国大地上的难以数计的世系家谱,便是那封建时代之光所印下的永记不灭的投影。  相似文献   

2.
梅华 《社会科学家》2012,(8):113-117
家谱序跋是序跋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文体形式。文章以宋代家谱序跋作为文献依据,在考析此种文体到宋代大量增加的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文体特征及文化意蕴。宋人在为家谱撰写序跋时,在切入点选择上体现出浓厚的远代世系情结。在铺叙为文时,为了让家族的特色凸显出来,在书写策略上形成了家族间的"比赛"。这些撰写范式在后来不断地被认可、模仿,从而强化了家谱序跋的文体特色。宋代家谱序跋的大量涌现,从特定的角度折射出宋代家族地域文化的发展演化,有其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
徽州家谱作为记载徽州宗族主要历史的文献资料,有较系统的编纂理论与方法。在清代徽州家谱的编修过程中,编修者十分注重家谱编修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具体表现在重视家谱体例继承与发展、重视家族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重视家谱的教化和激励功能。《馆田李氏宗谱》的编修秉承了上述特点,袭用了前代的编修理论与方法,并有所发展。深入探究该家谱的编修特色与具体内容,对研究清代徽州乡村社会的变迁与转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家谱和地方志等资料,讨论了上海著名的沙船业主王氏家族经历19世纪五代人的变化,家族代表人物由沙船主衍变为官绅和文化人,一个商人家族终至消亡的家族衍变史。王氏家族的衍变史说明,在传统的政治经济环境下,牟利成为从事商业经营单纯,并唯一的追求,利害关系成为经营者进出商业领域的唯一依据。一旦经商获利,商人就将资金转移于商业以外的领域——捐纳做官或子弟的科举教育等。种种因素决定中国的传统商业经营家族延续的短暂性。  相似文献   

5.
近读《遵义沙滩黎氏家谱》,萌生这样一种认识:家谱的文献价值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谱学的发展而逐渐加大的。《黎谱》对明清黔北社会的折射,便是一个例证。一 尽管在一些家谱的“序”中,声称“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国之有史,则兴隆,家之有史则昌盛”,有意识地将修谱抬到“治国齐家”的高度,以突显家谱的重要性。然而在众多的史学家们的眼中,只把家谱视为一种记载家族世系的图籍,一种世系表,是家族自己用来“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①的家庭读物。故除了为政者在选官成叙功时援用一些谱记外,治史的人往…  相似文献   

6.
家谱是丰富的史料库,它在文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这主要体现为:对于文学家生平研究的史料价值,对于文学作品的归属考证、辑佚和助于理解的史料价值,对于家族文学研究的史料价值。同时,由于家谱与生俱来的缺陷,在利用家谱进行文学研究时需持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隋唐时期,国家的重新统一使得南北朝以降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和对抗逐步演变为文化认同和融合,这表明北魏孝文帝的民族文化融合政策彻底巩固下来。作为北魏"勋臣八姓"之后裔,唐代政治家和文学家独孤及的文化认同行为表现为对独孤家族的家谱建构和血缘追溯、表现为对中原儒学思想的讨论和接受。独孤及特异的"嗜琴"行为艺术和文学制作以及独孤家族其他成员对汉文化各有所取的文化现象表明,以独孤家族为代表的北朝世族入唐以后的文化认同和融合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和强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家谱资料的微观历史人口学研究已经证明,清代人口繁衍处于高出生、高死亡阶段,婴幼儿存活率极低,人均预期寿命仅有30岁左右。这种人口繁衍的体系对中国传统家族理想造成严重冲击。家族观念对中国传统社会影响深远,家族人口繁衍昌盛、香火延续不绝成为民众的普遍理想,然而在高死亡率面前,不仅几世同堂的大家庭理想缺乏实现的人口条件,而且绝嗣现象也普遍存在。依据《松源魏氏》和《海宁查氏》两部家谱所载人口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经历了从清初到民国初年两百余年的生存竞争后,只有少数的人能够拥有自己的后代,保持香火不断,而其他大多数人都陆续绝嗣,后世为数众多的子孙可能仅是极少数祖先的后代。不同支脉间人口繁衍的机会极不均衡,家族人口繁衍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落差。"支脉重构"方法的提出,为微观历史人口学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和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9.
孔氏家族的行辈取名镇里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孔子的后裔被称为“阙里世家”。清乾隆九年(1744)初,乾隆皇帝特赐孔府三十个字做为行辈,规定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这三十个字行辈取名;若有不依字序,随意取名的,概不准入家谱。这三十个字是...  相似文献   

10.
党红星 《东岳论丛》2006,27(1):199-200
中国家训文化具有四个特点:在教育对象上,家训具有从贵族向平民发展的特点,体现了家族教育向平民化发展的趋势;在教育内容上,家训由从重道德到重视道德、治生并重的发展特点,体现了家族教育的社会化趋势;在表达形式上,家训具有从只言片语到成文成系统发展的特点,体现了家族教育向规范化发展的趋势;在表现形式上,家训具有从粗糙到细腻发展的特点,体现了家族教育思想渗透性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试论宋代墓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以后的封建家族是以族产、家谱、祠堂为特征,这是研究者们所公认的。作为中国封建家族制度转变时期的宋代,封建家族组织是极不完善的。这时的私家修谱尚属初创阶段,族谱的修撰并不普遍;封建家族建祠祭祖至南宋中期,才由朱熹倡导,付诸实施的事例,至南宋末年仍寥寥无几,直至明代中叶,建祠祭祖才盛行于民间。在宋代封建家族用来团结族人,维系家族制度存在的精神因素中,墓祭是值得重视的。而以往的研究者在论述宋代家族组织时,忽视了墓祭的作用。因此,对墓祭及其在宋代家族中的地位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一、墓祭是宋代封建家族收族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谱牒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的瑰宝,家谱是一种以谱牒形式记载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形式。它是数千年里承载宗族活动最可靠最直接的资料,是除正史之外与地方志书具有同等价值的史料。著名史学家顾颉刚说:“我国史学领域有尚待开发的两个‘大金矿’,即地方志和家谱。它一向为治史者所忽视,实则其中蕴藏无尽有价值的史料,为正史所难于悉纪而不为人所知者。”家谱对于研究中国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人口史等具有绝对重要的价值。梁启超指出:“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  相似文献   

13.
徽州家谱作为记载徽州宗族主要历史的著作,有着自己的一套编纂理论与方法。通过探索编修者在家谱编纂过程中对编修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可以看出清代徽州家谱在体例继承与创新、编修材料考证与甄选、体裁多样的文献辑录、家谱功能宣扬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绩溪城西周氏宗谱》的编修秉承了前代的编修理论与方法,并有所发展。深入探究清代徽州家谱的编修特色与具体内容,对研究清代徽州基层乡土社会的变迁与转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家谱文献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家谱的起源、地方性特色、收藏、整理及价值的角度,对家谱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与分析,提出了作者的一些见解,认为家谱在当代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古代人物的研究、封建时代宗族制度的研究、移民问题的研究及增强海外华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宗族图像是中国古代祖先信仰的重要载体.宗族图像彰显了祖先的丰功伟绩和人格风范,同时也承担了一系列的社会和文化功能.在江西婺源甚至整个古徽州地区,无论是以祖先画像为中心的家族祭祀仪式还是以编纂绘制家谱为核心的修谱仪式,都是强化宗族成员对家族伦理秩序和宗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活动.它通过一系列的礼仪,来强化祖先形象,加强祖先与后世的联系,建立后世子孙的伦理道德观念,维护家族团结,提高宗族凝聚力.其促进了宗族共同体的建构,并对乡村治理起到规范秩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明清徽州家谱编修与徽商在近6个世纪的时间里相互影响。徽州家谱通过编修活动宣扬了良贾何负闳儒的理念,为徽商的经商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家谱的编修使徽商名垂后代成为可能,从而演化成为一种内在追求。家谱的修撰还为徽商子弟参加科举考试提供了重要的凭证,使他们能够通过商籍顺利入仕。在家谱成为徽商发展不可或缺因素的同时,徽商也为家谱的编修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明清徽州家谱编纂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社会的分裂动荡,家族教育的发展、兴盛及人性的相对解放,众多妇女成为家族文化教育的教育对象,造就了众若繁星的才女智妇;才女智妇们又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从事家族内的文化教育。在官学衰微的历史条件下,魏晋南北朝妇女积极参与家族文化教育,对于推动家族教育的发展、妇女个性的解放及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陈寅恪关于家族本位思想在中国文化体系中之核心.作用的观点,包括四个方面:一、在强调中国文化的家族本位特征时,在个体的小"家"与作为整体的"家族"之间,陈寅恪更重视"家族",认为后者对维系民族文化传统起到更关键的作用;二、家族之所以在中国文化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不仅因为其独特的维系文化传统、保存传统文化的作用,更是由于其特殊的情感纽带,使中国文人可以从中获取可靠的精神资源和人生动力.为此,陈寅恪才特别强调出身,重视渊源;三、家族本位思想,由于既是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又是构成社会制度框架的基础,因此不但适合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在现代中国也未完全丧失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如何对其实行改造利用,是一个尚未完成的课题.四、陈寅悟关于家族文化思想之形成不仅与其家族历史有重要关系,而且与其父陈三立的思想有继承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9.
族规家训是规范族人行为,维护宗族运行和体现宗族群体利益的民间法规。规范和教育族人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是明清徽州家谱中一些族规家训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规定族人要以四民为正业,禁止从事贱业;视读书和为士为四民之首业;在看待经商与力农问题上,有些族规家训明确主张经商事贾,也有宗族保持传统的农本商末思想,禁止族人经商;重视对族人进行择业和尽业等方面的职业教育。明清徽州家谱族规家训所见之职业观与全国相比,既有其共通性,也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教育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教育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 ,必须开展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 ,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对广州师院在邓小平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思想指引下 ,制订新教学计划 ,构建教学创新体系的工作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