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于光 《今日辽宁》2003,(1):22-23
辽宁著名的青年书画家张韶华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8岁时与其父张诚信(抗美援朝志愿军文艺工作者)学习文史、诗歌、书画.他经历38年坎坷的艺术生涯,筑就了以文史、哲美、佛道、儒家思想为基础,诗书歌画为顶峰的艺术金字塔,在书画艺术上取得了成功.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他全面研摹了中国历代书法名作,在此基础上对书法艺术的创新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他崇拜郑板桥的书风,又继承了辽宁省已故著名金石书画艺术家陈旧老先生"真草隶篆"融合在一起的书法艺术风格,独创了"怪体"书法.他认为,"中华民族的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和国粹,从象形甲骨、石鼓金鼎、隶魏正草,已历经数千年.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在人们信息交流中,不断地推动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然而,随着电子科技时代的到来,书法的实用性被电脑等现代的电子设备逐步代替,而书法的艺术性已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主题.早期象形篆字,主要表达物化象形之美.在行草时期,侧重表达心灵情绪写意之美.这些审美定律已为古今名家所完成,如何开拓书法艺术的新途径是当今主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汉代的书法艺术处于中国书法艺术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这显著的标志是汉代书法艺术已独立成为专门的艺术,中国书法的篆、隶、八分、章草、草书、真书在此时期已大体齐备,中国的书法理论已开始萌芽。研究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不仅要从中国古代的哲学与诗文中去寻觅,更要从古代的诸多艺术中去探微。中国的书法艺木乃是表达情操与美感的民族艺术,是一门最独特的民族艺术.书法的美学思想正是中国美学思想的一部分,书法中的美学思想又可沟通于诗、画、乐、舞、建筑等艺术,还可以从中窥探美的基本范畴,可以和西方美学里的诸  相似文献   

3.
鲁宁 《学术交流》2004,(8):134-137
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它有着悠久的历史。透视中国古代书法的发展演变,不同历史时期,跃动书家作品不同的韵律,呈现书家个人鲜明的艺术风格。这种韵律是书"法"化了的精神世界的外延,它具有人格化的艺术魅力,是书家从生活中汲取艺术营养和遵循艺术法度的统一;以抽象的手段抒情写兴,是书家创作的宗旨,也是书法传统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欧阳中石老师一生爱好广泛,博学多才,颇具传奇色彩。他著书达40余种,涉及国学、逻辑、戏曲、诗词音韵等多个学科,京剧为奚派嫡传,书法更是各体兼综、自成一家。因此,他曾戏称自己是"少无大志,见异思迁,无家可归",自谦的说自己"什么家也不是,只是个无家可归的教书匠"。在中国书法艺术教育之路上,欧阳老师功不可没。长久以来,书法没有被列入艺术门类而只是被当成二级学科。自1981年入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起,先生一直致力于建立书法艺术高等教育体系。1985年,先生参与创办了成人书法大专班,1995年设立了书法博士点,1998年设立了博士后流动  相似文献   

5.
正清中期,碑学大兴,书法艺术遂迎来崭新一页。传统文人的帖学书法与返璞归真的碑学书法相融合,造就出若干书坛大家,何绍基便是其中之一。学术界有一种说法,称何绍基为"清代书法第一人",实非过誉。无论其当时的艺术成就,还是其对后世书家的影响,都当得起这一名头。然而,在目前的艺术品市场上,与同代大家相比,何绍基却属于"后进"之人。其作品虽然被内行人们称道,收藏成交也算得活跃,但显然未能赢  相似文献   

6.
《求是学刊》2014,(4):116-121
在中国当代美学界有"南宗北邓"之称的美学家宗白华与邓以蛰对书法艺术意境都有精深而独到的理解,前者认为书法艺术意境追求的是一种以情景交融的形象来表征"情感生命"的本体境界,而后者认为书法艺术意境追求的是一种以心手相应的自由来表现"心灵自我"的本体境界。他们这种融通中存乎差异的意境理解在书法艺术的笔画、结体和章法形式中得以鲜明呈现,并从书法美学层面证明了"南宗北邓"之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名符其实。  相似文献   

7.
中国嘉德2014秋季拍卖会“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将推出中国拍卖史上首个大型王铎精品书画专场——“王铎的笔底毫端”.本场集纳王铎书法精品20件,其中包括11帧扇面、8件书画立轴和1件自书诗长卷. 20件流传有绪的佳作,包含大量珍贵的历史信息和艺术价值,能够梳理王铎书法艺术风貌,并且对王铎的生平交游、帖学成就、自作诗文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本专场的推出,无疑将促进王铎书法艺术研究的深入,也将有力呼应和提升书法收藏的市场表现.  相似文献   

8.
张永刚 《社科纵横》2011,26(4):115-116,131
在当代书法艺术生存状态转型的背景下,行书作为书法的主要组成,逐渐成为书法发展和表现的主体。行书在继承和扬弃传统经典的同时,不断吸收当代视觉艺术理念与技法,行书创作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时期。展厅效应和竞争规则使行书创作必须适应当代环境和要求。当代行书的发展需要国家的支持和书法界的共同努力,时代选择了行书,行书表现了时代,行书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表现,将发挥出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灰箱:诗的空白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忠山 《学术交流》2008,(1):151-154
诗的这个"灰箱",实质上是一个载负着审美模糊信息的诗的"空白结构".这个结构与绘画艺术中的"空白"、书法艺术中的"飞白"、舞蹈艺术中的"定格"、音乐艺术中的"休止"、戏剧艺术中的"静场"一样,具有其他结构所无法替代的独特艺术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青岛画报》2011,(5):59
王斌,山东烟台人,字柏林,号云居山人。1986年进修于山东省师范大学书法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黄河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1998年楷书获全国欧阳询书法艺术大赛金奖1999年楷书获国家人事部全国书画交流一等奖2005年入选山东省首届刻字艺术展2005年入选第五届中国书协新人新作展  相似文献   

11.
正李玉刚,著名左笔书法家,中国左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CCTV一品牌聚焦2015中国好品牌十大创新书法家之一,中国领导干部书画院山东分院院长。他的事迹和作品曾多次被中国艺术头条和水墨中国报道。2016年初,他在央视春晚上左笔挥墨,向全球华人送出新年祝福。李玉刚幼年在著名书法家兼北京大学教授的伯父家里度过。自小就受到书法艺术熏陶的他,拜访过中国书法泰斗欧阳中石、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王元军、荣宝斋画院院长唐辉,临摹过清代江南八怪之首高凤翰等多位书法大家的作品。他勤学苦练,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创出了灵活多变的蝌蚪体、圆润饱满的平安"福"以及流畅稳健的万岁"寿"等多种  相似文献   

12.
由兴波  孟伟 《唐都学刊》2005,21(3):86-88
苏轼对中国诗歌书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苏轼的书法艺术观中核心思想是尚"意",书法中真正融入了创作者的艺术情感、个人气质、学问才识,着力突出书法中蕴含的内在精神.他完成了对唐人尚"法"思想的反叛,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艺术观,开辟了宋书的新面貌.  相似文献   

13.
刘健 《社科纵横》2002,17(1):73-74
中国书画艺术是我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 ,我国古代历来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本文从书画艺术的历史渊源、用笔方法及审美境界三个方面来阐述了书法和绘画的关系 ,即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国俊 《社科纵横》2003,18(6):62-63
“双百”方针在书法艺术活动中表现为作品风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书法艺术研究中表现为思想观点方法的多元性和科学性 ;在书法艺术实践中表现为对广大民众的普及和对专业层次的提高。以“双百”方针为指导 ,就能正确认识书法艺术实践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健 《社科纵横》2005,20(6):153-154
中国画由于文人的参与,渗入了书法、文学等诸多的艺术形式,它们之间互相丰富、互相渗透、融会到一起而形成了一种综合性表现性艺术,即中国书画艺术。本文从诗、书、印三方面来阐述与中国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现代艺术实践的诸多创新和实验使传统美学理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艺术和非艺术界限的模糊迫使美学家们对艺术定义进行重新思考.丹托的艺术界和迪基的艺术体制理论使我们的关注从"何为艺术"的关涉艺术内在属性的本质主义追问转移到"艺术品资格何以获得"的体制性的外部研究上来.美国社会学家贝克进一步发展了迪基的体制论,将艺术世界视为艺术实践的参与者在惯例的作用下反复合作的动态关系网络.无论是在后分析美学还是实证社会学的路径下,"艺术界"理论的演变给当代美学指明了一条新的思路,即摆脱传统哲学思辨的束缚,重新审视艺术与社会历史语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吴天祥 《唐都学刊》2010,26(6):117-120
笔墨游戏式的"书法画",甚至衍绎出的"行为书法",是一种"文化失根"表征;错别字满篇的所谓书法,是典型的文化缺失症。我们应积极作为,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中国书法并不因为汉字规范化遮蔽其艺术性,相反,汉字演变发展史证明,每次的规范化举措,反而给书法艺术创作注入了活力。规范化的标准草书,或许会对中国汉字的改革和发展开辟出新途径,对书法文化的现代性提供多元思考。  相似文献   

18.
王仲生 《唐都学刊》2011,27(6):85-88
当代中国书法艺术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而且更有它质的内在规定性,当代审美意识的建构是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核心所在。所谓老庄与禅支撑了当代中国书法精神特质的观点,是一种精神的错位,时代的倒置。  相似文献   

19.
正北京匡时2016精品拍卖会共推出包括"精品书画专场"、"百年遗墨——二十世纪名人书法专场"、"扇画小品专场"、"近现代及当代书画专场"、"古代书画专场"在内的五大专场,近千件拍品联袂呈,为新老藏家奉献一场清新明雅艺术之旅。"精品书画专场"甄选佳作近五十  相似文献   

20.
正李永亮,字久明,古墨苑主,现为中国传统文化诗书画协会理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笔耕不止,临读各名家碑帖,主要研究古代文字,善写各体篆书兼写行草和行楷。近年来有500余幅作品被有关单位和个人收藏。小篆《百福图》在2013年7月中国神十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工艺书画展中获银奖,并被授予"书法艺术终身成就奖"称号,作品入选《态出书画艺术名家大典》。六国巡展后在香港义拍,义拍款全部捐给希望小学,被授予"中国慈善书法艺术爱心大使"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