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指出,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相继发生,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形成的经济生产模式已走向末路.把自然当作“资源”开发利用的旧有思想观念则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所以,我们要探索一种新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圈意识”,以及新的可持续能源使用道路,以此为基点推动一场新经济革命.在这一进程中,政府角色非常重要,政府职能迫切需要再定位.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位畅销书作家,杰里米.里夫金保有同时代人罕见的乌托邦精神、受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熏染、拥有娴熟自如的跨学科研究能力以及服务现实的自觉性,这些品质构成了他观念创新的核心来源。《第三次工业革命》又一次展现了里夫金惊人的观念创新能力。在这部著作中,他直面当前社会问题,并以自己的学识和观念创新,来努力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可行方案,积极推动社会朝着自己认定的美好方向前进。这些品质无不体现了传统公共知识分子敢于担当的历史使命感和救世情怀,值得我们敬重和省思。  相似文献   

3.
在里夫金看来,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传统的劳动形式发生了重大转变:首先,对于小部分就业人员而言,他们的劳动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体力劳动,而是转变为以智力和情感为基础的协作劳动,后者不再是传统的雇佣劳动了,这是“工作的终结”的第一层含义;其次,随着普遍智能的运用,传统工人劳动必然会被机器取代,信息时代将是传统工人终结的时代,也是雇佣劳动消亡的年代,这是“工作的终结”的第二层含义;再次,第三次工业革命虽然终结了传统的一切劳动,但它所推动的“第三部门”,将会吸收全部失业劳动力,实现对传统劳动的全面解放和救赎,转变为一种以人际交往为目的的深层游戏,这是“工作的终结”的终极含义.然而,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里夫金显然低估了资本霸权的建构能力,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认为,世界正在酝酿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即所谓“第四次工业革命”,或称为“第三次浪潮”。主要论著有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1980年出版的《第三次浪潮》(最近在我国已有中译本出版),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内斯比特1982年出版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此前,还有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1973年的《后工业社会的到来——社会预测尝试》一书等。最近美国《芝  相似文献   

5.
对于新工业革命的分期和提法上,国外学者议论很多,说法不一。 一、美国社会予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认为,当代美国社会最根本的变化是进入了“信息社会”要有三大趋势: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从集中转向分散;从国家经济转向世界经济。 二、美国科学家科塔莱克提出的概念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其划分是: 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其基础是在英格兰用煤炼铁和纺织工业机械化。  相似文献   

6.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纷纷启动了"再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这意味着,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不再是一种幻想,而是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与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工业4.0范式略有不同,施瓦布从技术-社会范式入手,将这次产业升级界定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在物理、数字和生物技术的融合下所引发的一场深入的、全面的、系统的社会变革,它在内涵上不仅包含前两者,在意蕴上更为丰富和饱满。施瓦布坚信,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对当前的工业、商业、政治、社会和国家治理模式等产生颠覆性影响,从而开启以智能生产、创新驱动、数字集成、共享经济、弹性工作和灵活治理等为核心特征的新范式。《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价值。今后一个时期还应当从核心竞争力、实施路径、人口优势、城市发展和国家治理五个方面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为未来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转型提供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读《庄子·让王》——并论“越人三世弑君”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子·让王》篇是庄子后学著作 ,其所述尧欲让王位于子州支父及子州支伯之事 ,反映了庄子后学由无为向有为的思想发展。庄子后学的入世派则将道家的“无为”思想注入“有为”的内核。《让王》篇首章的主旨在于宣扬贵生与入世的主张 ,其思想与“外篇”“杂篇”的相关议论吻合。《让王》篇蕴含了不少入世与有为的思想 ,将其完全视为隐逸者说 ,是不可取的。《让王》篇的“三世弑其君”的“三世” ,指在越王搜之前的越王不寿、翳、诸咎三世。这三位越王被弑事皆见于古本《纪年》的记载。《让王》篇为论述“贵生”的道理 ,无意中保存了越国历史上一条重要史料 ,对于研究古本《纪年》、《吕氏春秋》、《淮南子》等的相关记载以及考订越王世系 ,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社科资讯     
我市五名作者在陕西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获奖在陕西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中,我市五名作者的四项成果获得表彰,其中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他们是:宝鸡市社科研究所副教授赵海林参与完成的《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荣获二等奖;宝鸡文理学院教授张全省的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论》荣获三等奖;宝鸡文理学院教授苏振武、杜德栎的著作《陕西人才开发与经营方略》荣获三等奖;宝鸡文理学院教授王志刚的著作《发展地方高校科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荣获三等奖。宝鸡建城历史取得共识2007年6月下旬…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郭店楚简材料的十四篇儒家著作和四篇道家著作,探讨其中的儒道思想.其儒家思想观点包含四个方面:第一是对个人的认识,第二是对社群的认识,第三是对政治的认识,第四是对自然的认识.文章认为郭店楚简儒家思想反映早期道儒两家思想有共同之处,道家的“反儒”性质并不明显,当时可能存在一种综合儒道思想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探讨了宇宙自然、社会政治、人生意义等许多哲学意义上的重大问题.其道家哲学思想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宇宙论的有关论述,第二是自我修炼的有关论述,第三是政治思想的有关论述.郭店楚简道家思想反映早期道儒两家思想有共同之处,道家的“反儒”性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帛书《易传》大抵上反映了战国末季至汉初的易学思想,一方面它与今本《易传》存在很大的共通性,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孔子的易学思想.在《周易》解释上,《要》、《衷》二篇提出了“以德知《易》”和“以德占《易》”、“拟德而占”的观念,反映了孔子先其德义而后其祝卜的思想.《衷》提出了“《易》之义萃阴与阳”的命题,不但与战国末至汉初人们对《易》义的概括相合,而且纳入了“五行”的概念.帛书《易传》的阴阳说属于宇宙论性质,它将天地、阴阳、动静、刚柔和文武等构筑为一个有序的观念系统,并聚集在乾坤二卦的内涵中.帛书《易传》包括八卦卦气说和《损》《益》卦气说,二者均为其阴阳说的表现.帛书《易传》十分重视乾坤说,《衷》有“三说”和“详说”,不过在内容上与《文言传》不同;而《二三子》则反复阐述“龙德”,重视其“神圣”之义,这是为其政治哲学服务的.总之,既要看到帛书《易传》对今本的继承,也要看到二者的区别,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汉初易学的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11.
《共产主义信条草案》连同有关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四个文件,在失传了一百二十年之后又重新被人们所发现,这对于研究国际共产主义动运史,弄清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的若干史实,确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据说它是按照恩格斯的手迹石印的,这就更加引起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和浓厚兴趣。自从1968年以来,国内外风行着一种普遍的看法,即认定《共产主义信条草案》是恩格的著作。因此,人们很自然地把《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看作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稿本、第一个思想阶段。于是,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在叙述《共产党宣言》的形成史时,便有了“三个稿本”、“三个阶段”的说法。究竟《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的作者是谁?是不是恩格斯?对于这个问题,目下国内多数的研究者似乎没有什么疑义了。  相似文献   

12.
初唐四杰之称究竟始于何时?唐代史料中无正面回答,迄今所见的国内文学史家们的著作中大致有三种意见:一种是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提出的“高宗至武后初年”说;一种是文学研究所编的《中国文学史提出的“唐太宗贞观中年以后至武后当政期间”说;第三种可以称为“麟德说”,刘开扬先生在《唐诗通论》中定为“龙朔(661一663)和麟德元年间”,何林天先生则考订为“麟德二年”(其文载《光明日报》“文学遗产”588期)。拙意此三说皆难成立,现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3.
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这篇光辉著作里,提出了“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的科学论断,为人民军队的建设指出了方向。认真学习毛主席这篇马克思主义的文献,对于我们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完成华主席提出的“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海国图志》对“幕末”日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国图志》对“幕末”(1603—1866年为德川幕末,设在江户)日本的开国思想,影响至大,已由前人研究指出。其影响,概括有三:一、这一著作,使“幕末”日本知道世界上有军事大国欧美列强的存在。二、这些列强,以武力为背景逼迫清朝对外开放,从而对奉行锁困的日本提出强大警告。三.日本出现了受这一著作启发的众多开明人物,他们形成了肩负明治维新事业的阶层。  相似文献   

15.
黄宗羲的心学思想在其成熟过程中,受到同为蕺山后学的陈确、董吴仲、恽仲升等人的影响,其中又以陈确思想的影响最为关键.在陈确思想的影响 下,黄宗羲逐步放弃了他在早期著作《子刘子行状》中所坚持的本体即是“未发之中”的观点,而将关注的视线由先天的本体释读转移到后天的工夫落实上,并最终于《明儒学案·自序》中提出了以“工夫所至,即其本体”为思想宗旨的心学观点.在这种转变中,源自时代的思想压力与陈确思想的启发,是黄宗羲得出这一结论的两大原因.  相似文献   

16.
易经是我国远古一部深遂的思想理论著作。由于年代的久远,易经体系无论是语言表述上还是存在形式上与现代理论都有较大差别,而这极大地妨碍了我们对易经思想真谛的认识。为此,笔者经多年研究,用公理方法给出了易经的一种现代诠释。笔者发现,易经的整体思想,在孔子“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入科”(《系辞》上传)和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中得到了较好的解释。先看“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思想。易是什么?在八卦理论中,易是中国古代哲人对宇宙的…  相似文献   

17.
在前一阶段中,不少人都认为“社会学”这一名称是资产阶级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于1838年在新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并使用的;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有一种说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没有使用‘社会学’这个名称”。这  相似文献   

18.
“伦敦笔记”是马克思在1850年进行第三次政治经济学研究时所写的摘录性笔记,为其后写作政治经济学著作做了直接的准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其中,最有意义和价值的是马克思对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一书的再次研究,并在货币数量论、级差地租理论和价值理论三个维度上获得了重要认识,第一次破除对李嘉图学说的“迷信”.这不仅标志了马克思当时对社会过程的客观历史规律的认识程度,而且直接影响着他接下来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 《船山全书》——王船山全部著作的新中国版,目前正在积极筹备.湖南省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已经组织了《船山全书》编辑委员会,并聘请了全国知名学者多人担任顾问,开始工作。三百年来,对整理出版王船山全部著作曾经有过四次重大的努力。第一次在清康熙年间,由船山次子王敔分批刊刻船山著作十余种于衡阳。现归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收藏的《老子衍》等五种著作,封面总题曰《王船山先生书集》,并镌有“湘西草堂藏板”字样,就是当时集印的遗存。第二次在清道光年间,由湖南学者邓显鹤、邹叔绩等汇刻船山经部著作十余种,称为《船山遗书》。数年后又由俞焜补刻子、集部著作五种。合计二十四种,一百五十七卷。第三次在清同治年间,由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以更大的规模汇刻于金陵,仍称《船山遗书》。数年后又在湖南补刻六种,共收著作六十二种,二百  相似文献   

20.
商伟的《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儒林外史>研究》一书,综合运用文本细读、文献考证和文化分析的方法,探寻《儒林外史》的文本逻辑,指出该书展现了十八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从把整顿社会的希望寄托在“礼”到对“礼”产生怀疑的心路历程,其基本特点是“无边的怀疑”,属于一种“开放性写作”,对《儒林外史》在当时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作出了准确定位,并循此思路对《儒林外史》的结构特征、叙事方式以及第五十六回的真伪问题作出了新的解释和分析,是《儒林外史》研究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