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里夫金在可再生能源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意义上提出了一种对于“新经济模式”的未来预测.其中融合了他在《欧洲梦》、《工作的终结》等著作中已经提出的相关思想,并在方法论上贯彻了《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中提出的“能源机制决定论”观念.在具体的政策建议层面上,里夫金的著作不失其思想价值,但在理论方法的考量中,《第三次工业革命》暴露出其自身的困境.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言,这是值得认真对待的.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五十年代,出现了新的产业革命或“第四次工业革命”。创造学就是伴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出现而兴起的。可以预料,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实行全面改革和开创四化建设新局面的过程中,创造学在我国将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途。创造学伴随“第四次工业革命”而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的创造才智空前活跃起来。本世纪中叶以来,科学发现与日俱增,技术发明层出不穷,结下了无数举世公认的硕果。请看有代表性的五个科技领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认为,世界正在酝酿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即所谓“第四次工业革命”,或称为“第三次浪潮”。主要论著有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1980年出版的《第三次浪潮》(最近在我国已有中译本出版),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内斯比特1982年出版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此前,还有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1973年的《后工业社会的到来——社会预测尝试》一书等。最近美国《芝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十分重视对社会“物质基础的形成史”的研究。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英、法、德、美、俄等国先后发生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完成了从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工业的过渡。这是社会物质基础形成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恩格斯在一八四五年《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导言中,首次使用“产业革命”(即工业革命) 的范畴,对这一历史过程作了高度的评价和科学的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研究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详尽地论述了工业革命的经济必然性,阐明了社会的经济、政治变革与生产力革命的辩证关系。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批判林彪、“四人帮”“上层建筑决定论”的犀利  相似文献   

5.
对于新工业革命的分期和提法上,国外学者议论很多,说法不一。 一、美国社会予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认为,当代美国社会最根本的变化是进入了“信息社会”要有三大趋势: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从集中转向分散;从国家经济转向世界经济。 二、美国科学家科塔莱克提出的概念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其划分是: 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其基础是在英格兰用煤炼铁和纺织工业机械化。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来临,对于我们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大家知道,人类历史迄今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笫一次开始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即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称工作机和动力机革命;第二次开始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相似文献   

7.
当下全球正处于技术和产业发生深刻转变的时期,这一深刻转变,预示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来临。此次工业革命与前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差异表现在创新范式上,前者为组合式创新范式,后者为采摘果实类创新范式。创新范式的巨大差异,使得第四次工业革命有着不同于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逻辑,其进程难以通过采取通用技术或主干技术分析这类方法加以把握,尽管这一方法对于分析前三次工业革命是适用的。作为融合多种新趋势的突破性式技术创新,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突破的总体方向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着难得的"直道超车"的历史机遇。为了抓住这一机遇,中国既要发挥好市场的力量,也要通过政府这只"无形之手"发挥好产业政策的作用,但面对新的局势,不能简单地直接搬用过去产业政策实施中的成功做法,而必须与时俱进,对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产业组织政策进行新的筹划和必要转型,以提升中国适应、参与和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起因,有其内部(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前提)和国际各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甚至与中国农业技术与纺织技术的间接影响、启发有关。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是工厂制度的确立,它产生了两个新的阶级。因此它含有技术革命与社会革命两方面的内容。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功,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矛盾也连渐暴露出来。“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在汉语中是有联系但又有曲别的两个概念。英国工业革命的经验之一,要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和充足的资金是必备的政治、经济前提.  相似文献   

9.
<正>广东建立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战略构想的推出,把东莞市发展经济的视野扩大到一个更新更广的领域,客观上要求我们对整个经济发展进行一次新的定位,以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东莞建设成高新技术产业区。这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儒家思想与当代环境、意识颜炳罡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同自然的斗争在一片凯歌声中进行着,当人类仍陶醉于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胜利之时,自然对人类的暴虐早已发出了严重的警告甚至给予了报复:南极上空的“臭氧洞”日见增大,全球性气候变暖,酸雨连绵,...  相似文献   

11.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对生态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以“工业革命”为标志的所谓的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使人类对大自然的统治和掠夺到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当代社会生产力充分发展,经济全球化加速,西方国家普遍实现了现代化的背景下,有了新的更加复杂的形式,生态危机也日益显现。针对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国外马克主义者对生态问题也开始了自己的关注和思考,“法兰克福学派”与“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以及其他的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都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试论玄学中“自然”的儒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二宇在先秦就已出现.最早见于《老子》中,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在先秦大都为道家所谈及,儒家则大多避而不谈.《论语》、《孟子》中皆不见“自然”.而“自然”在《老子》中则出现了,《庄子》中出现了七次.道家的“自然”含义主要有二:第一指天然的、万物的本然状态,“以辅万物之自然,而非敢为也.”第二指无意识、无目的、无为无造.“莫之命而常自然”“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自然”是道家手中的一张王牌,用以反对儒家.儒家积极入世,道家则遁归“自然”.老子把“自然”和道联系起来,“道法自然”,而道和仁义是相对的,“大道废,有仁义.”庄子亦云“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他说,古代之人“在混芸之中,与一世而得澹漠焉”.当时“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不得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时的人们“莫之为而常自然.”至是后来的人们破坏了这种“自然”,出现了圣人,发展出了仁义,才导致了人与人争夺,社会混乱.因此道家主张绝圣弃智,遁归“自然”.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若干理论问题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知识经济(“KnowledgeEconomy”的直译)这一概念的出现来看,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重大变迁。在此之前,人类已经经历了两场大的革命。一次是农业革命,一次是工业革命。知识经济的兴起,则将在人类历史上掀起一场新的革命。这场革命,将以无比巨大的威力,把人类带进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所面临的一场最伟大的革命。工业革命导致了资产阶级与它的对立面工人阶级各自地位的确立与发展;这场革命,将导致如同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F·德鲁克(PeterF·Drucker)所讲:知识社会的产生及其该社会所依赖的知识工…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中国曾多次触及工业革命的大门,却一次又一次地失之交臂。在现象形态上,是因为“社会”缺乏对科技的需求和供给;然而社会对科技的需求和供给在其本原上不仅是对应的,而且也是符合人的本质特征的,也即科技是一种“自动发展的社会状况”。是故,参详“李约瑟之谜”,或当深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传承与某种“哲学思考”中,如是,人们也许能找到某种“必然”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刘刚 《天府新论》2019,(4):8-11
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与网络空间的发展高度相关。与前三次工业革命不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础是网络空间的发展。由于目前的网络空间更多地表现在服务业领域,而不是工业领域,它是否属于工业革命的范畴还有争议。但我们认为, “工业革命”一词已经属于一个与科技革命及其产业化相关的概念,与科技革命及其产业化是否发生在服务业还是制造业无关。在Web 20阶段,中国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世界上处于先进水平,为我们发展数字和智能经济奠定了数字生态优势。因此,基于网络空间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率先发生在中国。  相似文献   

16.
在神话的崇高原型中,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与确立,人作为主体已初步意识到同客体自然的分离和对立。人意识到自然的异己性,认识到后者对自己的威胁,二者力量对比的悬殊使人感到自己的渺小,于是求助神以超越自己的渺小,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这就形成了原始崇高.崇高原型的实质就是人类“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因此,原始崇高并不是实践中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体现,而只是想象状态中崇高主体人对崇高客体自然精神上的超越。神话中的崇高原型演变为近代崇高.近代崇高是在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之下形成的,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人的力量,人类摆脱了对自然的依附而成为了后者的主宰.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进程中确证了自己本质力量的崇高,这种崇高不仅是精神力量方面的,而且是物质力量方面的,并且精神力量的崇高是通过对自身实践力量的自信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成功,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结构出现了日益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人口爆炸、食品短缺、资源衰竭、环境恶化、气候异常、灾害频繁等等,这些属于生态经济性质的问题日益威胁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安全.地球生态经济系统陷入恶性循环的生态危机中,尤其是丘陵地区农村生态危机更为严重.生态环境系统的人为破坏,越来越危害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球,危及到我们生活和生产的环境,人们不得不认真地对征服自然的“伟大胜利”进行全面而彻底的反思.本文旨在探索在一种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发展观上,选择适合丘陵地区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世界上关于新的工业革命的情况众说纷云,诸如“第三次技术革命”、“第三次浪潮”、“第四次工业革命”、“新技术革命”等等。虽然说法不一,动机各异,但其基本根据却是共同的,即这场新的技术革命是从信息工业,主要是以微电子技术为代表,包括新型材料、新的能源、工业机器人以及激光、光导纤维、生物工程、海洋开发、宇航工业等新兴科学技术为标志的。这些最新技术的应用将对整个产业结构、传统工业、未来生活方式以及整个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新技术革命给我们带来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现在已经突破的新技术和将要突破的新技术,广泛运用到工业生产领域后,将促使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这个新的动向,对于正在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我国、我省人民来说,确实既是一个机会,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新技术革命面前,世界各国包括一些工业发达国家都在进行工业结构调整,某些传统工业甚至所谓历史上的支柱产业日益衰落,而新兴产业却在高速度发展。从经济发展阶段和我国现实情况看,我们的传统工业尚处于发展时期。在今后若干年内,传统工业仍将是我省工业的主体,也是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翻两番宏伟目标的主力。与此同  相似文献   

19.
一科学技术进步对整个社会生产的影响是明显的,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但是,对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比例关系的影响却是比较复杂的。以前的经济学家曾经认为,科学技术进步必然引起第一部类生产优先增长。这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是正确的。但是,并不是在一切情况下都是如此。在历史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是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开始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它的工业生产,需要有探察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和自然力的活动方式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90页)因此,和当时的生产有密切关系的物理学、数学、化学等学科,在这一时期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所谓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就是资本主义的机器生产为主的工厂逐步代替手工技术为主的手工工场的革命,它首先是一次重大的生产技术革命。在工业革命时期,生产技术的进步是巨大的、带根本性的。列宁曾经说过:“从手工工场向工厂过渡,标志着技术的根本变革。”(《列宁全集》第3卷,第411页) 在这样一个“标志着技术的根本变革”的历  相似文献   

20.
自德国提出工业4.0概念以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就开始受到广泛讨论,但对于何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应如何参与或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迄今仍众说纷纭。对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内涵与特征的科学把握,与中国能否利用好这次历史性机遇、避免重蹈前几次工业革命的覆辙关系密切而显得至关重要。通过比较分析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可以发现,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一次聚合了四大趋势的破坏式技术创新,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应以双轨战略和双轨机制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