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权的现状与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居世界首位,农村老年人的权益保障是重大的民生问题,需要多视角的研究。从法学视野看,当下我国的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体系还有待修改完善,现有的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模式也有可发展之处。当代中国,农村老年人法律权益保障的关键在于明确养老保障的义务主体,注重对老年人精神权益的保障,建立起以自我养老保障为主体、以政府养老保障为主导、以社会参与、全民关怀为补充的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任何知道案情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为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国家立法以及学者研究都在努力通过各种措施维护证人权益,包括人身保护和经济补偿等,但证人面临权益受损的潜在威胁是不可忽视的,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将作证作为了解案情者的法定义务,应当找出其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3.
论父母监护缺位与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障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秋香  欧阳晨 《学术论坛》2006,(10):137-140
由于父母监护缺位,农村留守儿童的受照顾权、生命健康权、受教育权及发展权等权益遭到严重损害。要切实保障其权益不受侵害,使留守儿童群体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父母应以儿童利益优先,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应加强经济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变不合理的制度;应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对儿童权益保障的系列法律,使儿童权益的保障依法进行。  相似文献   

4.
保障农民权益:理论依据、保护原则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切实保障我国农民权益,需构建基于科学的理论依据、保护原则与路径选择的系统性政策分析框架.应以农民主体地位理论作为保障农民权益的法理基础,以农民权利理论作为保障农民权益的基本依据,以和谐共享理论作为保障农民权益的内在要求,以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作为保障农民权益的出发点,以城镇化、工业化互动发展理论作为保障农民权益的指导路径.现阶段农民权益保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权益确认原则、广泛覆盖原则、适度保护原则、动态调整原则.保障农民权益的路径选择应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城镇化、工业化良性互动发展为路径,着重构建"三主体、双机制"的保护模式,为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5.
制定我国《农民权益保障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海晶 《江汉论坛》2005,(3):135-137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他们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力量。但农民长期以来因具体权益保障法律的缺位以及其他种种原因而处于弱势地位,如何制定《农民权益保障法》的问题已提到国家立法的议事日程。该法应该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作为其立法宗旨,确立平等原则和特殊保护原则。该法权利体系构建的重心是农民所应具有的各项权利,义务体系构建的重心是国家机关、社会公共组织所应承担的义务。在制定该法的过程中要协调该法与其他相关立法的关系,避免立法抵触和重复立法。  相似文献   

6.
切实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是宪法修改中应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就是要保证占人口绝大多数人民充分享有自己的民主权利和合法利益,从而对危害绝大多数人利益的极少数人实行专政。宪法上应规定所有公民权益中的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基本的权利和义务,一经宪法固定下来就取得宪法保障而不受侵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第三人侵权情形下的安全保障义务制度变得日益重要,《侵权责任法》第37条应运而生.然而,该条规定略显原则与粗放,因此司法实践应扩展安全保障义务主体、确立安全保障义务内容的个案确定路径、并在过错责任的原则下进行举证责任倒置,明确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的是次位责任且其有权向积极侵权人进行追偿.  相似文献   

8.
汶川5.12大地震后,灾害移民问题引人注目.灾害移民作为一种具有生存性和发展性双重性质的移民,其权益的识别与保障对于重建与发展、社会稳定与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灾害移民权益与保障主要反映在其生命权、发展权、环境权、知情权、平等参与权、受助权、和谐权等方面,由此,政府在移民权益维护方面应负起法律保障、组织保障、经济保障、社会管理、环境保障、人权保障等责任.  相似文献   

9.
重建与创新:传统孝文化的老年人权益保障功能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孝文化以"善事父母"为要义,以道德和法律合一的表现形式,在历史上充分发挥了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功能.在当代,孝文化的重建对中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有着特殊意义.从老年人权益保障着眼,孝文化理当进行观念创新,争取得到强有力的国家支持和社会认同,实现从人伦文化到人权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农民权益保护问题及其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权益的保护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农民权益得不到充分有效保护,其根源就在于法律制度上的缺位.保障农民权益,实现农民权益,必须加强农民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已经建立了农民工权益保障组织领导、政策措施和目标责任体系,下一步应当完善农民工工作机构,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集中解决涉及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符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险方式,为农民工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的社会救助,加快农民工权益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农民工政治权益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农民工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从而构建完善的河北省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宏观调控的角度,论述了如何对妇女权益进行保障,即通过保护妇女的就业权来保障妇女的权益.通过对我国妇女及国外妇女就业现状的分析,进一步论述了如何完善保障妇女就业权的法律.  相似文献   

13.
保障研究生权益并使其管理制度化是有效保障研究生学习、生活的制度保障,并且有助于我国依法治校。本文从研究生权益保障存在的制度问题出发分析了其原因,并从加强师生权益保障的制度化意识、完善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建立研究生民主参与权益保障制度建设和加强研究生权益保障管理制度化的监督四个方面切实保障研究生权益。  相似文献   

14.
陈五洲  陈方 《理论界》2006,(6):210-211
跨国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表现为社会保障资格确认的纠纷和社会保障待遇支付的障碍。这些问题在影响劳动者合理流动的同时,还严重侵害了他们的权益。社会保障国际合作通过确认社会保障管辖权、使用累计法和比例支付法能有效解决跨国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在我国,社会保障国际合作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法律基于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目的,要求经营者承担安全保障义务的范围是甚为广泛的;但经营者并不是消费者所有风险的保险人,经营者仅就"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对权利主体承担相应责任."合理限度范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立法上并未对其做出具体的规定或解释.面对纷繁复杂的案件,本文认为,在界定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的"合理限度范围"时,应结合具体的案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来加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王强 《江汉论坛》2007,1(10):83-87
中国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立足苏区实际,对广大雇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益给予全方位和多层面的保障,既为雇工参政议政创造了条件,也极大地提高了雇工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深入剖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保障雇工权益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可以为当前更好地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工人权益和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虽然安全保障义务的相关规定引入我国已逾十年,但学理上依然未形成一致观点,在实务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从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之内涵入手,分析该侵权责任的责任承担方式与归责原则.基于此,结合我国现行《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提出违反我国安全保障义务而产生的侵权责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劳动对象和经营基础,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是农民权益保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然而在我国土地征用实践中,由于对征用基础的"公共利益"界定不清,导致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农民的权益难以保障,农民利益严重流失.要保护农民的利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19.
夫妻财产制立法原则及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苇 《东南学术》2001,(2):31-36
本文通过考察现代夫妻财产制的立法宗旨,指出现代夫妻财产制的立法原则有四:约定先于法定原则;夫妻双方的财产权利和财产义务平等原则:保障弱者利益原则;保护夫妻合法财产权益与维护第三人利益相兼顾原则。以此为指导,研究我国夫妻财产制修改中的若干问题,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外国立法经验,提出立法建议并分析其理由,以供我国立法机关参考。  相似文献   

20.
建国六十年来,新中国的民航立法经历了六个发展历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民航法规体系.民航立法表现出了内容上突出安全、形式上突出民航规章、注重与国际接轨和遵循一定的立法程序等特点.但民航立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部门利益化倾向、某种程度的相对滞后、权利、权力、义务、责任规范有失平衡和可操作性欠佳、与实际执法有所脱节等弊端.今后,我国民航立法应当向综合交通运输法规体系、军民航法规一体化、加强低空空域管理和消费者权益保障的立法趋势和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