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人类学学科的视野观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不吝为学科理论前沿和人类学家参与国家战略的需要.人类学学科本身对传统文化的特别关注,以及在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全球化语境下对中国遗产运动的反思,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探索研究提供一个全新而广阔的视野.以人类学者的讨论和共识,基于对人文价值的反思与再思考能够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的人类学转向是对当下我国遗产文化事业的反思,以人类学的眼光树立新的人类遗产意识的探索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民日报》1987年10月20日,刊登了一篇介绍欧洲跨文化研究院院长皮雄博士北京之行的报导,题目是《需要另一种文化的批评》.大意是说,阿兰·勒·皮雄博士(Dr.AlainlePichon)强烈地感到欧洲文化可能出了些毛病,便亲自跑到北京,希望借华夏文明的智慧为欧洲“号号脉”.这篇报导所内涵的“中华”思想的某些色彩,姑且不去说了,它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皮雄博士拜访了我的导师——早年曾留学法国的我国人类学家杨堃教授,受杨先生的影响,我自然对来自法国人类学的信息倍加留意,因为在欧洲,法兰西民族的确是一个出思想的民族;在当代,法国的人类学也是很有成就的.二是因为皮雄博士果然带来了一个极有魅力的构思.  相似文献   

3.
人类学家若想立足,就必须有自己的田野.就像列维-斯特劳斯说的那样:"每一项人类学的事业都是从这里开始."自马林诺夫斯基之后,几乎所有的人类学家都走向田野,在参与当地人事务和生活中进行学术观察,然后根据自己的田野工作资料撰写民族志,构建相关理论."参与者观察"的田野调查方式对于人类学者而言是其安身立命之所在.由于人类学的传统研究对象往往是一些前工业社会(在此不排除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在二十世纪后半期已经扩展到工业社会和所谓发达社会),因此乡村社会经常成为人类学者选择研究的场合.乡村社会之所以会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传统内容,不仅仅是因为一个小型的乡村社区,如村庄,更容易进行人类学式的整体性描述和分析,还因为乡村社会及其变迁蕴含着人类社会的一些通则,并且能够指示现代社会的由来及路径.  相似文献   

4.
他者的人类学及其本土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学与它诞生地的西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它所体现的是西方二元对立的宇宙精神———主体因他者的存在而得以确立 ,但它又绝非只是一种西方的学科和思想 ,因为在中国的少数民族研究中也可以找到其对应物。随着文化的本土化发展 ,西方人类学者不断地对人类学学科作出反思 ,国内几代人类学者在关注与西方文化观念构成差异的非西方文化问题时 ,也对人类学的本土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重视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一方面强调特定文化是适应环境的产物,另一方面也强调象征体系对环境的能动作用.通过对近期中青年人类学者关于生态人类学的研究个案,作者揭示了尊重本地文化价值观念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一种具体的社会文化体系对人与环境适应选择的不同方式构成文化多样性的基础,而对文化多样性的维护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人类学的这些研究结论对于环境社会学探讨环境保护的策略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宗族再研究:历史研究中的人类学观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作为一个人类学家,我研究的是文化生态学,这个学科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家庭和亲属关系的探讨。人类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实地调查。因此,我和我的夫人华若壁(Rubie S.Watoon)在香港新界农村住了三年,调查研究那里的宗族关系,我研究新田村的文族,她研究厦村的邓族。下面拟从人类学的观点出发,对中国宗族历史研究的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美国,人类学研究与社会历史学研究的关系十分密切。我本人与研究社会人类学和社会历史学的许多学者都有密切交往。最近我要出版两  相似文献   

7.
人类学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学与发展阿图罗·埃斯科瓦尔本文着重考察了近几十年来人类学与发展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关系。70年代,发展理论的主流转向社会和文化思考,社会科学者更多地参与发展,于是在发展理论的范畴内有了“发展人类学(developmentanthropology)”。80年代兴起了对文化和表达的后结构主义批评,于是产生了另一个学科———“发展人类学(anthropologyofdevelopment)”。本文分别以人类学和发展为出发点,回顾这两个学科的概念、历程和困境。文章指出,这两个学科在今天已经很难保持泾渭分明的界线;人类学和发展正以新的方式联系在一起。一批人类学家正努力在人类学与发展的结合处创造关于实践的新理论和对于理论的新实践。本文论述这些人类学家的工作,分析了这些新生事物。最后,文章讨论了人类学在全球化和后发展时代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要对五种人类学著作所做的笔记,在70年代公开发表以来,强烈地震动了马克思主义学术界.这是因为“人类学笔记”证明,马克思在晚年仍然对真理如饥似渴地追求,使人们目睹了他在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上迸发出来的思维的闪光.这些堙没了近一个世纪的笔记还证明,马克思在垂暮之年,在失去终身伴侣和爱女以后,仍以病弱之躯鼓起生命的余力,沿着陡峭的山路进行着意义重大的攀登.马克思这些“人类学笔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气势磅礴的理论画卷.这里有原始社会、原始文化、原始道德、原始宗教这些典型的文化人类学问题.也涉及更为广泛的、重大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问题,对我们结合新的时代特点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这里就几个目前受到关注的问题扼要地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9.
多种生态学:人类学,文化与环境凯·米尔顿本文阑述了人类学对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独特观点,也阐述了人类学与当代环境问题议论之间的关系。生态人类学的早期诸学派的特点是不同程度地囿于环境决定论,但是从50年代末开始建立起两个新学派。一个是借鉴生物学的生态系统学派,它探讨人类群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另一个是“民族生态学”的研究,它是更广泛的认知人类学的一个分支,探讨的是基于不同文化的人的环境观。对文化观的集中关注促进了一种极端形式的文化相对论的发展,它的论点最近从人类学学科内外受到挑战。近年来,人类学家还对现代派的两分法(思想与行动、心与身、文化与自然等)进行了激烈批评,这种两分法一直在西方科学中占据牢固地位。这些趋势塑造着人类学在当代环境问题讨论中扮演的角色。在技术上,人类学的知识可以用来解决具体的环境问题,也可以用来寻找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此外,人类学理论的性质使人类学在环境问题辩论中不言而喻地持这样的立场:让地方控制环境资源而不是对环境资源进行全球性控制,同时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作为人类生存的一个战略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虏伯曾在其名震一时的大著《人类学》中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人类学的时代”.哈佛大学华裔教授杜维明先生于1985年来华讲学时,也曾多次介绍说人类学;特别是文化人类学,是当代西方几个最热的学术课题之一.一个世纪以来,生物学、医学及所有传统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都在尝试着与人类学挂上勾,致使人类学很快发展为囊括了人类起源学.人类形态学.生理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传播人类学、结构人类学等众多分支学科的学科群.解放前二、三十年间,我国学术界已开始关注人类学,北京猿人的发现、云南禄丰腊玛猿头骨化石的发现等,曾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自身发展历史的认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林惠祥著的《文化人类学》一书,也曾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注目.但是,解放  相似文献   

11.
民族志的人性化不仅是一个哲学人类学问题,更是文化人类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理念问题.它牵涉到人类学家对于人性、文化等问题的根本立场.基于此,文章从历史的视角人手,把业余民族志的非人性化、科学民族志的准人性化到后现代民族志的人性化作为分析主体,呈现了一幅民族志人性化的完整概貌.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类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性的变革过程.从西方人类学家的研究开始,中国社会的人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过程,人类学研究中的中国范式也在逐步确立和完善.在这种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不断理解之中,对中国社会的"文化自觉"得到了注重,人类学理论得到了升华,本土人类学理论在逐渐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人类学作为一种"文化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种表达,这体现在人类学家所研究的社会关系、象征符号以及各种的人造物品上.人类学家对文化的研究又可能是一种文化的翻译,是把某种文化的表达再次呈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翻译,在这过程中有改变、篡改甚至是对愿意的背叛,这些成为开拓文化之间交流的障碍.今天的人类学似乎应该为社会营造一种敞开的交流的氛围,让文化像书一样打开着,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去阅读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在探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过程中,了解西方学者对相关问题的观点、态度是非常重要的.Nelson Graburn是当下西方著名的人类学家,他不仅擅长诸如旅游人类学、博物馆、北美原住民文化等的研究,对无形文化遗产也有深度研究,并长期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无形文化遗产各种会议和地方(日本、葡萄牙、北美)遗产保护实践.Nelson认为,遗产就是人们意识到需要去保护的那部分文化.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环境和不同问题,因此努力探索自己国家更为合适的ICH(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体系是全球普遍的过程.在今天的中国还应特别强调遗产语境.  相似文献   

15.
教育人类学     
教育人类学是运用人类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各个不同形态社会的教育现象的新兴学科。它作为一门系统的、有理论的科学兴起于本世纪70年代初。目前,教育人类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演变过程;学校教育的社会文化背景;学校教育与其他社会机构的关系;文化传递的连续性、间断性和可教育性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变化的关系。 教育人类学家现今提出和建立的教育人类学理论模式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6.
人类学及其对大众传媒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众传媒几乎在所有文化中都有,但人类学家却没有给它们以应有的注意。这篇文章研究了当代人类学对大众传媒研究的贡献,从分析过去人类学对大众传媒的沉默入手,指出人类学方法非常适合于传媒研究的最新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消费者在利用和解释传媒时的多样性,以及媒体所在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语境。人类学家通过考察媒体表现在建立当代想象、自我和权力关系中的作用,参与了这些讨论。除了这些与观众相关的话题外,其它问题如制作人的不同作用、“平行文本”的存在、参与媒体的语境(包括外部环境、媒体综合和围绕媒体消费的活动),也开始得到注意,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在进行这些研究时,我们需要更仔细地看看享乐的作用和建设。我们还需要更准确地区分大众传媒与其它表述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应用人类学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石奕龙一般而言.应用人类学是指在承认人类社会文化是不断向进步方向发展的前提下.把人类学家对人类文化社会和认识和知识应用于改善人类社会文化现状和促进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学科.它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偏重于应用研究但也不排...  相似文献   

18.
让·鲁什提出的分享人类学主要是建立在弗莱厄迪、米德、贝特森、热约尔这些影视人类学的图腾先祖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之上的.<疯狂的灵媒>触发了让·鲁什的分享人类学灵感,<夏日纪事>促进了他对分享人类学的理性思考,他的后继者不仅发展了他的思想,而且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将分享人类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中国,许多人类学者也在关注分享人类学,并且另辟蹊径,力求建构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分享人类学.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九年四、五月间,我以民族学者的身份,被邀参加在墨西哥合众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会议期间和拉美国家及世界各洲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有一些接触、交流;参观了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和玛雅人(Mayas)、阿兹蒂克人(Actecs)和托耳蒂克人(Toctecs)的古文明遗址多处,对拉美一些民族的起源、发展、辉煌的文化创造,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他们的民族学研究很有兴趣。在这里谈谈对拉美民族学问题的所得所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希望这些问题能对我们当前的民族学研究有所启发和帮助。首先,拉丁美洲从世界范围来说是一个独特的区域,具有非常突出的民族文化特点。整个拉丁美洲包括中美、南美和加勒比海岛屿联成一片,历史上原是印第安人居住的地区,从十六世纪起备受殖民主义者的压迫统治,达三百年之久,到19世纪初叶,在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人类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科学技术人类学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出现,一是缘于人类学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二是受到科学社会学研究新范式的推动。文章考察人类学家、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的研究工作,综述国外科学技术人类学的研究状况,阐明了科学技术人类学的研究内容是研究与科学技术相关的文化现象,说明科学技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田野调查和民族志。文章最后就我国开展科学技术人类学研究的意义、工作范式的转换、研究科学技术人员的参与以及其他有关问题,提出了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