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竞争政策的协调与统一.是各国政府和WTO等国际组织关注的重要议题。OCED、WTO、ICN等组织都尝试着进行国际竞争政策的协调。然而.竞争政策在WTO中尚未形成完整的规则体系。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工作任重而道远。在现有的经济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应首先实现备经济区域之间竞争政策的协调。再以此为基点。实现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WTO后 ,将面临世界经济一体化 ,许多贸易保护政策将被取消 ,国内企业只有客观深入地分析贸易保护政策 ,正确认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竞争内涵 ,才能面对国际竞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背景下,我国的企业将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必然面临着全球竞争的挑战。在这种宏观竞争态势下,发展区域经济,应该首先提高区域竞争力。在合作竞争的基础上形成的产业集群对提高区域竞争力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合作竞争与区域竞争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背景下,我国的企业将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必然面临着全球竞争的挑战.在这种宏观竞争态势下,发展区域经济,应该首先提高区域竞争力.在合作竞争的基础上形成的产业集群对提高区域竞争力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国外航空工业补贴政策谈中国产业补贴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目前实施的一些产业补贴在方式和用语上极易被理解为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补贴,相关产业和企业面临着被指控为违反WTO补贴规则的可能。美国、欧盟和巴西对航空工业有较系统的补贴政策,但在政策实施中也有争端。我国要建立一套既不违背产业成长规律又与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兼容的产业补贴机制应借鉴国外经验并吸取教训,在调整我国加入WTO后的产业补贴方式和对策上,完善法规文件,推动技术创新,加大补贴隐蔽性,建立政府采购政策,实行政府间接补贴。  相似文献   

6.
当前,经济全球化已作为一个客观事实而存在,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大形势。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经济已经更加密切地融入到了这股浪潮中。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作为我国重要的、也是基本的经济政策,在其制定和运作过程中不能忽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我国更迫切地需要协调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减少两者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政策的本质是保护中小企业利益和创造与大企业相对公平的生存发展环境。中小企业政策在兼顾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关系的同时,也要兼顾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中国现行的中小企业政策事实上造成了一些中小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形成中小企业之间竞争条件差异和政策待遇上的不公平,造成制约经济转型和升级的消极后果。中国的中小企业政策必须实现政策特惠向政策普惠的转变,政策重点转向产业升级和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政策环境及其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目前我国企业国际化中所出现的问题和迎接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发展要求看,我国现行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中还存在不少制约企业"走出去"的因素,因此有必要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一个更为宽松、有利的政策环境.改进我国"走出去"政策体系不仅要从企业的微观层面考虑,更应从国家层面进行战略思考,还应从我国转轨的现实出发.我国政府应抓住加入WTO的有利时机,用全球化的视野和市场化的观念,从统一管制、增强服务功能、提供保护保障等三个方面入手,改进和完善"走出去"战略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出版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 ,目前我国出版产业总体上说仍处于传统出版产业阶段 :媒介单一 ,产业集中度低 ,市场化程度低 ,社会化大生产水平不高。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发展 ,世界范围的出版产业竞争将更加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既要守得住我国国内出版市场 ,又要积极参与国际出版市场的角逐 ,并拥有一席之地 ,我国出版产业必须要加快由传统出版产业向现代出版产业的转变 ,做大做强 ,提高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而加快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应该是市场化、企业化、国际化和信息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加入WTO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面对着“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新竞争格局的形成,中国名牌国际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企业今后应立足实际,迎接挑战;努力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实施全球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走企业的全球化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垄断行业促进竞争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是垄断行业改革的基本路径.由于市场开放不充分、缺乏有效竞争的市场机制和持续的高垄断收益,说明中国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改革还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总体上是竞争不足.因此.促进铁路、邮政、民航等垄断行业的有效竞争成为进一步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重点.促进垄断行业竞争的政策重点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完善结构重组的配套政策.在自然垄断业务领域建立程序公正的激励性管制体制.  相似文献   

12.
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往往是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运用“有形之手”干预市场的武器,但两者的侧重点却大不相同。由于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方式的不同,两者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矛盾。通过考察各国经验和分析我国国情,认为我国应该坚持竞争政策优先,重视产业政策的原则,以产业政策为矛、竞争政策为盾,提高我国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加快的个性化和现代产品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发展等产业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导致企业间的相互关系更为密切和复杂,产业活动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拓展,其所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愈加激烈。食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如何从战略的高度认识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九力分析模型"对中国食品产业的九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中国食品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客观评价,实现价值增值,形成中国食品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模型对国际竞争条件下并购的效应进行考查。该模型展示了并购所引起的出口竞争对手之间的国际溢出效应。这种正的溢出效应如此之强,以至于并购会给没有参与并购的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从而使得力求福利最大化同时强烈反对国内并购的政府默认跨国并购。国际竞争的存在对一个国家企图采用以邻为壑政策构成有力限制,因为此时搭便车效应的存在会使国内并购的好处耗费殆尽。  相似文献   

15.
浅议我国木材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世贸组织体制下 ,我国木材国际贸易的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木材国际贸易对缓解我国森林资源紧张矛盾 ,促进木材产业适应国际竞争要求 ,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木材产业在我国产业体系中处于相对落后位置 ,但不等于其产品完全没有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该文主要通过对我国木材产业部分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分析 ,说明我国木材产业部分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同时 ,提出我国保持现有产品比较优势和培育新的产品比较优势的战略立足点  相似文献   

16.
将发电环节从纵向一体化结构中剥离后引入竞争是输配售电环节改革的基础,也是建立电力竞争性批发市场,形成供给侧和需求侧互动响应的前提。在竞争政策的作用下,中国发电行业已形成国有发电企业、民营及外资发电企业并存的格局。在对微观发电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构建实证模型对发电行业竞争性改革的效果进行检验,发现相比于产权改革,竞争引入后市场集中度的降低对发电行业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通过核密度图以及BHC、GR分解方法对发电行业的资源配置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电行业的资源配置状况随时间不断优化,但较低的“进入效应”预示着非国有资本进入发电行业的“玻璃门”仍然存在。因此,现阶段应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强发电市场竞争,并逐步推进输配售电环节改革。  相似文献   

17.
随着竞争政策与贸易政策、国别竞争政策之间冲突的加剧,多边竞争政策构建趋势势不可挡,而这种趋势势必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多边竞争政策构建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双面效应,并由此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国外产业安全理论研究:脉络、前沿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国际贸易和产业竞争力两条主线就国外学者的产业安全问题展开理论梳理,归纳了国外学者在产业安全问题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观点;最后从产业安全与国家经济安全的视角概述了不同时期国外的不同学者理论研究成果及对中国入世后过渡期的产业安全启示.主要观点包括:(1)产业安全不是指政府庇护下的暂时安逸,而是指本国产业具有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产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是产业安全的直接表象,企业竞争力是其"内核",适当的政府规制是其支撑条件.(2)国外的经验表明,没有哪个国家一贯执行保护主义或自由主义,自由与保护都是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及产业安全的手段.(3)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维护产业安全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政府、产业界和企业间的协调、配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反垄断法》对于如何协调反垄断执法机关与产业监管机关之间的职能处于缺位状态,激化了二者在实践中的矛盾。在当前国情下,产业监管机关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二者之间实行合作模式有助于调和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在考察具体职能划分时,需充分结合静态、动态及个别考察维度,既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特点,又结合历史发展的具体阶段以及个案存在,最终实现提高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