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作为公司治理新的发展方向开始受到理论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这一新指导思想下,通过引入财务外包服务企业和为企业提供财务报表险的保险公司,构建了新型的企业财务治理模式,以此来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进而实现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企业。这一模式对于改进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制度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企业共同治理的核心是财务治理,财务治理的关键是企业财务控制权的配置。从利益相关者财务控制偏好的定义、主体、客体、目标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等方面来构建利益相关者财务控制偏好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利益相关者理论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理论,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传统财务管理目标逐渐被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所取代。文中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公司财务治理的主体和内容,认为共同治理和相机治理机制的有机结合,才是利益相关者利益得以实现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看财务契约与财务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系列多边契约.企业缔约主体向企业投入资源归根到底是为了获取财务收益索取权.因而企业事实上是一个以财务契约为核心的各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产权契约联结体.利益相关者财务契约强调利益相关者共同价值最大化,是企业整体契约的核心,它着眼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克服了以往财务契约理论的局限.财务冲突的焦点是会计信息供求博弈,其实质是财务收益索取权和控制权如何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分配.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应该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在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探讨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国有企业应该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应该比非国有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内在契合.  相似文献   

6.
利益相关者理论评析及其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评价的基础上 ,认为只有那些“长期缔约者”和“纯粹风险承担者”才有必要或有可能介入企业治理结构。并且指出 ,实践中要承认人力资本产权的存在 ,但要加以区别对待 ,只有那些特殊人力资本所有者才有可能作为“长期缔约者” ,而对于一般人力资本所有者而言 ,即便是现实中赋予其部分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也均应纳入对人力资本的激励约束范畴来考虑。最后依据本文所述 ,对国有企业改革实践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企业应建立利益相关者价值导向的财务管理体系,追求多元利益的和谐发展,为社会创造持续发展的价值。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生态资本所有者和社会资本所有者。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导向,本文提出了和谐财务管理的基本理念:多重价值的和谐、多重资本的和谐、多重身份的和谐、多重目标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民办高校财务困境的化解需要寻求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与合作。民办高校举办者、管理者与教师、学生与家长、政府、银行等,都是民办高校财务经营活动中关系密切的利益相关者。现实办学中,由于一些利益相关者的职能缺位和民办高校对一些相关者利益诉求的漠视,民办高校的筹资活动未能得到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响应,致使民办高校筹资活动呈现出极度的单一化和依赖性,这也是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经费紧张、财务危机频显的根本原因。为此,民办高校应以多元主体参与、共同协作发展的治理理念为出发点,着力构建多元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财务治理机制,共同构建财务风险防范平台。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受资源上的限制容易陷入困境。困境中的中小企业业绩转向成功对于其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根据现代企业理论,企业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契约联结体,是要素所有者交易产权的场所。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源匮乏,其业绩的成功转向,更需要取得利益相关者的支持,然而利益相关者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研究以1998~2007年中小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主要利益相关显性财务利益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我们发现主要利益相关者特别是股东、债权人和经理的显性财务利益与中小企业成功转向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受资源上的限制容易陷入困境。困境中的中小企业业绩转向成功对于其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根据现代企业理论,企业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契约联结体,是要素所有者交易产权的场所。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源匮乏,其业绩的成功转向,更需要取得利益相关者的支持,然而利益相关者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研究以1998~2007年中小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主要利益相关显性财务利益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我们发现主要利益相关者特别是股东、债权人和经理的显性财务利益与中小企业成功转向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集中在国家和企业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财产权的法律性质上.本文从所有权结构的历史考察入手,分析国家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法律性质,及其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产权关系,明确所有权权能可以分离的理论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连接提供了法律依据.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界定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从此国有资产产权主体不再虚置,国家行使所有权的形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更高效率的企业组织形式 ,公司制对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以独立人格与股东有限责任为原则的公司法人制度 ,在集中资本、减少风险、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等方面也发挥出了极大作用。但是 ,滥用公司法人制度的现实也说明了其在制度设计上还存在着一些无法克服的先天缺陷。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就是为了确保公平、正义的法律目标而对公司法人制度所进行的矫正。我国正在进行的国企公司制改革中 ,体制和人为的因素使得公司法人制度的运用出现了诸多变异 ,产生了许多滥用公司法人格的行为。在对公司法人格的法理基础、必要性、适用类型等方面阐述的基础上 ,列举了国企公司制改革中典型的滥用公司法人格行为 ,提出了以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进行有效法律规范并以此完善《公司法》立法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劳动关系的改革是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回顾,分析了国企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历史成因,并从经济和法律角度对国有企业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定位、推进国企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建设以及配套制度改革等几方面,探讨了确立国有企业新型劳动关系需着力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症结何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关键是形成真正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造 ,前提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把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 ,尤其要形成对高层经营管理者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治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公司治理已经成为国内外热点研究领域。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一场公司治理的革命。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依据公司治理的理论,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公司治理状况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完善国有公司治理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公共部门资产负债表提供的框架内,国企改革对财政风险存在直接和间接两种传导路径.这种风险的传导有其合理性、必然性.为了降低国企改革对财政风险的影响,要建立"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多元风险分担机制,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退出,做好企业改制工作,深化国有银行改革,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财政风险治理中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有煤炭企业现状和环境的分析,结合开滦集团实际,论述了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目的意义,提出了煤炭企业界定主业应考虑的因素和辅业改制的主要形式、股权设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原来的某些功能需重新审视,并由此重新定位。中国的国有企业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企业,不可能成为像私营企业那样的市场主体。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考虑其特殊地位和作用,政府扶持和非经济手段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除非彻底实行非国有化甚至私有化。  相似文献   

19.
与现代企业制度所面对的“普通”公司不同,基于投资主体性质和多元的企业目的,对国有企业进行治理应当充分彰显出“个性”。如果将改革举措仅着眼于营利性与公益性的技术衡平之上,国有企业运营仍面临较多现实障碍,难以从根源上汲取发展动力。从客观事实、目标调和、制度衔接的角度,党组织引领国有企业治理具备充足的理论指引和实践操作经验。未来,党组织在引领国有企业治理过程中要注重企业目标的充分协调、强化党组织法定的治理地位、厘清治理行为内容的内涵外延、清楚划定责任范围的边界,以此助推国有企业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有独资公司是国企转轨公司制运作的较为常见的实现形式,一方面这是国有企业建立企业制度的积极探索,另一方面又因其具有股东唯一的特殊产权结构造成内部法人治理制度的局限性.文章分析了国有独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明确应以董事会建设为核心,以引进外部董事为措施,完善国有独自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