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词存史、以词娱乐,是黄编纂《花庵词选》的主要动机。南宋“复雅”思潮及诗文选评风气之盛,是《花庵词选》成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
黄羿所编撰的《花庵词选》是宋代极为重要的一部词选,分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和《中兴以来绝妙词选》两部分,历来刊本较为复杂,或一选单行,或两选合刻。文章从单行本和合刻本入手,梳理和分析了《花庵词选》的历代刊本,介绍了各种刊本的相关内容及流传关系,为深入研究《花庵词选》的版本目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宋词选》(以下简称《词选》)作为中国古典文学普及读本,可说是迄今所见选录较广,注释详细而时有创见的选本.是书共选唐五代宋词三百十二首,所选“注重思想内容较好、艺术成就较高、情调基本健康的作品,并兼顾到各个流派、各种风格的代表作,使读者对这一时期的词作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见《词选》前言).这是非常恰当的.《词选》既突破旧选本的藩篱,又能兼采各选家之长处,特别是对于过去被人们忽视的作家如吴潜、陈人杰等,较多地选入他们的代表作品,而且善于吸取近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盛唐诗歌达到了中国诗史上的极际,诗人们创造了大量瑰丽的篇章。但艺术总是不会停滞的,人们永远会有新的追求。唐诗虽好,但它脱离了音乐,大多不便于歌唱,中国的诗艺,开头总是和音乐联在一起的,到后来就脱离音乐,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艺术。诗三百全是合乐的,到战国儒家引用和汉人学习,就只把它当作政治教材了。楚辞也是如此,开始无疑是用于歌唱的,到了汉代连诵读的人都难找到了。汉魏六朝乐府之  相似文献   

6.
邓乔彬先生是当代著名古代文学及绘画艺术研究专家,在古代诗词及批评、诗画比较、文艺与文化关系、画论与绘画、二十世纪古代文学学术史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唐宋词艺术发展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是邓先生最新推出的一部全面观照唐宋词史的力作。该书密切关注词的艺术本体,分别从音乐文化、宫廷文化、进士文化、士大夫文化等多重角度探讨词的起源、词体生成及其艺术发展,理论体系周密;在论述分析唐宋词史上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大多数作家作品的过程中,斟酌古今,参以己意,所作评断皆的当精审;全书内容翔实,资料丰富,  相似文献   

7.
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艺术形式,因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本质特征而为人们喜欢,唐宋词的各项研究成果丰硕,研究领域和视野也在不断拓宽,但与词(曲)史的研究相比,艺术史的研究尚留有遗憾,个案的研究、静态的分析占据了绝大空间而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的束缚,邓乔彬先生《唐宋词艺术发展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版)的问世,使唐宋词史研究的领域不再留有缺憾。  相似文献   

8.
批评即选择——论《花庵词选》的词学批评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宋人选唐宋词的选本,黄升《花庵词选》是宋代词学批评研究的一个富有意味的个案。《花庵词选》的词学批评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本的选择结果及其蕴含的批评态度;二是选本间附的点评及其词学理论指向;三是不同于一般阅读接受反应的增设代拟词作标题之行为。在批评即选择的层面上,不仅可以探视作为选者黄升的个人词学审美心态,而且可以把握与体认整个宋代尤其是南宋中后期词学批评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特质与新质  相似文献   

9.
李汉超著《宋词选语义通释》(辽宁大学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出版),将学术探讨与作品选注融为一体,堪称一部别开生面的古典文学选本。从体例上看,《通释》仍是一部文学选本,共录两宋代表词作二十一家六十首,选词前有作者评介,选词后有“调名解题”、“语义通释”以及“语义释疑”。但其释义方法,与一般选本大异其趣,不是以扫清语言障碍为主,而是以“扩大语义视野为目的。”这样,其侧重点不是述引典故,追溯语源,而是“把可以作比较、印证的例句集中起来,按时代先后缀于作品中的主要词语之后,便于读者了解这一词语在  相似文献   

10.
杨海明先生在其《唐宋词纵横谈》一书的《前言》中曾说,唐宋词真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任你古人说、今人说、国人说、洋人说、正说反说、横说竖说,可永远也说不尽它们的绰约风姿和无穷魅力”。也许正是基于这种兴致不已的“偏嗜”,他在连续推出《唐宋词风格论》、《唐宋词史》、《唐宋词论稿》、《唐宋词纵横谈》等几部颇有影响的词学著述之后,又出版了他的《唐宋词美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该著35万言,分为四章,每章又分若干专题,在总体框架设计上显示出建构独具特色的唐宋词美学体系的努力。由于作者把唐宋…  相似文献   

11.
传播学是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新兴学科,但传播行为的存在却与人类文明相始终,"传播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必需的、无所不在的活动"[1]20.从某种程度而言,文化的活力来自于传播,任何封闭的、与外界割裂的文化形态都将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12.
我在读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宋词选》全书之后,深感这一选本优点很多,颇具特色,同时觉得也存在若干有待商榷之处。今不揣(言剪羽)陋,略陈管见,就正于方家。长期以来各个文学领域受“左”的思潮的影响,普遍出现一种片面强调作品思想而忽视艺术的倾向。这在词学界也不例外,重豪放轻婉约之风盛行既久,于是人云亦云,司空见惯。至其持论是否公允,却少异议。在开展拨乱反正以后,这个问题逐渐为治词者所注意,如何正确看待豪放词与婉约词的评论文章才时有所见。本书对于豪放词与婉约词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作了比较公正的评述,正如“前言”所云:“……晚唐五代以后以婉丽为宗的一派的词。这一派的词家,在对词这种艺术形式的创造和使它更加完美的过程中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如果没有他们在词的创作经验上的丰富的积累,也不会有  相似文献   

13.
苏州大学中文系杨海明副教授所撰著的四十六万字的《唐宋词史》最近面世,从而填补了我国文学史的一块空白。该书为江苏古籍出版社计划出版的“中国分体断代文学史”的一种。在这部具有开拓意义的著作里,作者从对唐宋词的整体鸟瞰化入,论述了词的起源及其原始形态,多角度多层次地考察了词体发展的历史进程;测绘出词的风格在不同时代里转换演变的轨迹,并揭示出社会经济和政治气候对词的创作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同时,在“史”的叙论中间又结合评述了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词家的创作历程及其风格特色,其中列为专节专  相似文献   

14.
对于已经汗牛充栋的唐宋词研究领域,如何做到避复拓新?如何向纵深处开掘?刘尊明先生的新著《唐宋词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以下简称《综论)》,作出了自己的回答。该著首章即以《审美体验论》为名,表述对唐宋词审美特性的新颖体悟。清人有“词之为体如美人,而诗则壮  相似文献   

15.
我校杨海明著唐宋词论文集《唐宋词论稿》今年五月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论文集系从作者己完成的论文中挑选出三十余篇所汇成。全书约二十五万字。该书既有对唐宋词这一文学体裁的宏观鸟瞰,又有对历代词坛名家名作的微观探究。宏观篇,将词置放在我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加以考察,阐发了词作在“缘情”功用上的独特地位与优势;作者通观全局,有高屋建瓴之势。微观处,作者不仅对某一词人、某一流派进行专题探讨,而且细致及某一词家身世、生卒乃至出游的考证,不惮琐细,多方钩稽,确  相似文献   

16.
《唐宋词选注》做得好的是“前言”,论述明晰精当,是颇见功力之作。对每个词人及其作品所作的评语,也是简明扼要,比较公允的。不过作为初学者阅读以至欣赏词作的向导和拐棍——注释,尽管在“前言”中提出“注意参考各种旧注而不拘泥于旧注;力求对字、词、句作出准确而扼要的解释”的要求和目标,但是却有不少条目存在瑕疵。这对于一本古典文学普及读物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致命伤。笔者现从逐条拜读  相似文献   

17.
唐宋词中,花意象是最常见的一个自然性意象。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整体审美环境的变化,花意象在晚唐宋代词中表现出的精神内涵和审美功能是有区别的。从晚唐五代直至南宋末年,词中的花意象所承担的艺术功能主要有三方面倾向:造境功能;人格外化功能;内在心理隐喻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国学渐次升温与传统文化回归的背景下,古典文学尤其唐宋词的欣赏与品鉴,再次进入了大众视野.新时期以来,在这方面成就最为突出的即是《唐宋词鉴赏辞典》,它兼具选本审美品鉴与工具书的双重特质,内蕴丰富、凝聚集体智慧、突出艺术鉴赏,对唐宋词的普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回视《唐宋词鉴赏辞典》的诸多特色,在今天仍具有典范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自清代蘅塘退士孙诛编成《唐诗三百首》、近代来古徽编成《宋词三百首》以来,诗词的选注本一发而不可收,且一般都冠以“三百首”之名,以应“诗三百”之意。在时下众多的宋词选本中,江西社科院李华先生的《宋词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简称《详注》),是颇具特色的一部选注本。其品位之优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一是注,《详注》的选与注都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长处。《详注》既有普及性又有学术性,文笔条畅生动,分析深入浅出。其鲜明特色可用六字概括:“涉猎广,研磨深。”一、涉猎广。涉猎广是指这本《详注…  相似文献   

20.
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读《边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土生土长的乡巴佬作家沈从文,从小吃湘西的红薯绿豆,因而对家乡充满“不可言说的温爱”,写出了象山茶花美丽的艺术珍品《边城》.《边城》这部中篇小说,“浮沉半世纪,生存近偶然.”作品的浮沉起落,由于某种历史性的偶然误会,在文学史上也是常有的事,正象金子一时沾满尘垢,并不证明金子本身不能发光.假如不带成见或偏见剪裁作品,实事求是,深入到艺术形象真实性中,分析研究作品,自然会心平气和得出不带盲从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