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杭运河纵跨京津鲁苏浙五省市,联系海黄淮江四水系.自明代永乐时,漕粮基本由运河入京,漕运大兴.基于运河而发展的漕运,在沟通南北经济交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沿运一线融为整体.在清代,就江苏运河城镇来说,箕经济发展与漕运兴废、运河通塞可以说是息息相关.漕运推动了运河城镇经济发展,但漕运的发展必须以运河的畅通为基本,而运河城镇经济的兴衰也对运河通塞、漕运盛废具有重要影响,彼此交相作用而成为系统.  相似文献   

2.
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转型:基于广东实践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广东不同类型的城市性质和主导功能,将它们的转型概括为如下四类:区域性中心城市转型、先发工业化城市转型、后发工业化城市转型、生态型城市转型。它们对应的核心目的分别是与周边地区之间形成深入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壮大临海工业和特色工业、寻找接替产业和潜在增长点。在推进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区域性中心城市应重点加强高级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先发工业化城市应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中的FCB行业;后发工业化城市应以配套完善城镇功能为重点,注重促进公共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齐头并进发展;生态型城市宜重点发展节能和环保服务业、商贸流通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业。  相似文献   

3.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浙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从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空间结构和开放结构等六个方面对浙江服务业的发展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浙江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即:服务业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发展仍显滞后;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结构逐渐优化,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仍较缓慢;服务业已经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但比重仍然偏低;国内外对服务业的投资力度加大,但投资行业结构不尽合理;已经形成各地区竞相发展服务业的格局,但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整体规模偏小逆差严重。这些分析为浙江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的历史趋势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云 《东岳论丛》2008,29(3):47-56
明清两代,穿鲁西平原而过的山东运河处于京杭大运河的中段,北系京师,南控江淮,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山东段运河的畅通,引起了沿岸城乡及辐射区域剧烈的社会变迁,其变迁的深度和广度,在整个华北地区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山东运河区域的社会变迁经历了一个从荒僻到繁荣、又渐渐沉寂的类似马鞍形的过程。其特点是:社会变迁的动力主要来自交通环境改善与漕运政策等外部因素;以开放的态势吸纳融汇各区域物质文化精华;濒河城镇与运河腹地社会发展不平衡。该区域大起大落的变革态势及特点,给后人以深刻的历史启迪和警示。  相似文献   

5.
国家运道与地方城镇:明代党泇河的开凿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万历后期开凿的洳河是继南阳新河之后的又一避黄工程,其开凿过程中伴随着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冲突,结果是导致国家新运道的确立与地方城镇徐州、台儿庄的兴衰更替.从国家利益的角度视之,泇河的开凿有效地避开了徐州段黄河、二洪之险,有利于漕运的畅通.而且城镇的更替于国家利益无损,无论是徐州的衰落抑或台儿庄的兴起,不过是运河城镇位置的变动而已;从地方城镇利益的角度视之,河道变迁则是其自身发展机遇的重要转折,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世纪 ,信息服务业将成为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行业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信息服务业进行重新整合 ,加强管理 ,加速市场化进程 ,形成既重点突出、又多元发展 ,既分工明确、又功能互补的新的信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浙江制度变迁的演进路径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就总体而言,浙江制度变迁是与群众和基层自主的创业活动相伴推进的,由此形成了一种以内生的制度变迁为主要特征的制度变迁路径。生产力发展优先与制度变迁的次优战略、制度模式的多样性及其融合、经济民主等,构成了浙江制度变迁模式的主要内容;巨大的市场空间构成了浙江制度变迁模式的逻辑前提;激励因素较强与交易成本较低,构成了浙江制度变迁的重要推进因素。浙江当前制度变迁推进的主要问题是制度不均衡,要在继续推进内生的制度变迁的同时,着力加快宏观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在大力发展国营和集体商业服务业的同时,重新恢复和发展了城镇个体商业服务业。到今年六月,辽宁省已发展个体商业服务业四万三千多户。如何认识和对待城镇个体商业服务业,是当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城镇个体商业服务业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城镇个体商业服务业是适应目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是我国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服务业的必要补充。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不仅要有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服务业存在,而且还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优势的条件下,允许个体商业服务业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9.
乌江航运开发是促进区域社会变迁的重要动力。古代乌江航运的开发,推动了以乌江航道为主干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发展,从而加快了乌江流域人口变迁、城镇兴起、工商业发展、文化融合、科技变迁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社会变迁的进程,推动着区域开发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10.
社会服务在西方社会福利体系中是一个重要的部分,研究国际社会服务业的形成、发展,对于中国目前的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国际社会服务的规范与体系,由八部分构成:当代社会服务的概念;社会服务的形成与发展;社会服务的范畴与特色;社会服务的管理机制和法律体系;社会服务的资金组成;社会服务的专业化;社会服务生产和提供的多元化;积极有效的社会服务等。  相似文献   

11.
何颖 《学术论坛》2006,(10):149-152
在经济生产方式转型过程中,社会文化变迁是民族现代化发展进程的表现。不断从传统向现代变迁,发展的自觉性日益增强,发展模式逐渐多元化,追求文化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文化保护与产业开发,成为区域发展的特色和亮点,并存在着发展的非均衡性,显示出区域的、民族的特点和规律。探讨社会文化变迁的规律,有助于根据时代要求和区域实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新型文化,成为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近代山东商人资本地域分布结构的变动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维民 《齐鲁学刊》2000,2(4):108-114
19世纪中叶前 ,山东商人资本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为运河沿岸城镇、胶东登莱地区和胶州地区 ,商人资本在上述地区的汇聚与集中 ,构成了传统商人资本地域分布结构的基础。开埠通商后 ,传统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商人资本受利益和市场的驱动 ,开始向沿海与内地开埠城市转移。经过三次大的移动和集中 ,城市商人资本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并由此形成新的以开埠城市为中心的地域分布结构。在新旧嬗变的背景下 ,市场经济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3.
尽管服务业就业吸呐能力在三大产业中最强,相对本身而言有明显下降趋势。传统流通服务业运输仓储与商业,占服务业就业比重下降,但占全社会就业比重上升,就业吸呐潜力较大。高端生产者服务业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部门占服务业就业与占全社会就业的比重均上升,两类行业部门就业吸呐能力与潜力都很大。人均GDP、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城镇化率、市场化率是影响服务行业部门就业的重要因素。应采取加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加快城镇(市)化进程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提升服务性行业市场化水平等举措,充分挖掘服务业分支行业部门潜能,增强其就业吸呐能力,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4.
加强对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对于推动社会发展与转型、制度变迁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制度变迁的最终决定力量,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人的需求与发展对制度变迁与创新起根本的推动作用,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社会意识形态是制度变迁的推动力量,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制度变迁的外部力量,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强生态保护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后工业化时期,生产性服务业取代流通服务业,成为服务业内部比重最大的行业;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消费混合功能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均上升,反映了后工业化时期服务业内部结构的演进方向.决定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变的深层因素有四个:人均收入、城市化、分工与交易费用.当前,消费性及生产消费混合功能性服务业是我国在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中的新的经济支撑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2000~2008年中美两国服务业的行业数据,通过三个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以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关两国服务业各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比得出,中国的服务业,尤其是以生产性服务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成为中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中国服务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应立足于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同时重点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实现技术进步与现代服务业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7.
张利民 《河北学刊》2004,24(6):177-182
明清时期 ,运河漕运和贸易促使运河附近的港口城镇成为规模不一的南北商品集散中心 ,海运漕粮和沿海贸易带动和促进了沿海港口城镇的发展。根据当时的商品流通网络 ,华北地区分为两个经济区域 ,各经济区域内经济重心是在大运河和驿道等交通枢纽、首都和省会附近等华北平原农业比较发展地区。近代以后 ,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被迫纳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轨道 ,沿海城镇内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 ,增强了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辐射能力 ,成为不同范围的经济中心。随着商品运输方式的变革和商品流通网络的重组 ,港口城镇完成了向东部沿海的区位转移。但是 ,这并没有打破原来的两个经济区域的格局。其中 ,最突出的变化就是经济重心逐渐转向沿海和近代交通运输枢纽 ,其空间特征就是从偏重内地向沿海地区东移。而且 ,这种符合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8.
加快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若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分类及其发展意义,分析了浙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发展浙江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今服务业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进步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在服务业领域的合作日益增强,使得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沈阳市现代服务业虽然在某些方面与领域具有优势,并具有形成现代服务业大规模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但是在整体上还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现代服务业发达城市的目标,使现代服务业逐步取代传统服务业的位置,从而调整和优化沈阳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以沈阳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重点培养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传输、计算机、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成为沈阳经济增长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20.
服务市场自由化的发展促进了以服务为投入和产出的全球价值链的兴起,而越来越多的经济体通过RTA渠道来实现区域内更高水平的服务开放。基于WTO-RTA贸易协定和OECD-TiVA增加值数据构建了RTA服务开放与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双网络,研究了RTA服务开放网络的构成与变化对服务业全球价值链网络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RTA服务开放网络形成对全球服务价值链的布局有重要的影响;连接多个服务型RTA社群的高中介中心性国家在RTA服务开放网络中的枢纽地位有助于确立其在服务业GVC网络中的核心位置;区分行业异质性发现,RTA服务开放网络的形成与演变无论对生产性还是生活性服务子网络的分布都有正向促进作用;一国在RTA服务开放网络的轴心地位的提升主要促进了其在生产性服务价值链网络中地位的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