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力车夫是新文学初期最触目的劳工形象。其出现的原因,与北京这种传统的消费城市形态和教授型作家的观察习惯有关。五四时期表现车夫的作品大都依循人道主义视角,表现车夫的贫困。由于作家的知识者视角与观察的局限,相对忽视了车夫背后更深厚的社会内容与人物丰富的品性。30年代,由于思潮演进,老舍把对车夫祥子的描写,溶入于对城市文化的具体分析之中,借祥子与社会的政治、经济、伦理关系,写出了祥子复杂的社会角色、种种人物品性与最终堕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早在五四前夕,人力车夫的形象就被一些作家和诗人所关注,并把他们带进自己的作品。一九一八年一月《新青年》四卷一号发表的白话新诗中,就有胡适和沈尹默同以《人力车夫》为题的两首描写人力车夫苦难生活的新诗。此后,以表现人力车夫生活为主题的作品还有:刘半农的新诗《车毯》(《新青年》四卷二号)、周恩来的新诗《死人的享福》(《觉悟》创刊号)、陈绵的短剧《人力车夫》(《新青年》七卷五号)、汪敬熙的小说《雪夜》  相似文献   

3.
马路上的对抗——民国时期人力车夫管理问题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人力车夫骤增,带来包括流动人口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交通秩序问题在内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政府当局和租界当局为缓解人力车夫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压力,对人力车夫加以管理,不仅加强了日常管理,也协调人力车夫与各方面的关系,解决人力车夫与车行、与其他交通行业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取缔人力车过程中也对人力车夫施以各种救济.但由于管理主体与被管理者的对立,管理产生了负面效应,导致马路上的对抗.当局取缔人力车的举措,终因在解决失业车夫出路问题和解决城市交通替代问题上缺乏可行的制度安排,遭到广大人力车夫及社会各界的抵制而失败.  相似文献   

4.
自打有了车子,就有了坐车的和赶车的。坐车的多为王侯将相,属上等人;赶车的则被称作“车夫”,是普通人。车上人主政事大,故史传记载多而详;车下人赶车事小,那记载自然少而且略。近日有幸读到几则有关车夫的史料,殊觉珍贵。文中虽将姓名略却,记事倒还完整。抄录两段,以与读者诸君共赏。 一则是春秋时期齐国国相晏婴同车夫的事,见于太史公《史记·管晏列传》。文言费解,不如翻成白话。 晏婴因事外出,车夫为之赶车。晏相生得矮小,长不满六尺;车夫个大,身高八尺。车夫之妻打门缝瞅见,大个儿丈夫而为小个子晏婴赶车,已觉不快。又见车上的晏婴不苟言笑,意态  相似文献   

5.
“原罪”意识是深藏“五四”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恶性基因。上世纪初期,“原罪”之端倪已在“人力车夫”文学中得到具象显现。它与劳工神圣观念紧密结合,吞噬着知识分子的启蒙意识、独立人格、精英立场,最终促成了“文革”中知识分子的集体缺席。  相似文献   

6.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中古时期一部著名的民间故事集.它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本文不一一分析,只着重分析作品中众多的妇女形象,其中有美的,也有丑的;有着意理想化的;也有肄意丑化的.马克思在1868年12月12日致路德维希·库格曼的信中曾经指出:“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①本文拟结合作品中形形色色的妇女形象研究当时阿拉伯妇女的地位、处境,探讨作品的妇女观、婚姻观、爱情观等  相似文献   

7.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走向市场化的历史进程中,“形象”的内在能量仿佛爆炸性地释放出来了。国家讲究国家形象,政府讲究政府形象,城市讲究城市形象,企业讲究企业形象……形象成了社会各方面在竞争中求发展的一个“机缘”和法宝。但在实际工作中,关于形象的问题又扭起了一个解不开的“结”,即:  相似文献   

8.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成功地运用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酣畅淋漓地描绘了明末农民革命的壮丽画卷,塑造了光采熠熠的人民群众的光辉形象;热情地沉歌了农民起义的革命壮举,深刻地揭示了“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并以其对人民群众形象的成功描写,有力地批判了“四人邦”的唯心史观,具有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读鲁迅的小说,有关孩子形象的内容似乎很少,给人的印象也不够深,比起小说中的农民形象、知识分子形象来,显然内容少而淡薄,形象上缺乏立体感。但是只要把小说中所有的有关孩子的形象集中起来,放到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联系鲁迅的思想加以考察,就不难发现孩子群像的思想意义和深刻的表现力。这对正确认识孩子形象在鲁迅小说中的地位以及进一步研究鲁迅前期的思想,都具有重要意义。鲁迅笔下的孩子形象都不是“大人物”。但这些众多的孩子群像经鲁迅几笔一勾勒,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以降,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运渐恶化。然而,20世纪30年代,“中国形象”却产生了重大转变。在此转变过程中,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小说作品《大地》及由其改编的同名电影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分析电影《大地》中所体现的正面为主的“中国形象”,以及这一积极形象背后的历史、社会成因。  相似文献   

11.
在所谓“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子女儿”的《红楼梦》的新鲜别致的美学境界里,大观园的丫环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走出贵族阶级的投影,以独特的个性生命、人格力量,进入艺术典型的画廊,体现出“理想的人性”——大观园中的女性美.与此同时,丫环形象也直接影响着20世纪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12.
黄绣球是作者颐琐在《黄绣球》中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这个为了妇女解放和社会进步而奋斗的女性形象,出现在晚清小说中,应该说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她以自己超越前辈的崭新风貌、独特的个性特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站立在我国古代文学妇女形象的画廊之中,成为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形象长廊里不可多得的女性形象.成为“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  相似文献   

13.
以士人形象转变为切入点,在分析<儒林外史>、<孽海花>、<围城>三部小说中士人形象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形象改变原因.指出八股取士的没落、民族危机的深重、中西文化碰撞的加剧,使得许多士人远离了传统的士人精神,把追求的重心转向于"利",他们的社会角色从操控国家政治、文化命运的传统士大夫转变为渐次游离子国家政治权力中心的新兴...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的江浙地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饱受着人间的苦难、吞食着世间酸甜;他们奔波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但却在众人口里不值一提;他们就是生活在民国社会里最底层的人力车夫。民国时期的江浙两省.尤其是在二三十年代,人力车夫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达到了顶峰。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包括:萧条的农村经济、衰落的城镇工商业、进驻车夫行业及无一技之长的流民等切入点入手.分析这一时期人力车夫兴盛起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按她自己的形象>是依婉·伯兰的第三部诗集,体现了伯兰挑战诗歌传统、重塑女人形象的思想.在这部诗集里,伯兰探讨了诗歌传统、女人地位和身份确立的问题.伯兰对爱尔兰的诗歌传统及其对女人的描写提出了质疑,试图在她自己的诗歌里按照女人自己的真实形象塑造她们;同时,挑战诗歌传统、重塑女人形象引起了评论家的关注,为她在排挤女性诗人的爱尔兰诗歌传统里寻求自己的位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汤亭亭的成名作<女勇士>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叙事立场,书中塑造了一系列的中国及华裔女性形象,记录了华人/裔女子在中国传统父权社会和美国白人主流社会里打破沉默、寻求自我的决心和勇气.书中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表现出女性在其主体意识发展不同阶段的各种反映,显示出处于种族和性别双重边缘的华裔妇女构建新型的性别身份的艰难历程.汤亭亭以崭新的美国华人/裔女性形象完成了对白人所持的华裔美国人刻板印象的替代,解构了美国文学对华人/裔妇女的丑化和侮辱.透过汤亭亭笔下的华人/裔女性形象,读者可以看到华人/裔女性建立自我意识和寻求性别身份的蜕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礼记》一书围绕“礼”的内容,刻画出孔子形象,表现了孔子作为良师、儒者和智者的形象特点,也彰显了孔子人格精神中所具有的社会关注情怀、仁者爱人之心,以及诚信谦让的品格,对后世儒者形象的塑造,以及当今的人文精神建构,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聊斋俚曲·禳妒咒》在塑造江城形象时,从内、外两方面深入揭示了江城“悍妇”性格的成因,体现了蒲松龄对“悍妇”社会问题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9.
这是发生在江苏常州。去年7月19日,这对夫妻正式分道扬镳。但昔日的妻子收留了过去的丈夫作车夫(轿车司机),而这个堂堂的男子汉居然心甘情愿地为前妻打工。笔者打电话约来了当事人,解开了这个耐人寻味的谜。 夫妻一场 好聚好散 20年前,江苏宜兴姑娘吉晓娟只身来到了常州,凭着在家乡练就的熟练的裁缝手艺,很快在常州闹市区占有一席之地。精湛的手艺,加上热情的服务,赢来了回头客,回头客里有一位英俊的小伙子叫程  相似文献   

20.
《一件小事》写于1919年7月,发表于该年12月1日的《〈晨报〉创刊纪念增刊》。后收入《呐喊》。作品虽小如珠玑,但对它的认识却聚讼纷纭,各种看法相距很远,甚至相反。以下想择其要点,谈点自己的意见。 一、关于小说的主人公 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车夫,有人则认为是“我”。前者如李何林,他认为小说的主要内容“首先是歌颂劳动人民伟大崇高的精神,其次才是写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车夫崇高无私的精神感动之下,进行自我解剖。表现出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对一般知识分子的影响”。(《十五篇鲁迅作品的问题试答》)陈根生亦认为主人公为车夫。因其“处于情节的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