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迈向哲学的第一步是怀疑。”①这里所说的怀疑并不是一种哲学派别,而应该理解为一种科学方法。哲学史上的怀疑主义与科学研究中的怀疑方法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一、怀疑主义与科学怀疑的区别及其联系怀疑主义最早产生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因其鼻祖为皮浪,所以又称为皮浪主义。他曾馆守这样一个信条:“最高的善就是不作任何判断,随着这种态度而来的便是灵魂的安宁,就像影子随着形体一样。”②对于早期的皮派主义来说,把主观与客观的对立方面绝对夸大,逐步向不可知迈进,它不仅是一种认识理论,而且…  相似文献   

2.
试论笛卡尔的怀疑论及其理论价值郑伟一般来说,怀疑论在本质上是对各种确定原则的消解,因而,在西方哲学史上,自古以来,“怀疑论都被认为是哲学的最可怕的敌人”。①,在笛卡尔的哲学中,普遍怀疑却成了建立确实可靠的知识体系的出发点,确定性原则同普遍怀疑不仅不是...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哲学界 ,“重写西方哲学史”已经成为一个时髦的口号。笔者认为 ,“重写”具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一种是“无效的重写” ,即只是引入一些新术语 ,但并不触动传统的哲学史研究的理论框架 ,这类重写注重的只是外在的形式 ,因而注定是无效的 ;另一种是“有效的重写” ,即通过对传统的哲学史研究的理论框架的批评性反思 ,确立起新的哲学和哲学史观念 ,从而对西方哲学史进行实质性的重写。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 ,就要先行地清除长期以来主宰着西方哲学研究的三个神话———单线性神话、客观性神话和内在逻辑的神话。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哲学史学术领域中,就哲学史的对象、唯心主义的评价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在讨论中有一个问题尖锐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怎样正确看待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哲学史的研究要不要以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为指针?有的同志怀疑哲学  相似文献   

5.
哲学就是哲学史吗?--一种哲学史观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命题铸就了一种哲学史观.一种哲学史观影响了整个哲学史研究的发展.对这个命题现代意义上的解读,会发现这种"进化发展史观"是以"哲学就是科学"为基础的.它的理论缺憾为现代哲学和哲学史研究铺设了一个理论陷阱.遗憾的是,当代哲学在不断重复这一历史命题时,很少注意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经典解释学不一定是哲学史研究,但时下推动这一学术方向者,则多同哲学有深刻的渊源.至少,从汤一介先生的呼吁到<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等刊物发表的相关专辑,可以加强读者在这方面的印象.这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疑惑:难道以往"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对象就不是经典?虽然我仍未读到对此进行质疑的文字,但这种怀疑很好理解.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史?怎样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规律?这是一些长期理论争论的问题。最近几年,我国学术界对哲学的对象、性质和功能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见解,这为哲学史的研讨奠定了新的基础。本文试图将哲学和哲学史融为一体,对哲学史的对象和规律作出一些新的探索,发表一孔之见,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一、关于哲学史的对象哲学史的对象和哲学的对象本是一致的。哲学史是哲学的历史发展,没有哲学就没有哲学史;哲学的原理又是随着哲学的历史发展而不断具体和完善,哲学的生命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哲学史作为一个现代学术门类,应当是一个涵括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学、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以及中国哲学史学史的学科群。张岱年先生以自己数十年间的学术实践与丰硕的学术成果,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个学科群的建构与发展作出过重要的历史贡献。重视并总结张先生的这种历史贡献,不但有助于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从理论的层面对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的思考,也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拓展与深化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笛卡尔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是理性哲学的开启者,他第一个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的思想理论是是笛卡尔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对近代哲学史以及西方近代哲学有这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阿尔法拉比在伊斯兰哲学史和欧洲中世纪哲学史、柏拉图经学史上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理论进路的不同,不同的学者对法拉比的定位也不尽相同,甚至有很大的差异。西方学者以及几代接受西方教育的穆斯林学者,大多不自觉地采取单一的"西方进路"来研究伊斯兰哲学史。伊斯兰哲学研究中的"伊斯兰进路"(Islamic Approach)恐怕是当前最为亟需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十八世纪的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其怀疑主义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首先,他用怀疑主义的方法指出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缺陷,驱逐了"虚假的形而上学",为康德批判哲学的产生铺平了道路;进而尝试用自然主义的方法建构人性科学的框架,试图建立"真正的形而上学",为现代西方诸多哲学流派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全面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超越传统哲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在认识论、科学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等领域,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取代决定论,是现代西方哲学最基本的特征之一。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倾向,是对传统哲学中以黑格尔哲学为主要代表的绝对主义的反动;相对主义、怀疑主义的严重泛滥,也使得现代西方哲学内部蕴涵着否定自身的危机。  相似文献   

13.
哲学中的理性主义被认为是造成现代极权主义政治的主要因素之一,哲学中的怀疑主义则自始就构成对理性主义的质疑和解构。与理性主义哲学的政治构想所呈现出的过于乐观、自信的情绪和志向不同,怀疑主义哲学则用一种相对悲观、谨慎的眼光打量人及其生活世界,洞察到人自身的幽暗本性、理性有限的缺陷以及生存多元的事实等,促使人类对自身及其生活的可能和局限具有更加清醒、真确的认识和理解。怀疑主义哲学因而包含了深刻的政治意蕴:对于任何试图依凭政治的方式创设所谓“完美至善”的人类生活世界的志向应抱有足够的警惕和审慎|在政治领域,人类适度而节制地表现自己作为人的能力实为一种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4.
西方怀疑论起源于古希腊的普罗泰戈拉,这是人类第一次对知识的普遍有效性的置疑。皮浪的否定一切知识的可能性的不可知论是古代怀疑论的最后结论。值得一提的是,由笛卡尔所倡导的近代理性哲学以研究知识的可靠性和l必然性为己任,却是从普遍怀疑开始的。英国哲学家体谟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把其先辈洛克的经验主义原则义无反顾地贯彻到底,从而得出了否定因果关系和归纳原理的怀疑论,大哲学家康德“梦醒之后”.更是提出了“没有认识论的本体论无效”的结论,进而严肃认真地考察了人的认识能力,因此形成了彪炳于西方哲学史的认识论思想。从普罗泰戈拉到康德,“怀疑”已经从对事物的置疑发展成为批判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方式,它对于我们这个讲求创新的时代,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真理追求本身意味着对认识的存疑,从怀疑开始,引出了认识的权威性和合法性问题。如柏拉图式的哲学家把普遍必然性认识视为权威性的认识;另一些哲学家列把目标锁定在真理的客观性上。这种对真理客观性的追问与哲学史上为认识立法的认识主题相一致。那么反过来,我们从这一认识主题来透析真理的客观性,则尤其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怀疑之于知识无疑具有显要的意义,甚至可以认为西方认识论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哲学家的怀疑精神,也使得西方哲学似乎一直是在寻求确定性的推动下向前发展。当代知识论中讨论知识亦遵从这种确定性寻求的内在机制,因此对确证问题的探究自然需要被置于怀疑主义框架之中。有鉴于此,通过对怀疑传统的考察,讨论当代知识论中怀疑主义对知识的意义与认识可能的错误,并尝试从确证的可靠性视角来消除怀疑难题。  相似文献   

17.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标题所突出的毫无疑问是历史概念,这一概念是卢卡奇哲学的中心概念,是他哲学的逻辑基础和起点。卢卡奇从历史的逻辑出发,运用历史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了全新的理解,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不同以往的状态呈现出来。本文姑且对卢卡奇哲学中历史规定的矛盾性予以搁置,仅仅从方法上考察他哲学思维方式上的变革性尝试。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的心态,作为大学生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是我国当代历史的晴雨表。他们的心态都打上时代鲜明的历史烙印,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20世纪70年代末的反思、觉醒;80年代的怀疑、狂热;90年代的理性、务实;21世纪初期的矛盾、郁闷。  相似文献   

19.
单纯 《东方论坛》2007,(6):1-11
康德的哲学体系与当时流行的经验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的最大不同是:既承认外在经验对于人的认识的刺激作用又强调人的心灵具有认知的主体性意义.他以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层次和功能观综合统一了经验主义怀疑论和经院哲学的独断论,肯定了人类知识的界限同时也说明了传统哲学本体论在认识上的虚幻性.以辩证的认识论的新方法取消了传统哲学的独断论.  相似文献   

20.
哈贝马斯的对话伦理学,既源自语言哲学,又超出语言哲学.之所以要超出语言哲学,乃是因为以摩尔为代表的伦理直觉主义、以史蒂文森为代表的情感主义和以黑尔为代表的规定主义都基于各自的前提走向了道德怀疑主义,或者说,都对道德规范的普遍有效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哈贝马斯要从理论上论证或者捍卫道德规范的普遍有效性,就势必要对伦理直觉主义、情感主义与规定主义各自的主张作出检视与批判.其对话伦理学也正是通过一改语言哲学把实践性道德问题排除在真理问题范围之外的做法,从而得以突破语言哲学所囿于的经验主义怀疑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