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化市场     
文化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的中介,也是文化与经济联接的纽带。因此,积极开拓文化市场,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宏观管理,这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必由之路。文化产品的属性研究文化市场首先应该从分析文化产品的属性入手。我们知道,文化生产和物质生产一样,都是人类有目的的生产活动,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如果我们抽去文化产品的具体  相似文献   

2.
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多民族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与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同步协调发展。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指导方针,在制定文化发展战略过程中,具有不可动摇的指导地位。因此,新疆文化发展战略问题应当做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来构思,即在全国六分之  相似文献   

3.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全面建设和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不仅要求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同时 ,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而且也给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 ,指明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体现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高度。也给各行各业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作为精神产品的图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图书作为市场中一种特殊商品,它既体现出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成果,而且也反映出社会变迁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状况。如果能摆正和处理好它在市场经济中的位置和各种关系,它将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也能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起到重要促进作用。目前图书市场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图书商品滞销,市场运行…  相似文献   

5.
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在各自漫长的社会历史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民族习俗。这些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与当今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中既有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又有制约精神文明发展的一面。我们应当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辩证地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从而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尽量减少乃至消除不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重大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然而,精神文明的建设与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否就完全协调了呢?本文就试这些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是考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验证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成就的重要窗  相似文献   

8.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大潮的兴起 ,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开始活跃起来 ,各种文化产品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得到创新 ,其生产品种和数量成几何级数增长 ,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需要。但与此同时 ,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严重危害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阻滞作用。文化传播和文化市场的混乱现象亟待治理。本文拟就文化传播和文化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及监管策略作一探讨 ,以求教于专家学者。一在我国 ,文化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与其他商品市场一样 ,文化市场也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但文化市场与受自由竞争…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国民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不断加强。邓小平同志指出:“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忘精神文明建设。”可见,强化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至关重要。应当看到,我国的公共道德教育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共道德的水平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并未成正比,这是我国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历史经验,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这一战略,必须坚定不移地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天津市委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始终抓紧抓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性认识和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效应刘伯臣,孙国荣,朱大红“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发展高尚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了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我国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2.
关于辽宁文化市场管理的立法思考李志伟文化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目前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加强文化市场的法制建设,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和发展,是文化市场立法和执法部门的共识和目标。十年...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是有价值的 ,其价值既具有自足性 (即自在价值 )又具有为他性 (即工具价值 ) ,而衡量精神文明的价值又不能像衡量物质文明的价值那样 ,完全以经济效益为标准和尺度 ,而只能以社会效益为最高标准和尺度 ;同时 ,精神文明建设又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和导向 ,还必须通过政府干预和精神文明建设主体的努力使之健康地发展。面对在我国物质文明大发展 ,并以市场为取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或者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定位在哪里 ,其价值取向应该是怎样的 ,就成为我们必须直面而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问题。只有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 ,才会使精神文明本身实现其最大价值 ,精神文明建设也才会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就是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如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实现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这是我们面临而又必须解决的历史性课题。思想认识的深度,制约领导力度和工作力度,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发展精神文明也是硬道理,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发展精神文明也是发展现代化事业 \:: 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才是硬道…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在我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作出了“对外开放作为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不仅适用于物质文明建设,而且也适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这是党中央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和想思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而制订的正确方针和高瞻远瞩的文化战略。毫无疑问,这一决策的全面实施,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学习《决议》之后,本文拟就对外开放也适用于精神文明建设这一问题作如下粗浅的论述,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文化市场问题的断想最近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建设目标。狠抓落实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任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文化建设,不可避免地要碰到“文化市场...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物质文明的推动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道德风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科学文化日益繁荣,人的素质普遍有所提高,党风和社会风气在好转。这是主流。但应当看到,精神文明建设在许多方面同社会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这两个方面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加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关键在于加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就思想道德领域来说,一些地区和行业社会公德和职业…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跃入新世纪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涵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就企业文化建设问题来看,重在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技术水平,参与市场经济竞争。  相似文献   

20.
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须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 ,这是小康社会结构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文化生态平衡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客观条件。在我国文化可持续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面前 ,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