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明 《人才瞭望》2016,(17):86-87
孔子集其一生的社会经验,认为在所有智慧中,能够识别人才是最大的智慧。《论语·颜渊》载,樊迟曾问孔子何为“智慧”。子曰:“知人。”《孔子家语·王言解》亦载:“孔子曰:‘仁者莫大乎爱人,知者莫大乎知贤’。”这充分体现出,在孔子看来,识人是头等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论语·为政》中孔子说,“君子不器”.“器”的本意指器具或者器皿,指某种工具,各有其用.但一种器具往往只限于一定的功能而不能相通使用.“君子不器”即是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只具有一种功能,只限于一定的用途. 《易·系辞下》中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他胸怀天下,修齐治平,具有道德色彩,是能担当大任之人.  相似文献   

3.
君子要党     
我们都听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与出自《易经·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指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人按照其品行、爱好而形成团体,与本文要立的“君子要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相反,它与出自《论语·卫灵公》的“君子不党”意思截然不同,不觉令人颇生感慨。  相似文献   

4.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遇到困难自己解决,有缺点反省自己;小人依赖别人,有缺点指责别人。(《论语.卫灵公》)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君子尊重自己的努力,而不羡慕那些由上天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君子要党     
孔子云:君子不党。在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农业社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也许一个人仅凭自己的能力便可生存,说不定养活一个家庭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孔子会说君子不党。但若将孔子置于当今这个各个领域都在全球化,合作渗透到了生活每一个细节的现代社会,聪明的孔子必定会说:君子要党。  相似文献   

6.
《论语·尧曰第二十》里记载: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日:“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扰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这段话里,孔子的意思是尊崇五美,屏除四恶,就可以从政了。所谓五美,是指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追求仁德而不贪图  相似文献   

7.
《论语》中找不到原版孔子孔子,永远不会远离中国人群的两千五百年前的老祖宗。中国人都知道他。但现代大陆中国人知道他,仅止于知道有这个人,孔子到底是这么回事,不知道。于是,再造一个孔子乃至再造  相似文献   

8.
道家思想认为“智”是文明的产物,违背自然之理,会对人心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道家思想家对于“智”持批评态度,《道德经》里就有“绝圣弃智”的说法。儒家思想对待“智”的态度与道家截然相反,认为“智”是君子必备的一种德性,是一种大智慧。儒家经典《论语》多次提到“智”,并把“智”与“仁”、“勇”相提并论,可见孔子对“智”的重视。文章对《论语》中的“智”进行的考查,展现儒家思想中“智”的智慧。  相似文献   

9.
《论语》记载孔子罕言"性与天道",但孔子关于"性与天道"的思考在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史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论语》中孔子的天命思想,从而论证其中具有的超越性思想。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孔丘的形象同近几年学术界讨论的孔丘,完全不同。最真实,最集中研讨孔子的材料莫过于《论语》。而整个《论语》的内容,能够令人信服的说明孔子的社会思想和思想学说,代表了传统文化的前进方向,具有超前性、包容性和适应性,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促进和借鉴作用。我国遍地的文庙和林立世界的孔子学院,便是很好的说明。要言不繁,本文通过《论语》的材料,粗浅论证这一问题,求教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