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经典历史著作的编辑体例主要有多元混合体、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政典体,本文以各种体例的形成和发展为线索,简要阐述了中国古代经典历史著作的编辑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司马迁《史记》创立了纪传体的典范后,一千多年来纪传体一直被历代封建王朝奉为正统,与中国封建制度相始终,其影响可谓深远。纪传体史书分为纪、传、志、表四部分,各部分体裁、内容互不相同,其修纂之笔法义例亦各不相同。本纪以帝王为核心,以编年为形式,提纲挚领,为一代史事之大纲,在纪传体史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编纂方式上也自有它的特点。了解和认识这种文体的编纂体例、书法特点,对于正确阅读和使用本纪十分必要。我在考订《宋史·本纪》时,发现不少学人将《宋史·本纪》本来无误的记载说成有误,由此而致变是为非,厚诬…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常将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并称为《史》《汉》,二书不仅齐名,而且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都是具有开创性的史学名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两书的作者都有一定的家学渊源,司马谈、班彪在思想学术上都有相当的造诣,司马迁和班固是在父辈搜集、撰写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从事史书写作的。他们的生平遭遇也有近似之处,他俩都经历过囹圄之苦,然后才得以完成自己的著作。从《史记》《汉书》的体裁来看,都是纪传体史书,《汉书》的前半部分(即汉高祖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基本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阐述《史记》在史书体例编辑方面的成就。《史记》的编辑特色,在中国历史编辑学的产生和发展史中占据承前启后的地位,使纪传体史书定型化和规格化。《史记》的结构共有七个组成部分:《本纪》、《世家》、《表》、《书》、《列传》、《史评》及《自序》等,这些形式既有司马迁在前人基础上加以发展而使其成熟,亦有自己根据著文之需而创立的体裁。《史记》的七种编辑体例在书中视内容需要而有多有少,有详有略,彼此之间既有纵的联系,又有横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史记》编辑体例的成熟化和科学化,使纪传体史书在以后的年代里在中国史书编辑中占据了主导和支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纪传体中“通古为书”的创始之作,但通常人们评论所及,多在《史记》对中国史学发展的巨大影响和重要地位方面。笔者在研习中国地方志发展历史的过程中,深感《史记》对地方志发展的影响也是全面而深刻的,值得重视。本文仅就愚识所及,厘为三端,略作述议。 一、《史记》的著述主旨对后世修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体 例“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国无法,则上下靡定;史无例,则是非莫准。”(刘知几《史通》)史传的发展,从这一角度来说,也就是寻找最佳体例来更好地反映第一自然或建构第二自然的过程。要清晰地厘定史传发展过程中体例的阶段性,无疑是件非常棘手的事情。早期的史传既是片断的,也是混一的,它既可能是编年的,也可能具有某些纪传色彩,当然,它同时也可以说具有纪事本末的某些性质。与此相应,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之孰先孰后也就难以断定。然而,若就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顺序来看,则可以说编年体在先,纪传体随后,再后纪…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定的时代背景,使佛教和道教获得了广泛传播的“社会心理基础”与“政治功利基础”。而佛道二教的迅速发展,对魏晋南北朝史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纪传体正史、杂传、史注以及史学思想等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表现,在此基础之上促成了新的史学类别——佛教史学与道教史学的产生。它在给魏晋南北朝史学留下了更为明显的“时代烙印”的同时,也使这一时期的史学呈现出一种异于前代的独特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论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对《史记》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是一部政法司马迁《史记》的明史著作,其“考”“述”“表”三大体例,在命意、结构乃至记本方法上,都是对纪传体之形与神的模拟,因此其“别集体”实是纪传体的变体。王世贞师法司马迁是受当时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由文学上的复古而至史学上的模拟。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是中国西汉时期最杰出的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和第一部传记文学名著。《史记》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人叙事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讫西汉中期的武帝,网罗上下三千年历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以其崇高的史德,卓越的史识,精湛的编纂体例,开创了中国的历史学,并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轨迹。他首创以人物为中心写历史的先例。描绘出一位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画廊,才尤为中国传记文,学树立了;又高的丰碑。要读懂《史记人须读懂司马迁的人生,屈辱的人…  相似文献   

10.
《史记》研究应走出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千多年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司马迁及其《史记》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尤其是建国后,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问题不断深入,成果可喜。但近年来在研究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误区,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天师道的文化渊源及宗教特征商庆夫,陈虎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于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都产生了十分强烈的影响。因此,鲁迅先生曾精辟地指出:“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①所以,不了解道教,就不可能全面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政治、文学艺术和科技成...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最有创造天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有着崇高的人格、坚强的毅力和卓越的史才,所以在两千多年前就写出了一部具有世界史性质的中国古代通史,即纪传体《史记》。这是一部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魄磅礴、见识超群的历史巨著,并且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两千多年来有不可胜计的中外学者阅读和研究它,都给予崇高的评价。司马迁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光荣,给炎黄子孙留下了一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他的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而且是历代纪传体史著的范例。它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史的重要资料。司马迁一生著述中虽然没有什么专门的政治论文留下来,但是,在他这部综合性的历史著作中,特别是在太史公(司马迁)的论  相似文献   

14.
“从实际出发”新探邓兆明“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所熟知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概念。这一概念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它孕育和产生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使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一个个令人鼓舞的成就。所以,从实际出发,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办事...  相似文献   

15.
《史记》、《汉书》分别创纪传体通史和纪传体断代史 ,但它们都记载有秦亡汉兴到武帝时期 90多年的历史 ,具有可比性 ;从对项羽、陈涉等人物的评价 ,可见司马迁、班固史观的差异和优劣。  相似文献   

16.
傅守祥 《学术论坛》2004,(2):168-171
大众文化的产生、崛起与发展 ,是文化发展中具有重大转折性意义的事件。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先后引进 ,刺激了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开展 ,也解决了一部分中国的大众文化现实问题 ;但要警惕和防止以“他者”的文化眼光来遮蔽中国本土的问题情境 ,或把西方社会的文化问题硬性移植到中国而变成“假想敌” ,所以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将西方文化理论“再语境化” ,结合中国当前的“后革命”特色 ,坚持适时而积极的文化批评。  相似文献   

17.
瞿林东 《中州学刊》2007,4(1):196-203
中国古代史学家的思想空间非常宏阔,这不仅见于纪、传,也见于表、志;不仅见于纪传体史书,也见于编年体、典制体和纪事本末体史书;不仅见于官史,也见于私史、野史、笔记。因此,中国古代史学家同中国思想史的关系至为密切。总结中国古代史学家的思想特点,从古代史学家所描绘的历史画卷的背后,不难发现古代史学家思想发展之波澜的事实,从而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史学家的丰富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学术史从内容上看,它们概括和总结的历史学术思想及其源流属于以儒学为主体,儒、佛、道诸家兼综的传统文化范畴;形式上,它基本采取“寓论于史”的实证方法,并体现为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这三种编纂体例。从思想文化角度看,它有三大特点:一是立足现实的经世思想。二是争立学术正宗的“道统”意识。三是注重历史反思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9.
班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其代表作《汉书》,是我国古代一部史学名著。班固及《汉书》对我国历史编纂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具体表现在:第一,首创纪传体断代史的体裁;第二,整齐和完善了纪传体的结构;第三,重视史书编纂中的文字表述,给后世史家以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因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中国经济思想演进的承继关系非常复杂,研究中对许多问题还缺少足够的认识。所以很有必要对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历史分期、体系结构、范畴概念、研究方法及学术争论等问题进行探讨。一、历史分期问题任何历史时期总有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不断就当时的经济问题寻求答案和解决方法,从而产生了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精确地讲,经济思想与人类同步产生。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历史悠久,汇集丰富,是中国及全人类思想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一方面包括千百年来浩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