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高职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和鉴赏中国的古典诗词和文化,从传统文化和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培养学生对文化和文学的情感,特别是对古典诗词的敏感领悟的情感,这对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培养高职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和鉴赏中国的古典诗词和文化,从传统文化和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培养学生对文化和文学的情感,特别是对古典诗词的敏感领悟的情感,这对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本校教师艾治平同志所著《古典诗词艺术探幽》一书,即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著名作家、本校中文系主任秦牧同志为本书写了“序”。这篇“序”不仅评了这本书,说了著书人,而且谈论了从诗词到整个文艺领域,从著书、出版到阅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发人深省;读了之后还令人感到能给人以振兴中华的一股力量。这,也是“艺海”中之一“贝”吧——是闪闪发光的“贝”。我们征得秦牧同志的同意,先在本刊发表。  相似文献   

4.
诗词鉴赏有自觉与非自觉之分。所谓非自觉,即是说只要我们读懂了一首诗,能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去对其中描写的形象、意境进行体味,但要说出个中三昧,却不知其所以然,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而自觉的鉴赏,则是能把握鉴赏的特点,在阅读诗词之时或之后,除了调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参与体味外,还进一步去了解诗词的创作时代,诗词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还有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段,其创造的意境究竞在  相似文献   

5.
张连娥  朱智明 《理论界》2009,(11):139-140
古典诗词的题目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揭示作品的内容,可以揭示作者的心理,可以暗示作者的思路。在鉴赏诗词作品时结合题目分析,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毛泽东诗词鉴赏》(河北人民出版社)一书问世了.它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中共中央宣传部也为它的出版,在北京召开了文艺界知名人士的座谈会.这本书为什么能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呢?因为这里汇集的是我们民族足以为之自豪的精神遗产,千百万读者可以从新的、更高的意义上欣赏到一位伟大诗人的“环球同此凉热”的共产主义崇高思想和博大胸怀,“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改造河山的伟大气魄.“毛主席非常巧妙地将新的事物含寓于旧的诗体之中,毛主席赋予旧诗词以新生命的了不起成就,是文学上一大创造.他写的都是革命、战争,却丝毫没有口号概念的痕迹,总是以极完美的艺术形式,传达了崭新的时代精神.”(《创造新世界的颂歌》)他唱出的是创造新世界的最动人的颂歌.  相似文献   

7.
在古典诗词的创作与鉴赏方面,人们并不满足于对客体形貌的描摹,而是要把握其神情,尤其要深入到主体的内心世界去,把握其审美心态。这在文艺美学史上是一种进步。清·王士祯《花草蒙拾》云:“顾太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自是透骨情语。徐山民‘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全袭此。然已为柳七一派滥觞。”暂且不评这段话和柳永词作的得失,单从心理美学的角度看,确是反映了我国诗词创作与鉴赏的审美趋势的。有人说诗话词话都是一枝一节,鸡零狗碎,感悟式的,缺乏思辨能力。其实,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谓予不信,那就请看清人朱庭珍因不满沈德潜(归愚)对谢灵运(康乐)、杜甫(工部)、柳宗元(柳州)的山水诗所作的表层评论,而对“诗有内心”即诗人审美心态和审美心理功能所作的精彩透析。他在《筱园诗话》卷一中说:  相似文献   

8.
蔡厚示先生博学多才,特别专于诗词。他著有(诗词拾翠》(一、二集)及《独柳居诗词稿》等。最近又新出了《唐宋词鉴赏举隅》。《唐宋词鉴赏举隅》选取了唐五代、两宋时期有代表性的词作100首,以细腻流畅的文笔,广征博引,深入浅出地介绍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客观公允地品评作品的优劣,读之情趣盎然,兴味倍增,手不忍释,是学习唐宋词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唐宋词鉴赏举隅》所收词作最早为7世纪中叶,最迟为13世纪末,前后约600年。这是中国词作最辉煌的时期。这56家词人的名作IOO首,可以说是唐宋词坛名家名作的大基本…  相似文献   

9.
秦似先生晚年研究古典诗词,兴趣益浓,创获更多。从1981年6月开始,在报刊上辟专栏陆续发表古典诗词杂谈,数年之间,多达百余则。1985年7月,四川人民出版社以《两间居诗词丛话》为名结集出版。后来,广西教育出版社又将此书收入《秦似文集(诗词·诗论卷),于1992年6月出版。本书清新脱俗,异彩纷呈,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古代诗话词话,宋元以来盛极一时,硕果累累。但民国以还,罕有佳作。《两间居诗词丛话》的结集问世,实为建国以来新诗话著作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0.
我抱着轻松而愉快的心情,读完了陈征教授的新著<陈征诗词百首>(以下简称<诗词>).以前我的印象是,他是以研罗<资本论>而著名的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真想不到他对我国古典诗词有如此高深的造诣.展卷吟咏,如饮醇醪,如沐春风,似有取之不尽的思想和艺术宝库的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1.
朱全庆 《东岳论丛》2003,24(4):64-66
在诗词创作中 ,人们常常感到言不尽意 ,便在语言和意绪之间插入一个“象” ,通过立象来传达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韵外之致 ,味外之旨。因此便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的艺术映现 ,形成了意、象、言的三个艺术层面。诗词的这种含蓄蕴藉给接受者留下了广阔的体悟空间 ,鉴赏者必须积极地主体参与 ,用自己的全部心智和感情去破译诗词中的“象” ,才能真正体味到其中的内含。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上海书店出版社推出陈如江先生所著《古诗指瑕》(以下简称《指瑕》),系陈先生多年研究古诗的成果,兹特作文介绍。《指瑕》突出之处,在于它切入古典诗词的角度非常新颖。我们都习惯于对古诗词进行“鉴赏”,“鉴赏”其美,而对其“暇”,则避而不谈。今《指瑕》从“指瑕”这个独特的审美角度切入古诗词,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其未能尽善的瑕疵处,对改变读者的欣赏心理,正确认识古典诗词的审美价值,都有一定的作用。暇疵在一切已然的诗作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承认这一存在,对暇疵进行解剖,将名篇佳作置于艺术规律的原则之中去衡…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毛泽东在 195 6年— 195 8年期间总结并发展诗词创作的文学活动 ,分析他的政治心态和文学心态对总结的影响。此次总结产生三项成果 :整理并公开发表《旧体诗词十八首》 ;创作并及时发表新作三首 ;出版毛泽东诗词的第一种自选集《毛主席诗词十九首》 ,并对其作全面、系统的批注。诗人毛泽东及其诗词在当代和后世读者面前的自我历史定位 ,由此次总结开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读书界掀起了一股古典诗词的鉴赏热,但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认真研究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最近读南京大学左健同志著《古诗鉴赏法》(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十分快慰,深感此书的出版,大大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一下《聊斋志异》中的诗词,分析其中诗词与小说结合的特点,以及诗词在小说创作中的作用,不仅有助于理解和评价这部古典文学名著,而且对我们从中取得借鉴,在今天的小说创作中调动一切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渲染气氛等,都是有意义的。 在评注本《聊斋志异》的四百三十八篇作品中,有三十三篇中含有诗词。其中除断句、联句共十六句外,完整的诗十八首,词曲五首。下面试就《聊斋志异》中诗词与小说结合的特点,《聊斋》诗词在小说中的艺术作用以及中国古典小说中小说与诗词结合的情况,作一些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6.
一艺术鉴赏是艺术联系社会,参与社会合力的环节。艺术家的积极创造总是包含一定的社会目的的,艺术家从事创作不是为了藏之名山,而是为了传世,影响人的精神、改良人的精神,进而推动人的生活实践。因此,艺术价值的最终实现需要读者和观众的鉴赏,实现艺术对人的精神的掌握;因而一部作品拥有的读者、观众的数量便是检验衡量该作品价值的一个有说服力的标志。因而马克思主义美学对艺术鉴赏给予了非同寻常的重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用了相当的篇幅说明这个问题。在艺术鉴赏者队伍中,少数成员因优越的个人条件、高超的鉴赏水平及对艺术审美因素的敏感而脱  相似文献   

17.
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地,诗魂凝聚着民族魂,历来是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支柱。把诗词传承作为最大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在中国感悟思维止步之处,运用逻辑思辨话语体系,探索诗词美感奥秘和可能性。以当代人生命经验为轴心,在中西文化碰撞的火花中,创造当代诗词审美学感悟与思辨融合的研究方法和生成论审美学体系。该体系与古代诗词鉴赏的区别在于:第一,从认识论转向生成论;第二,从静态感悟转向动态生成;第三,从文体、文道研究,转向文学、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葛金平 《河北学刊》2012,32(4):247-249
中国古典诗词的虚实手法广博而高妙,以多变与和谐织行其间。本文通过化虚为实、由实入虚、避实就虚、虚实相生等四种虚实艺术手法的分析,拿捏这种虚实关系,审度和挖掘蕴涵其中的艺术风采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自明成祖设立天津卫以来,天津的古典文学就开始萌发并发展起来。有清一代,天津古典文学处于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诗词,是天津文坛的主流。至民国、典诗词的发展势头稍歇,不再是天津文坛的主流文学,这与中国文学发展的大背景息息相关,也与天津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有直接关系。虽如此,民围文坛仍涌现出诸多诗词作品集,诸如《水香洲酬唱集》、《城南诗社集》、《癸西展重阳水西庄酬唱集》等等。这一方面说明了文学发展的复杂性,一方面也说明了古典诗词之于天津文人的精神感召力。正是这种精神的感召力使得天津文人的旧体诗词创作一直延续到建圈后,并绵延至今。  相似文献   

20.
由王洪主编、叶嘉莹、李泽厚等为名誉编委、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古代诗歌精萃鉴赏辞典》(以下简称《辞典》)一书,充分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古典诗歌研究工作者在诸多方面呈现出新的特色,具有新的开拓和突破,值得一读。 选诗高度浓缩提炼,鉴赏锐意出新,是《辞典》最显著的特点。《辞典》精选了上起先秦,下至清末近三千年的诗、词、曲名篇五百余首,准确地反映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全貌,与已出版发行的各种断代鉴赏辞典相比,本书是高度浓缩提炼的选本,覆盖面最广,时间跨度更大。自先秦迄清末,诗评继起,各家对古代诗歌赏奇析疑,发微抉隐,有许多可资借鉴的精华;建国后古代诗歌研究工作者对诗歌的鉴赏更有深邃的识见和精到的会意。《辞典》既能对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有选择地继承,又能锐意出新,力避陈言,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在许多方面有新的开拓和突破,确能反映出我国在古代诗歌研究领域的新水平。在编写方式上,又熔文学鉴赏读物与工具书于一炉,因而更有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