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教学与教材建设.比较文学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与教材体系,既有赖于本土学者的努力,也需要借鉴"他山之玉".何云波首先提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研究生教材的构想:学术性、对话性、未完成性;张跃军介绍了美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张旭的文章涉及香港比较文学学科建制、课程设计、教学动态、存在的问题等;钟友循则从整个教育的某些根本问题入手,提出了研究生教育及比较文学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香港比较文学教学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教学与教材建设.比较文学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与教材体系,既有赖于本土学者的努力,也需要借鉴"他山之玉".何云波首先提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研究生教材的构想:学术性、对话性、未完成性;张跃军介绍了美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张旭的文章涉及香港比较文学学科建制、课程设计、教学动态、存在的问题等;钟友循则从整个教育的某些根本问题入手,提出了研究生教育及比较文学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教学与教材建设.比较文学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与教材体系,既有赖于本土学者的努力,也需要借鉴"他山之玉".何云波首先提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研究生教材的构想:学术性、对话性、未完成性;张跃军介绍了美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张旭的文章涉及香港比较文学学科建制、课程设计、教学动态、存在的问题等;钟友循则从整个教育的某些根本问题入手,提出了研究生教育及比较文学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教学与教材建设.比较文学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与教材体系,既有赖于本土学者的努力,也需要借鉴"他山之玉".何云波首先提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研究生教材的构想:学术性、对话性、未完成性;张跃军介绍了美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张旭的文章涉及香港比较文学学科建制、课程设计、教学动态、存在的问题等;钟友循则从整个教育的某些根本问题入手,提出了研究生教育及比较文学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文学史是史家的主观倾向与史料的客观显现之间对话的产物。广义的对话是指两种以上意见的沟通、交锋和两种以上力量的交互作用。这种对话的意义在于 :它可以凸显对象的意义、性质 ,便于人们认识对象的状况。文学史的对话主要是在古与今之间进行 ,但也可以在横向的比较上体现出来 ,尤其是在比较文学方面体现出来。这种比较是多方面的 ,而不仅仅是一个异同比较上的操作技巧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化对话与文学人类学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世纪的文学研究——特别是比较文学发展脉络的历史回顾,提出在文化对话的广阔背景上建立文学人类学的可能性,以期为未来的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确认中远期目标。从文化人类学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双重影响着眼,比较文学作为通向文学人类学的必由之路,作为加强文化交往与沟通、克服民族中心主义心理障碍、确立文化相对论平等对话观的有效途径,已日益变得明确和必要。随着后殖民时代多元对话的展开,文学研究本身获得了发掘文学艺术的人类学价值,促进人类文学经验的会通和整合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7.
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如何进行,本笔谈3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何云波的《文学与伦理学:对话如何可能》以文学与伦理学的关系为例,揭示不同学科之间,共用一套话语,却因为价值取向的歧异,导致对话的困难。就像文学中关于两性关系的描写,与现实的伦常,往往是相冲突的。文学与伦理学,如何对话、融通,便成为一个问题。姬宁的《从跨学科视野看舞蹈艺术中音乐与舞蹈的关系》结合音乐传统美学研究"声无哀乐论"的学理思路来梳理舞蹈学科中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并对这一关系提出"舞蹈样式决定律"。宋德发、王晶的《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纷纷扰扰30年》则将中国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30年,一些理论热点问题的争议概括为3点:第一,"跨文化"是必须的吗?第二,"以文学为中心"是必须的吗?第三,到底如何"跨学科"?并提出,如果以"学科立场"来审视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自然会纠结于这些争论,如果以"问题立场"来审视,这些纠结就会烟消云散。只要研究者真的具备跨学科的意识,尤其是具备跨学科的能力,那么,无论怎样跨其实都可以。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展开,相信对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理论建构,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育对话”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基于对独白式班级管理方式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它不仅是一种师生之间形式上的言语的相互交流,它更蕴含着一种班级管理理念的转变。要有效地实施“教育对话”,班主任应具备以下几个先进的教育理念,即:平等、尊重、民主、服务。  相似文献   

9.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以跨越为特征的边缘性学科,其学科建设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孙景尧的文章通过对国内较通行的比较文学教材的评述,对该学科在中国的现状表现出一种忧虑:比较文学是否可能成为比较玄学.王志耕以<新编比较文学教程>为例,肯定了比较文学走向现代文论与文化研究的趋向.徐田秀通过对<比较文学论>的阅读,提出了寻找中国比较文学之"根"的问题.李兰生则从汉语文化语境中的外国文学研究着眼,探讨了实现"中国化"学术理念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0.
11.
创新教育与"对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话"既表示"意义传播(meaning spreading)",也意味着(思想)解放.真正的对话,其结果是要激发一种突变,生成一种新的东西.创新教育要通过"对话"不断捕捉学生创造的潜力,促使学生潜能的实现,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智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对话"是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对话能够激起学生思考问题,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话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对话,注重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在对其他学生解释自己思维过程中分享科学创造的结,通过辩论、解释,促进学生对科学规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对话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和实现的基本方式,是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决定性因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对话,它既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又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与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13.
比较文学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三次危机。对于中西比较文学来说,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就目前中国比较文学的研究现状而言,要紧的还是脚踏实地,多做研究。要对国际学术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提出并解决已有的理论话语未曾涉及的理论命题,真正做到理论创新,从而争取国际文化对话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引进西方对话理论来建构我国的教学对话理论,必须经过两个转化:一是用教育、教学的眼光审视对话理论,把它纳入教学体系和教学情境中来,实现对话理论向教学对话理论的转化;二是吸取对话理论的合理部分,与我国的文化传统和教学经验结合起来,实现由西方对话理论向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对话理论的转化。教学对话的内在机制是:话题选择、对话展开、话题深入、话题解决。  相似文献   

15.
1.任何一种主义或许都是以偏救偏。重要的也许不是它说出了什么绝对正确的,而是提醒了被忽略的。伯林的理论可能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对话教育以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在教育理论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理念在于通过主体间的交流实现主体间的相互理解与意义共生,达到生命境界的提升。笔者就目前理论界对对话教育理论的认识,梳理了一些值得澄清与反思的问题。同时,对话教育理论的实践开展在教育现实实践中遇到了很大的困境,试图提出一些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对话·人类存在·教育——对话教育研究之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是当今世界的流行术语之一,它正逐渐成为人们的生存状态,可以说人类存在就是进行对话。具体说来,人类存在的几个领域如思想、语言、艺术、道德等都与对话密切相关。教育是与人类社会共生、共在的一种现象,教育也必然是对话的一种特殊形式。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都蕴含着对话因素。  相似文献   

18.
徐铁人 《社区》2011,(8):61-61
我的一个中学同学于1990年去了美国,并加入了美国国籍,同学们都开玩笑地叫他“美国人”。前几天“美国人”回中国探亲.老同学一起聚了聚。  相似文献   

19.
间性思维与比较文学--谈比较文学研究主体的思维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文学的研究主体问题尤其是研究主体的思维方式问题 ,已成为学科构建的关键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 ,人类通过多元化对话而萌生的“间性思维” ,可以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思维基础。它的“放弃两极、放弃中心、放弃我性、放弃价值审判”的对话思维 ,可以使各国文学进入比较佳境 ,最终达致对话狂欢。  相似文献   

20.
国外对话教学研究已经持续近半个世纪,一直是教育学、语言学、教育心理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通过回顾梳理国外对话教学文献,发现对话教学主要受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和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影响;研究内容侧重对话教学特征、对话教学效果、影响对话教学的因素以及对话教学教师发展等方面;研究方法呈现出由定量研究向定性研究发展的趋势.最后,从开展对话教学的师资培训、对话教学实践以及对话教学评价体系等角度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期待为相关学者开展本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