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女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以其卓著的成就在人类学学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通过《菊与刀》所作日本文化模式的经典个案研究来看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理论的特点,并论及《菊与刀》之于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文化模式理论所引发的争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东方传统耻文化下的中日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与刀>是研究日本"耻感文化"的奇作.与<菊与刀>中所描绘的日本"耻感文化"相比较,中国传统的"耻"文化先有内容后有形式且形式因内容深化而完善;日本"耻感文化"泊于中国,先有形式后有内容,但内容则与中国"耻"文化迥异.前者强调不论是哲人还是平民都要更为注重对内在"耻"感的修炼,强调"内省"而知耻,后者则把"他人对自己的承认"视为人生存在价值的核心,强调"外辱"而知耻.  相似文献   

3.
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将日本文化与西方的"罪"文化相对应概括为"耻"文化,虽然此观点在二战期间被提出,但其影响依旧深远。本文试从"耻"文化的概念、产生、利弊及现状等多个角度,全面剖析"耻"文化。通过对"耻"文化的剖析,进一步了解日本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红楼梦》中贾宝玉性格的三个方面——对待女性的基本态度、对待"男性"和"女性"的两性观点以及对"情"的体验和感悟——层层深入的性格层面的分析,揭示了《红楼梦》中所蕴涵的反对封建父权制文化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原题为《理性的历史与个别思想家》,是美国学者里文森所著《梁启超传》一书的导言。这里摘译的,是文中就梁启超在对待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问题上的思想脉络所提出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近代日本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角色转换,与其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性变迁密切相关。文章从文化心理的层面,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剖析明治时期日本学者新渡户稻造撰写的《武士道》一书,以解析近代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演变过程,发掘日本近代发展的文化心理动力。提出:明治武士道是日本从古代意性文化向近代理性文化转换的分水岭。明治武士道以理性的审视,将武士道提升为一种民族精神,使其成为国民在理性文化状态下的一种普遍的自我意识。正是这种镶嵌在集体无意识中的文化意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以穷兵黩武的极端方式,引领近代日本走上了强盛之路,亦形成了阻碍日本近代走上和平发展道路的文化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对20世纪的西方学者及其理论有着深刻影响,荣格及其心理学即是鲜明的例子。从接受角度来看,中国文化对卫礼贤的"同化"和改变,《易经》的共时性原理和整体性思维,《太乙金华宗旨》中的意象启示和心灵修炼,道家思想中的超越理念和心理象征等,为荣格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思想和理论资源,帮助荣格建立了独特的"西方文化为体,中国文化为用"的心理学。荣格对中国文化的接受逻辑和应用实践,对我们转化接受外来文化、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先生是我国现代思想史上对文化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学者。他的文化研究的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是早期著作,它构建了一个系统的文化比较模式,并系统地比较了中、西、印三系文化心理结构的差异;《中国文化前义》是中期研究的界碑,它揭开了中国社会结构和文化历史传统特殊性的奥秘;《人心与人生》系晚年之作。这本在梁先生去世前四年出版的著作,既是他毕生文化研究的总结,也标志着它的文化哲学体系的完成。拙文试就《人心与人生》一书中道德哲学与美学思想作一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分编人员,笔者对图书的分类一直较为关注。近年来,有关文化的图书大量出版,给分编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笔者曾有意识地查阅了四川省馆等三家图书馆的目录,发现针对文化图书的分类差异较大。同一种书,时有被不同的图书馆分入不同的类目,常常连大类也不相同。如:《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美)本尼迪克特著;吕万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这本书在三个馆分别有三个分类号:C912.4,G131.3和K313.03。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项宏伟大业,其对于保存文献典籍,传承传统文化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在"四库学"的区域研究上,嘉兴板块具有重要价值。嘉兴学者不仅大量参与了"四库"的征献、编纂、校核等工作,并在民国时期抢修文澜阁《四库全书》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而且嘉兴学者之著述更大大丰富了这一宏伟文献。以嘉兴学者与《四库全书》关系为视角,可将嘉兴学者与《四库全书》的重要渊源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1.
《文化模式》一书奠定了本尼迪克特在人类学界的地位,《菊花与刀》则是本尼迪克特运用她的"文化模式"理论研究异己文化的成功例证。对这两部著作进行内在向度和外在向度的深刻解读,探求作者的研究视角、方法与理论框架对比较教育的研究具有方法论上的启迪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山东地方官对大刀会、拳会的宽容的政策与态度由来已久,早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官军就与大刀会形成默契,在共同缉捕盗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直至义和团在中外联合势力的绞杀下失败,在此期间,大刀会、拳会等名目的民间团体组织与官府的关系就处在一种半合作半破裂的游离状态,即这种宽容政策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就义和团运动而言,大刀会等民间会社势力仅仅是为义和团运动构筑的可能性力量而已,程度很高,却极不稳定,它们有待于官方的开掘、引导与锤炼及外力催逼,即官方对刀会、拳会的宽容态度与政策,以及西方列强、教会势力的威逼现实这两种因素,而前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美、日高层经理激励模式比较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日本高层经理激励模式客观上存在很大的差别 ,但两国经理效率都是世界一流的。针对此种现象 ,存在着若干理论解释。在批判性地分析几种代表性观点的基础上 ,结合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及美、日两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 ,探讨美、日高层经理激励模式之间的根本差异 ,这对解决中国高层经理激励问题 ,构建我国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叶燮研究逐渐受到海外汉学家的广泛关注。日本的青木正儿、德国的卜松山、美国的宇文所安等学者分别发挥自己的优长,以区别于国内的视角,并借助相关理论资源和文化资源,运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治学方法,推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总结并反思他们的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不足,以给国内学者提供相应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研究立足于他者视阈下的中国农村研究,整理了1965—2019年间日本文部科学省关于中国农村研究立项课题。统计发现,该领域日益受到日本学者的关注,并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机构与学术群体,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日本学者中国农村研究经历了起步阶段、探索阶段、茁壮成长阶段、多元发展阶段的演进趋势,呈现了多领域研究与学科交叉融合、稳固的研究机构与学者、中日学者合作与交流、密切关注中国农村发展等学术特征。总体而言,日本中国农村研究依旧处于活跃状态,系统整理与译介述评日本学界对中国农村研究的史料信息等是具有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的“日本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中国学者关于日本词的研究作了系统评述。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论夏承焘先生对日本词的关注与评述;第二部分论中国词学家对日本词的评价;第三部分对中国的三部涉及日本词的选本即《域外词选》、《日本词选》、《日本三家词笺注》分别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话剧<胆剑篇>和评剧<钟离剑>都是描写春秋战国时吴越之战和卧薪尝胆故事的,但处理方式却截然不同,因而性质和面目也就呈现出各自鲜明的特点,可从人物性格、剧情结构、语言特色三方面对两剧的典型形象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行政指导权力性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学界对行政指导的性质众说纷纭,运用概念分析法考察行政指导性质之分歧。分析认为,对行政指导性质的分歧来源于“权力”概念的法学立场概念和社会学概念立场的混淆。权力性论在此误用了社会学概念,并且混淆了对“作为行政行为的行政指导”和“作为行政制度的行政指导”两种实践层面的不同描述。后者不仅包括作为行为的行政指导,而且包括其保障措施等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制度整体,它作为制度的存在具有消解行政法治的潜力,必须予以抛弃。行政指导权力性的观点来源于对制度性行政指导的描述,它将因理论不规范又因无实践价值而被抛弃,因此必须坚持行政指导权力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在日语中“迷惑”、“反省”和“遗憾”并不表示道歉,只有“御诧”、“谢罪”才真正表示向对方道歉。迄今为止,日本政府在正式文件里就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从来没有使用“御诧”或“谢罪”向中国人民道歉过。然而,在日本国内,不少民众甚至学者却都认为日本政府已经道歉够了。日本人对此问题的这种错觉将会影响新世纪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