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论文学价值存在着多么复杂的形态,却都有着大体一致的价值结构,也有着为其结构所决定的相应价值功能。文学价值的结构作为其内部构造和组织形式,是以审美主体需要和审美客体特性为核心的各种主客体要素的有机统一;而文学价值功能作为其价值的外在化与现实化,则是审美客体属性和特征满足其审美主体需要所产生的影响与效应。因此,探讨文学价值的结构与功能,将有助于我们对文学价值认识的深化与拓展。  相似文献   

2.
写作过程中相当复杂的一步是构思,构思中难办的是结构。任何文章和作品都是一个有机的系统,都要在整体上体现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完美融合的和谐美。在整体上实现其审美价值。文章的结构不是生活现象的任意缀接,而是需要作者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最佳方案的排列组合,构成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序列,使整个文章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处于最适当的地方,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要素的协调同步作用。在写作过程诸环节中,结构工作的天地最广阔,也最能体现作者写作思维和技巧的功底。写文章的谋篇布局历来为人所道,也使人为难,因此清代戏剧评论家李渔曾感叹:“结构第一。”  相似文献   

3.
比较文学首先是文学研究,需要文学元理论的指导.韦勒克等美国学者将“文学性”即审美价值等同于形式要素,不明白思想性是文学审美价值的主要内涵.文化研究夸大了文学的文化附加值,排斥人类审美共通性的研究,不符合“世界文学”超越统治文化和流行之“美”的性质.重塑美学对比较文学的指导地位,有助于把握世界文学中蕴涵的叛逆激情和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4.
所谓审美心理的共时性结构,是指在审美活动过程中审美主体美感体验的各种心理要素协调运作所呈现的审美心理形态。它包含多种心理功能要素在内,这些要素的结构形态统一体很难说是圆形还是方形的,只能说是由多种因素协调运作的有机体。为了表述的方便,我把审美心理共时性结构中的每一要素诸如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等看  相似文献   

5.
民俗艺术作为一种根植于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美的形式构成要素,寄寓着下层民众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理念,也是民俗文化、民俗观念、民俗心理的重要载体.和高雅艺术相比,民俗艺术的审美观照在审美发生机制和层次、审美特征、审美表现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理解和把握审美视野下的民俗艺术,挖掘民俗艺术之美,对于民俗艺术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实践影响的扩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的美学品位和审美价值是美学意义上的综合表现形态 ,同时 ,高品位的审美价值更是每一个纪录片创作者不懈的美学追求。本文从分析纪录片的一般内涵出发 ,对纪录片审美价值的重要地位、存在形态和基本构成要素进行初步探讨 ,结合部分纪录片作品进行简要分析 ,以期能对纪录片的健康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依据诗歌鉴赏理论和权威学者对《越人歌》语内翻译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该诗的三大审美要素,即句式审美、节奏韵律审美和修辞审美,探讨英译文的译介效果。研究发现,语内翻译旨在追求理解准确、精准把握审美要素,而语际翻译则追求审美要素再现的最大化。语内翻译是语际翻译的基石,语际翻译是原文经由语内翻译在异质文化中的重生。  相似文献   

8.
"中"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和重要范畴。"中和"、"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它们不仅是儒家所倡导的一种宇宙观、方法论和道德境界,也是儒家伦理和审美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形成中国人普遍的思维和审美方式的思想根源之一,并对后世的文艺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书法从笔法到结体,从形式到风格,从技法到精神各个方面都受到"中庸"、"中和"思想的渗透。文章从书法的中锋用笔方式,书法结体的审美规律,书法各形式要素的对立统一以及书法风格的"刚柔相济"几方面考察"中庸"、"中和"思想对书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山水画诸多审美要素中,构图章法是其构架画面的主要方面,比笔墨技法、着色附形等则起到大处着眼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王蒙的代表作《葛稚川移居图》进行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山水的构图审美。  相似文献   

10.
审美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成为社会发展主流的当今时代,审美教育对于促进知识的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审美不同寻常的感性意义可以超越和突破人们固有的心理感觉模式和文化心理结构而为知识的创新提供动力与方向。文章从美育的感性内涵、审美直觉和审美想象及联想的感性存在方式及其与创新内在关联等方面论述了其对人们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作用。并阐述了当前加强审美教育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形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社会创业组织以商业经营手法实现社会价值,这种创新的组织形式迫切需要创新的商业模式方能维持可持续发展。文章在研究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创业组织商业模式的核心要素构成和内涵,选取了全球三个较为成功的社会创业组织为研究对象,运用跨案例实证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获得影响社会创业组织双重价值创造的重要因素。结论显示,社会创业组织商业模式要素构成不是单一的,而是由价值主张、经营策略、盈利模式、资源配置、价值网络、可持续能力等核心要素构成的组合体。  相似文献   

12.
组织系统作为人类系统的子系统或者孙系统,必然产生组织的审美机制。组织美学是研究组织的审美现象、机制与规律以及按照美的规律来建构美好组织的科学,是现代美学理论与组织理论交叉融合后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应用美学学科。组织美学的基本问题是组织审美价值趋向和目标利益价值取向的矛盾问题。组织美学重点研究组织要素、结构与功能、组织行为、环境与管理、组织形象、伦理、文化的美学问题以及组织美育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组织系统作为人类系统的子系统或者孙系统,必然产生组织的审美机制。组织美学是研究组织的审美现象、机制与规律以及按照美的规律来建构美好组织的科学,是现代美学理论与组织理论交叉融合后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应用美学学科。组织美学的基本问题是组织审美价值趋向和目标利益价值取向的矛盾问题。组织美学重点研究组织要素、结构与功能、组织行为、环境与管理、组织形象、伦理、文化的美学问题以及组织美育问题。  相似文献   

14.
童庆炳的"文学审美特征论",有历史的特殊语境和理论资源,有自己的独特思考和重要创新,有现实问题的关切与回应,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文艺理论领域主流话语之一。本文以《童庆炳文集》十卷本为主要依据,着力梳理童庆炳"文学审美特征论"的缘起、表述及要素,剖析童庆炳"审美"概念的多重涵义、"审美意识形态"的整体内涵及其在文本中的表现形态,旁涉童庆炳对本质论的坚守及其"美是价值"、"美在关系"、艺术美源于"形式对内容的征服"为代表的美本质论,对全面、准确理解童庆炳文艺美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构成要素与结构形式两个层面,立足于江西文化产业,解析服务模块化价值网。服务模块化价值网主要划分为产业内部服务模块化价值网和产业外部服务模块化价值网二个结构层次,其运作模式也是按照这二个层次进行的。同时,产业内外不同服务模块要素借助同一个无形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与融合,通过竞争、合作与创新等方式,实现良好运作。  相似文献   

16.
交通结构既具有一般结构系统的审美内涵属性、表现特征和功能作用,也具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审美特征和审美功能。现代交通系统的结构美是一种整体性的美,是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美,是形式与功能相统一的美,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美,是静态与动态相协调的美。因此,交通系统的结构美具有复合性、多层性、可变性、渗透性等重要审美特征,并具有提高经济社会效益、美化环境、提升人们审美能力、彰显社会文明进步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7.
审美价值是对审美活动的评价,是在审美主客体的关系中产生的.因此研究审美价值的构成形式对于理解审美价值的本质是非常必要的.作者认为,审美价值是由作为客体人的审美价值、作为自然事物的审美价值、艺术的审美价值三者构成的,三者统一于主体的审美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8.
艾伦·卡尔松对形式主义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于"科学认知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艾伦·卡尔松对自然审美欣赏和评估中的形式主义倾向做了持续批判.他认为,形式美趣味是大众偏好,形式是自然对象的主观特性和表面特性.这种批判揭示了自然审美形式主义的内在局限,为正面强调科学知识在自然审美欣赏中的作用奠定了逻辑基础,对深化自然审美欣赏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卡尔松对形式特性的主观论证和表面论证之间尚有逻辑矛盾,具有从反形式主义发展到反形式的倾向.综合中西思想资源,"形式"概念有三种内涵,自然美学的正确选择应当是一种既超越形式主义、又承认形式要素的立场.  相似文献   

19.
论古典诗歌形式的民族文化心理张晓琦,张碧波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外化形态,一定的审美心理结构是一定的艺术形式独立自足的审美内容,是其形成嬗变的直接动因,因而任何艺术形式的形成演变不能不是这种审美心理结构形成演变的产物。这种特殊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美学的三个重要时期,很多学者对暴力审美问题均有涉及,主要观点有:暴力如果以善的名义出场或以善的名义存在,暴力便具有审美价值;暴力的形式可以与其反映的政治、道德的内容分离,可以单独被欣赏;虚拟中的暴力或与观众保持远距离的暴力,也是可以被欣赏的;美无处不在,任何事物都具有审美价值,暴力也不例外。这些观点对现在正确认识暴力审美问题仍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